- 从我不配到我值得:帮孩子建立稳定的价值感
- (德)乌里珂·杜普夫纳
- 3031字
- 2025-05-07 11:41:00
拥有自我价值感很重要
伯尔尼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乌尔里希·欧特教授对自我价值感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自我价值感从学龄前至10~12岁期间一般呈增长趋势,进入青春期后停留在之前的水平。人们往往认为,在经常遭遇怀疑和某些危机的青春期,自我价值感会下降,然而研究结果显示,自我价值感即便在青春期内也保持稳定。自我价值感通常会在青春期末期和成年期持续上升,直到六七十岁。在此期间,一些人生大事会对自我价值感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比如开始或结束一段亲密关系,罹患重病等。不过总体而言,自我价值感在成年以后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似乎通常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也许是自我价值感增强的原因。步入老年以后,自我价值感一般会下降,因为这时人的健康状况恶化,人的独立性变得有限或者完全丧失独立性。
研究结果还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日后的自我价值感。研究证实了许多人的猜想:父母在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培养上扮演了奠基性的角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沟通方式和交往方式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有巨大的影响,而自我价值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保护和推动作用的重要因素。通过评估各种长期调研的研究结果,欧特教授得出结论:高度的自我价值感对孩子未来人生中的亲密关系和职业生涯有利,而且对孩子的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阐明,为什么说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是父母能够给予子女的最好的礼物。首先,我会概述为什么强大的自我价值感对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儿童和青少年能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孩子害怕失败,因为失败会削弱他们本就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他们通常表现得消极被动,避免风险,拒绝挑战。因为胆小,他们只愿意做完全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面对之前没有遇到过的任务,他们往往会选择退避——“反正我也做不到”“没必要去尝试”“我太傻/太慢/太笨了,做不了这件事,还会让自己丢脸”。具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儿童和青少年则乐于迎接挑战。潜在的失败也不会阻止他们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明白这个道理:“即便我没能成功,天也不会塌下来,至少我做出了尝试。”
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儿童和青少年能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孩子可能把贬低他人当作获取良好自我感觉的策略,“琳达长得胖,动作又笨拙,我比她敏捷多了”,这种处世方式会伤害他人的感情,绝非人际交往的良好基础。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的另一种人际交往模式就是回避社交——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够有价值、不够好,所以不敢与其他孩子建立关系。“没人会喜欢我的”“我和别人都合不来”“我更喜欢一个人待着”。总之他们要么贬低他人,要么贬低自己,无法经营一段健康的友谊,甚至不能处理好一般的社交关系。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孩子既不会贬低他人,也不会贬低自己。他们能够恰如其分地与其他孩子交往,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儿童和青少年不会盲目从众。他们有自己的方向和价值体系。他们清楚,对自己来说,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且也能践行自己的想法。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有助于他们独立做出与自己的观念和价值观相一致的决定。这就意味着,即便其他所有人都在霸凌某一个小孩,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孩子也不会跟风照做。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青少年可以抵御来自群体的压力——即使其他所有人都在抽大麻或者吸食别的毒品,他们也会与毒品保持距离。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儿童和青少年会按照自己的想法使用社交媒体,不会仅仅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同龄人中受欢迎,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些他们其实不愿意发布的内容。
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儿童和青少年会重视自己。对于一件有价值的物品,人们会格外小心和注意。这个道理适用于贵重物品,比如奶奶传给自己的首饰、高级定制服饰或者崭新的家具。人们小心翼翼地维护这些物品,因为它们具有很高的价值,一旦出现刮痕、污渍或者破损,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样的损坏会让物品所有者十分懊恼。对于人而言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他就会重视自己,顾惜自己。
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容易成为虐待行为的受害者。他们感受不到自我的价值,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认可和重视。对他们来说,任何形式的关系都能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所以有些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在一段关系中遭受到虐待时很难保护自己。
当有人越过了他们的自我边界时,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有能力及时说“不”。受到他人的贬低和侮辱时,他们愿意且能够保护自己,并且与他人划清界限。
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儿童和青少年更加积极主动。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没什么用,自己的观点无足轻重,自己的行动无济于事。这样的观念使得他们的态度消极被动——既然觉得自己和自己的行动都没什么价值,他们就会避免努力地、主动地去做某事,“反正都不会有结果,何必费这么大的劲呢”“我还能怎么办呢”。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知道,他们可以推动事情的进展。他们知道,通过自己的行动可以改变和塑造外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影响自己的人生。所以他们积极主动,“我知道我可以带动别人,所以我要参加学生会的竞选。”
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儿童和青少年可以从批评中提炼出建设性的意见。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他们的自尊心也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他们给自己的爱太少了,不足以支撑他们面对别人的批评。心理脆弱的人更难以从批评中提炼出建设性的意见。批评会从根本上动摇这类孩子的信心,他们会因为他人的批评而质疑自己整个人的存在价值,“我就知道我什么都做不好”“没人喜欢我”。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孩子能够更加就事论事地看待批评。他们不会质疑自己整个人,而是会去分析批评的要点,“说得没错,我确实喜欢打断别人,这个得改正——别人打断我的时候,我也不高兴”。正确对待批评可以使人进步,因为能够正确对待批评的孩子才有可能改正不当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
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儿童和青少年能够安心地做自己。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并不确定自己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所以他们必须通过时时刻刻与他人比较,才能找到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他们根据他人的尺度来调整自己,因为他们无法完全信任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和自己的感受、态度、思想、行为正确与否。这种基于不安全感的行为模式非常消耗心力,令人筋疲力尽,而且让人处于不自由的状态下,因为采用该行为模式的人总是依赖于他人的行为和想法,“如果娜拉会晚点去生日派对,那我也晚点去。我可不想一个人去得太早”。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孩子接纳自己,喜爱自己。他们不需要通过时时与他人比较来检验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不会始终根据别人的状况来判断自己“正确”与否——他们听从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他们不会在磨人的攀比和调整上耗费心神,因此有更多精力去关注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生日派对一开始我就去,我喜欢早点到,什么都不想错过。”
具有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儿童和青少年能够真实地做自己。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会表现出自己本来的模样。他们不需要通过伪装和掩饰来讨取父母或者他人的欢心。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表现出的往往不是真实的自我。他们会竭力假装成自以为的符合他人期待的样子,“我难过的时候,妈妈老是叫我振作起来。所以我一定要一直高高兴兴的,不能表现出难过的样子”。一旦孩子不能或者不被允许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就更容易出现行为异常和心理疾病。
能够活得真实,并且感觉到真实的自我被人爱着,是养成健康的自我价值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