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乾清宫前祭英魂

离开济南府的时候,朱翊钧特意去了一趟孔庙,看着挂在墙上的孔子画像,朱翊钧面无表情,心中暗道‘时机尚未成熟,还要再等等’。勉励衍圣公一番后,启程回京。

回到京城后,先是查看了离京之后,内阁和司礼监处理的各式奏折,继而召见厂卫留守京城的探子,一切安然无恙后,朱翊钧才召见了京营留守的俞大猷。

“俞将军,出征准备的如何了”

“均已准备妥当,只等陛下下旨”

“嗯”朱翊钧点头,“此战以戚继光为主,还请俞爱卿勿要多想”

“臣不敢,戚将军屯兵‘雕翎境’比臣更熟悉情况,由他领兵再适合不过了”这句话是俞大猷的心里话,毕竟战争不是儿戏,一旦有所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既然爱卿能够这么想,朕就放心了。戚继光有他的任务,爱卿也有自己活”

“戚继光在前方主攻,爱卿要做好随时支援和占领地的守备工作”

“臣省的”

朱翊钧点点,“爱卿切勿大意,‘雕翎境’的高手良莠不齐,戚继光身边有郭靖等人贴身保护,朕到不担心”

“爱卿这里,朕也命人通知,锦衣卫千户‘凌寒音’带领灵鹫宫的弟子,以为护卫”

“另外,对于蒙古扶持的汉人高官士绅,尽量不要留到战后,否则不好处理”朱翊钧打算趁乱,将北方的所有官员、士绅、地主清理干净,一方面填补国库,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破而后立,否则贾似道接手北方后,改革也不会很顺利。

“朕倒不是让爱卿去办这件事,只是告知爱卿一声,此事还是由厂卫去办”专业的活还是专业的人去干,这种事还是厂卫干的利索、干净,不会留下手尾。

朱翊钧在叮嘱俞大猷时,秦皇、汉武也在行动,襄阳城郭靖的府邸,已经接待了三波使者,奈何朱翊钧下手最快,郭靖已经答应了朱翊钧,秦、汉使者只好把目标放到了其他人的身上。

黄药师禁不住秦皇手中各类奇门书籍的诱惑,加入到秦国阵营。南帝一灯大师,习惯了青灯古佛,没有答应汉武帝的邀请,却把渔樵耕读四人介绍给了汉武帝。

至于最爱凑热闹的老顽童周伯通,则是四处乱逛,虽然没有加入任何势力,但却与杨过相交甚深,算是变相的加入到了朱翊钧一方。

三国出征之时,崇祯终于平定了国内大规模的流寇。

崇祯正踌躇满志之时,突然听到李成梁的请辞。

“什么爱卿要走?”崇祯知道李成梁在剿灭张献忠后,肯定会回到万历朝,但没想会这么快,虽然现在流寇平定了,但边疆仍然不安稳,他还想让李成梁将边患扫空。

“陛下前番传来消息,秦、汉、明三国将要对‘雕翎境’动兵,三十余万京营将士,现在只有五万余人守备京师,所以陛下急调臣率军返回。”

“而且大军劳师远征,已经数月有余,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急需修整。”

崇祯无奈的点了点,既然是皇祖父的旨意,自己也不能说什么,只好不情愿的说道:“既然如此,那朕就不挽留李将军了”扭过头对着王承恩说道:“去国库支取白银十万两,赏与李将军及诸位将士”

李成梁单膝跪地,领旨谢恩。

一个时辰后,八万士卒带着万余个一般大小的坛子,回到了万历朝的京城。

乾清宫大殿前的广场上,石板被晒得发烫,朱翊钧的龙袍早已被汗水浸透。瞬间便被士卒站的满满当当,他看着广场上黑压压的军阵,看着眼前这些饱经风霜的面庞,朱翊钧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下御阶,走到军阵最前方的一名普通士卒面前。

最前排的士兵王二牛慌忙低头,却听见绣着金线的靴子停在自己面前。

士卒抱着的是自己袍泽的骨灰,朱翊钧轻轻抚摸着面前的骨灰坛,将坛子上面北风挂起的名字,轻轻捋顺,红着眼眶拍了拍士卒的肩膀。

“叫什么名字?“朱翊钧的声音有些沙哑。

“回...回陛下,小的叫王二牛。“他怀里的陶罐被晒得温热,隐约能看到“张大牛“三个歪扭的字。

朱翊钧伸手抚过陶罐上的名字,指尖沾了层薄灰:“这是你同乡?“

“是俺伍长,攻城时替俺挡了三支箭。“王二牛的嗓子像塞了棉花,“他说打完仗要回保定开豆腐坊......“

朱翊钧沉默片刻,突然解下腰间玉佩塞进他手里:“带着这个去看他爹娘,说朕欠张家一块豆腐坊。“转身走向下一个士兵时,朱翊钧的龙袍下摆扫过八十三个陶罐,每个都留下道浅浅的灰痕。

一共一万三千的骨灰坛,朱翊钧就这样一个个的摸,一个个的问,站着的将士也没有一个人不耐烦,从日头正中,到玉兔高升。

等走到抱着最后个陶罐的小兵面前,那孩子看着不过十五六岁,脸上还带着冻疮。

“多大了?“

“十...十八。“

“吃过糖葫芦吗?“

小兵呆呆摇头,看着皇帝从冯保袖子里摸出根糖葫芦。

琉璃般的糖壳在夕阳下泛着光,朱翊钧亲自掰下半根:“留给你伍长的,剩下半根归你。“

到将最后一个骨灰坛整理好后,朱翊钧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回到御阶之上,张开嘴想要说些什么,但话到了嘴边缺怎么也说不出来,面对着数万人注视的目光,朱翊钧只能摆摆手。

跟在一旁的冯保,赶紧上前,展开绢帛尖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御宇十载,夙夜忧勤,唯念社稷安宁、黎庶安康...今凯旋之师归京,所携非金玉珠帛,乃一万三千忠魂遗骨!”

“兹敕令:

凡阵亡将士,追封忠烈校尉,享太庙血食,随葬帝陵,其家眷赐白银五十两、粟米五十石,永免赋役,世受国恩。

生还将士,晋爵一级,赐白银二十两,伤者由太医院终身奉养,残者以军功田宅抚恤,子孙承袭恩荫。

着工部于京师玄武门外建“万忠祠”,刻名立碑,香火不绝,岁岁清明,朕当亲祭,以告英灵!”

随着圣旨的宣读,所有士卒的身姿肉眼可见的挺拔起来,士气高涨。

当冯保念完封赏诏书时,王二牛突然举着陶罐大喊:“张大牛!听见没!你家免赋税了!“广场上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喊声,有丈夫喊给未出世的孩子,有弟弟喊给瞎眼的老娘,八万人的哭声笑声惊飞了宫墙外的麻雀。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吃粮当兵本就是应有之义,现在皇帝更是降阶礼遇,更是将数月的风霜一扫而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数万将士高举武器,齐声高喊。此刻的士气已然达到了顶峰,纵使前方有刀山火海,也无法阻挡如此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