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的大明的朱翊钧,没有从官道返回京城,而是先让人回京传旨,命令内阁和俞大猷做好出征准备。
自己则从山海关上船,沿着海岸线巡视海疆。
朱翊钧登基后,励精图治,建立起了东海、北海两支舰队,但舰队的实际战斗力也只是从奏折和密报上获知一二,正好趁此机会,观看一番。
早已等候多时的东海舰队提督萧镇海,带着朱翊钧来到舰首,萧镇海掀起盖板,露出底下黑的发亮的木梁:“陛下,咱们脚下的旗舰,使用的是南洋送来的铁力木,二十几个工匠拿刨子刨了三个月,才刨出这龙骨弯势”
朱翊钧蹲下身子,摸了摸冰凉的木面,不懂装懂的点点头:“确实是好木头”
萧镇海扶起朱翊钧,又指着远处的三艘巨舰:“陛下,那三艘福船用的三层杉木夹着两层樟木,拿桐油掺细沙抹缝,很是坚固,去年撞到礁石都没有大碍”
“陛下快看西边”
“那是新造的苍山船,船底压着三十块生铁碇石,每块足有磨盘大小,浪头掀到三丈高也翻不了。您瞅见船帮的圆孔没?里头藏着二十杆火铳,倭寇的小早船挨着就得变筛子!”
萧镇海越说越兴奋,不顾君臣之礼,拉着朱翊钧的袍袖,道:“陛下,那是鹰船,在海上最快不过,倭寇和番鬼的船根本跑不了”
朱翊钧不住地点头,虽然他不懂海船,但他懂人心,这个时候正是萧镇海表功的时候,自己要做的便是做好这个听众,继而勉励一番。
萧镇海难得见一次皇帝,嘴里滔滔不绝,毕竟大明水师从未如此强大过,陛下登基后,大力发展水师才有了如此盛况,现在的大明海疆一片平和,倭寇之患早就成为了历史。
朱翊钧待萧镇海说的口干舌燥后,才坐回龙椅上,道:“萧将军,倭国情形如何了?”
现在大明舰队已经把战船开到了倭国港口,不时的用港口上的建筑练一练炮兵的技术。
用倭寇练技术已经被列为日常训练科目,每旬实弹操演一次,单次耗药弹二百斤、弹丸三百发,往日最繁忙的长崎港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如果不是因为有大明海商集团抗议,并把官司打到了内阁,恐怕连平户港也难逃厄运。
“陛下,根据朝廷政令,来往倭国的海船均需挂我大明旗帜,非我大明舰船一律不准入港,倭国现在除了些渔船,战船也尽数覆灭。”
“根据来往的海商说,现在倭国正在闹饥荒,民不聊生,到处都是死人,很多倭女都委身商船海员,意图逃离,只是海员们怕担责,多数都拒绝了”
朱翊钧很满意这样的结果:“上天有好生之德,哪怕倭寇犯下滔天大罪,但百姓何辜”
“传旨,今后倭国女子可随船入我大明,不过倭寇毕竟尚未开化,为防止污染我炎黄血脉,所有倭女不得诞下子嗣,更不得为正妻”
朱翊钧打算来波釜底抽薪,只要适龄少女离开倭国,那以后倭国的新出生的人口将大大降低,除了降低其新生儿,朱翊钧还打算再加个砝码
“传旨,命内阁组织海船前往倭国,招募倭国浪人,编练成军”朱翊钧打算将倭国青壮编成仆从军,将来有什么硬仗就让这帮人上,省的让大明的大好男儿白白送死。
“万岁爷,仁德无双,只是奴婢怕倭国大名不同意啊”冯保劝谏道
“无妨,告诉那些倭国的大名、将军,我天朝上国不会亏待为大明而战的士卒,每个士卒每月支饷银二钱。不过倭国毕竟不是我大明领土,无法将军饷发到士卒家人手中,此时就由倭国大名、将军代劳了。”
萧镇海听的目瞪口呆,皇帝不仅断了倭国的未来,还把倭国现在的青壮招募起来,送往前线送死,最关键的是让倭国的当权者发放饷银,他们要是不可克扣才有鬼。
到时候如果这些浪人没有死光的话,回到倭国,不闹翻天才怪。
朱翊钧俯瞰这碧波荡漾的大海,心中豪情万丈,打算赋诗一首,不过思来想去,还是放下了这个念头,毕竟露怯不如藏拙。
虽然也没人敢笑话自己,但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像某些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这种打油诗都能堂而皇之的放入诗集,自己还是要脸的。
三日后船队抵达登州港,码头跪着黑压压一片百姓。朱翊钧刚要开口询问,突然听见孩童脆生生的喊声:“娘快看!龙旗比画上的还威风!“几个妇人吓得连忙捂住孩子的嘴,身子伏得更低了。
朱翊钧却笑着招手:“把那孩子带过来。“他从冯保袖中掏出块芝麻糖:“告诉朕,先生教你们认龙旗了?“
“先生教我们背《海疆图志》,说陛下派大船打跑了倭寇。“孩子舔着糖含混道:“二狗他爹跟着商船去了吕宋,上月捎回来半筐椰子呢!“
皇帝闻言大笑,转头对冯保道:“听见没有?让礼部在各地官学增设航海科,教材就用萧卿前年编的《舰船辑要》。告诉礼部,明年童试加考海事策论。“
在登州港登陆后,朱翊钧沿着官道,向京城慢悠悠的走着,登基后不是在跟朝臣勾心斗角,便是与张居正忙碌改革事宜,即便改革完成的差不多后,也没有清闲下来。
路过济南府时,朱翊钧特意前往大明湖,他一直很好奇,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怎么通过重重禁卫靠近乾隆的。
而且一个女子在那个时代,未婚先孕难道不会浸猪笼吗?即便因为怀了龙种的原因,没有被人指指点点,那为什么不直接去找乾隆,反而让自己的女儿成年后,自己去京城找爹呢?
朱翊钧晃晃脑袋,把这些乌七八糟的想法从脑子里驱除出去,沿着大明湖走了一圈。
此刻的大明湖与德王府相连,王府西苑内的濯缨泉通过水道与大明湖相连,形成完整的园林体系。朱翊钧此刻便将行宫设在了德王府。
此刻跟随朱翊钧游览大明湖的便是现任德王:朱翊錧,德王在万历五年,以“山东不产米,食用匮乏”为由,上疏请求恢复粳米实物供应,被朱翊钧亲自驳回,并写亲笔下旨申饬。
得到申饬后,德王老实了几年,在万历九年的时候,又被发现侵占民田七十顷,德王拒不承认,诬告地方官“包庇奸民”,气的朱翊钧尚未亲政时,便通过司礼监强压内阁下旨,剥夺德王府大部分田产划归百姓。
朱翊錧偷眼瞧着皇帝抚摸濯缨泉汉白玉栏杆,想起三年前锦衣卫在此处斩杀长史时,血迹渗入石缝怎么也刷不干净,后脊又是一阵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