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洪湖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洪湖,紧邻“九省通衢”的武汉,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近代以来,即开风气之先。也由于长期遭受水灾之患和反动统治的剥削压榨,洪湖人民不屈不挠,有着反对压迫、反对黑暗统治的斗争传统。清末,洪湖人民参加过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20世纪初参加过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的自立军起义、武昌起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洪湖,洪湖一批进步学生走上街头,呼吁抵制日货。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大即有武汉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参加。中共三大召开后,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大中学校发展优秀分子入党,一些洪湖籍优秀青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点燃洪湖革命火种的星星之火。

第一节 五四运动的影响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开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无理拒绝了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还规定了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而北京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中专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天津、上海、武汉、广州、长沙等地学生也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6月3日,军阀政府大肆逮捕北京学生,引起了上海和全国各主要城市先后举行罢工、罢课、罢市,并发展成全国范围内工、学、商联合的群众性革命运动。

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从武汉波及洪湖。7月,在武汉求学的洪湖青年,中华大学学生刘学章、湖北第一师范学生张望兴等12人结伴回新堤,成立了“觉民阅报社”(后改名“觉民社”),向新堤民众介绍了北京五四运动和武汉声援北京爱国学生运动的情况,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与北京政府相互勾结、镇压学生运动的罪行。为了唤起新堤民众的爱国热情,他们组织了以学生为主体、新堤各界人士参加的“国货团”,走上街头,进行演讲,散发传单,鼓动市民“抵制日货”,并查封了“华洋”“裕华”“谊威”等六大商店的日货。新堤码头工人拒不起卸日货,10余户大商场组织国货陈列专柜,老闸河船民把已装载的日货卸下船。学生和码头工人的行动像一声春雷,在新堤引起强烈反应。

第二节 中共党员回乡开展革命活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湖北地方党组织着力发展中共党员。董必武、陈潭秋利用办学条件,在武汉大中学校吸收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洪湖不少有志青年为寻求革命真理,谋求救国救民之道,纷纷赴省城求学。熊传藻、赵文允(治东)、刘绍南、杨先洲、张应南、郑崇实等一批洪湖青年在校求学期间,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洪湖早期共产党员和洪湖党组织创建人。他们利用假期返乡的机会,组织学术团体,筹办贫民夜校,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科学知识,宣传马克思主义,唤醒民众觉悟。他们还组织城乡工人、农民、渔民对土豪劣绅、地主湖霸等封建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维护民众正当权益。这既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斗争中认清了自己的力量,也使这些年轻的共产党员在群众斗争的风浪中崭露头角,并得到了锤炼。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这些沔阳籍的共产党员和少数外地的共产党员,受武汉地委的派遣,先后来到洪湖从事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成为照亮洪湖大地的星星之火。

郑崇实、刘生安在新堤城区的革命活动1925年春节,在武昌高师加入共产党的学生郑崇实、刘生安等利用回家过年的时机,在新堤创办贫民夜校,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并通过工人积极分子,联系广大工人群众。搬运工人向华松、民船帮工张金生、制扇工人杨光华先后组织竹木搬运工人、民船帮工、毛扇纸折扇学徒的罢工运动。因竹木搬运工人殴伤拒不加薪的把头陈顺昌和湖南籍“公信”竹木行老板,新堤警察局逮捕了向华松。愤怒的竹木搬运工人包围警察局,坚持一天一夜,迫使警察局释放了向华松,竹木行也应允“酌给加资”。民船帮工张金生在组织帮工罢工的过程中,被青帮帮众打伤,仍坚持参加罢工宣传,随行随讲,边讲边哭,听者为之动容,上至内荆河老闸,下至沙湾,100余条货船、200余名帮工停工示威,经过新堤商会调解,船主答应增加8%的工资。新堤的羽毛扇、纸折扇享有盛誉,手工业户100多个,从业人员500多人,其中有近200人是“出师”学徒,但仍为学徒待遇,除伙食外,不给工资。在杨光华的组织下,200多人立起而响应,人人手燃一香,涌至来新堤视察的沔阳知事李志隽住处,跪恳“出师”。直到李知事同意“妥善办理”解决学徒“出师”问题,200多人方才散去。

苏北林、刘啸梅在大同湖区的革命活动 蒲圻[1]籍共产党员苏北林(真名刘伯邻)、刘啸梅(真名鲍家凤)在武昌共进中学就读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参加组织人力车夫罢工,被军警殴伤,回蒲圻县城养伤,又遭当局通缉。为此,俩人于1925年5月结伴来到洪湖,投靠刘啸梅在大同湖宋家墩教私塾的姨父。月底,刘啸梅去石杨湾,苏北林去郑道湖,以游学教书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苏北林在郑道湖,结识了渔民积极分子徐文榜、聂士钧、张志浩,启发他们团结起来打倒吃人的湖霸,建造捕鱼、买卖自由的新湖区。在苏北林的组织下,徐文榜等37名渔民成立了“大同湖渔民互助团”。6月,湖霸郑昌兴、王荫铎、林自功等联合禁湖,不让渔民下湖捕鱼。渔民互助团在苏北林的带动下,提出“反对禁湖、保护渔民”的口号,渔民群起响应。湖霸派巡湖队下湖弹压,打伤渔民数人。渔民闻讯,纷纷赶来。渔船愈聚愈多,增至300多人,包围了3只巡湖船,郑、王、林3个湖霸闻讯狼狈而逃。旋即,渔民互助团又分赴3个湖霸的家中和鱼行,将其财物捣毁。这一胜利,大大鼓舞了渔民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不到三天时间,参加渔民互助团的渔民增至1500多人。

刘啸梅在石杨湾,结识了当地青年教师刘采庭和知识青年石青。在两人的帮助下,刘啸梅在徐家口开办农渔民夜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青年刘采庭、何洪卿、何业儒、黄傅柏、石青等人走上革命道路。徐家口村有49户、254人,全部是佃农,靠租种大地主徐裕泰的垸田维持生计。7月水灾,水稻被淹,佃农多食茭草菱角,而徐裕泰要按正常年景收租。佃农求生不得,不甘坐以待毙。在刘啸梅的引导下,何洪卿和何业儒带领100多名佃农包围徐裕泰在朱家潭的住宅和粮行,要求免租和平粜,连续三个昼夜不退。大家表示不达目的,决不解散。第4天,石青带领徐桥、卢家湾、郭家台、武家湾佃农1000多人,前来支援,扬言要纵火焚烧徐裕泰的住宅和粮行。徐裕泰终于被迫答应佃农免租一年,供应佃农每日每户平价米一升。佃农从斗争中认识到团结起来才有力量,纷纷参加何洪卿、何业儒组织的佃农协会。

赵文允、万献武在赵家台、石磙垱、简家口的革命活动 共产党员赵文允、万献武都是简家口人,一个家住赵家台,一个家在石磙垱。二人读私塾时就是同学,后来又一起去武昌读书,并先后加入共产党。1925年暑假,二人结伴返乡,在赵家台、石磙垱开办贫民夜校,学生不拘多少,年龄不分老幼,以识六百字为限,一边扫盲,一边宣传革命道理。不少农渔民有“宿命论”的旧思想,认为识字没有用,不肯上夜校。他们决定先办点实事,争取农渔民的信任。8月10日,赵文允召集夏家台、涂家台、左家台、窑沟台等“五台”佃户到赵家台,把自家粮仓230余石米谷分给百户佃农,并说,佃农苦,这不是“命苦”“八字不好”,而是地主剥削佃农劳动果实造成的。同一天,万献武在石磙垱自家鱼行门前,将秤杆折断,只见秤杆是空心的,里面灌有水银。他拿着两半截秤杆给前来卖鱼的渔民看,让大家知道50斤鱼被秤成35斤的秘密。渔民们怒火万丈,要砸鱼行。他摆摆手,要账房先生将近十天克扣卖鱼斤两、任意压价的黑心钱,按户当场退给大家。农渔民欢欣鼓舞,互相转告,说赵、万两家“少爷”是专门回来同地主、湖霸作对、组织穷人闹革命的。从此,他们都愿意到夜校上课,并向他俩倾吐自己的苦难家史。黄致南、刘采庭、毛永章、王策伦等都是夜校培养出来的农渔民先进分子。

李恭熙在洪湖大湖区的革命活动 李恭熙在省一中读书时加入共产党。1925年5月,他回到洪湖大湖北岸李家墩,深入李家中墩、李家北墩、六屋墩、万家墩、董家墩等10多个渔村访贫问苦,搞社会调查,发动渔民。根据渔民的要求,他组织了一支50余人的洪湖“江湖会”抗匪队,偷袭了柳口、曾家墩、斗湖据点的湖匪,击毙恶贯满盈的湖匪头子曹大麻子(兴伢)、陈瞎子(云开)、王胡子(道生)。湖匪胆寒,悄悄地潜往洪湖大湖西岸的桐梓湖。为了肃清洪湖大湖西北岸的匪患,李恭熙到周家湾拜访族弟李铁青(秉铎),联合李铁青领导的“江湖会”抗匪队,商议共同消灭大土匪尹黑鱼(天成)。李铁青当即同意。尹黑鱼是湘军刘兴部一个连长,手下有百余散兵游勇,长短枪80余支,盘踞桐梓湖莲子墩,抢掠烧杀,弄得民怨沸腾。当西、北两支抗匪队攻打莲子墩时,农渔民驾驶着300多只渔船配合作战。中秋节那天,莲子墩上的土匪都喝得酩酊大醉,连哨兵也喝得倒地酣睡。两支“江湖会”抗匪队抓住战机,乘匪不备,冲上莲子墩。李铁青手提一桶鱼油,火烧土匪蒿棚,百余名土匪大多死于火中,尹黑鱼被烧成重伤,被李铁青杀死。接着,李恭熙联合族弟李恭协(贡血)、李恭阶(贡陔)、李铁青、李秉松(赤五)、李秉益(美堂)5人在六屋墩开设“李六公水货公所”,平价收购水产品,赢得渔民的信赖。“鱼船近悦远来,时常破泊不下百只。在‘李六公’的对抗之下,湖绅‘张厚记’‘唐盛行’‘王兴记’等鱼行门可罗雀,营业竭绝。”[2]

刘绍南在戴家场乡的革命活动 1926年1月,在武汉中华大学就读的共产党员刘绍南,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戴家场土地沟从事农民运动。刘绍南深入农户、田头,向农渔民们揭示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本原因,揭露地主、湖霸种种罪行,组织秘密农会,开展抗租、抗税斗争。春节期间,刘绍南把自家的长工、佃户召集起来,当众宣布把家里的土地分给他们。“破产闹革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宣传共产党“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与此同时,秘密发展党员,与彭国材、涂位云、贺闯、李德珍喝血酒,换贴子,结拜兄弟,发誓同生死、共患难,将革命进行到底,成为洪湖人民众所皆知的“红五子”。在如火如荼的群众斗争中,刘绍南始终都把斗争锋芒指向沔南最大的土劣涂老五。涂老五,本名涂大渭,排行第五。他不仅巧取豪夺,拥有良田万亩、房屋无数,而且还在戴家场、府场、峰口、曹市及监利的柳关开设商铺二三十家,欺行霸市,千方百计地盘剥当地人民群众。涂老五为人心狠手辣,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当地穷苦农民畏之如虎,背后都称他为“涂老虎”。

1926年春,涂老五一艘所谓的“官船”在内荆河撞破了农民几只小划子(小木船),其爪牙不仅不赔礼道歉,反而仗势殴打驾船农民。刘绍南得知后,带领数十人赶到现场,痛打了涂老五的爪牙,把涂家“官船”沉入河底;是年夏,东荆河开始涨水,担任堤董的涂老五认为发财机会又来了,强令农民上堤防汛,上不了堤的则出钱抵工。当时正值夏收农忙季节,河水并不是很大,刘绍南等人动员各村农民既不上堤又不出钱,气急败坏的涂老五派出“团练”兵丁,把“抗旨”农民抓到团部捆绑吊打。群众被激怒了,在刘绍南的带领下,成千农民涌进“团练”团部。涂老五见众怒难犯,只好放了被抓的农民;同年11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刘绍南在戴家场王爷庙召开千人大会,宣布成立洪湖第一个乡农民协会。会后,农会会员手持长矛,肩扛土铳,沿着沙河、水塔埠、树桩河绕道府场。他们把涂老五从床下拖出来,戴上高帽子,押在游行队伍中游街示众,大长农民群众的志气,灭了土豪劣绅的威风。

中共党员回到洪湖,到工农民众中去从事实际运动,使马克思主义与工农运动有了进一步的结合,为洪湖党组织建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第三节 洪湖党组织的建立

一、新堤地区的党组织

中共新堤党小组 1925年春,沔阳籍共产党员娄敏修(又名娄铁血、娄吼)来到新堤第三高等小学任教,组织“青年互助会”“青年笃行会”“青年读书会”,传播革命思想。5月,经多方考察,吸收了江峰小学刘植安和教会小学教师胡炎昌入党。不久,郑崇实吸收新堤工人向华松、张金生、杨光华加入中国共产党。

5月10日晚,在西堤街郑家巷“恒大花行”后院郑崇实的住所成立了中共新堤党小组,郑崇实任组长。经过党小组讨论,党员教育仍通过“青年笃行会”进行,党小组生活会每半月召开一次,研究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这是洪湖第一个党小组。自此,马克思主义在洪湖地区开始了有组织的传播。

中共新堤支部委员会 7月,共产党员熊传藻受中共武汉地委派遣,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回到新堤,筹建国民党新堤镇党部,发展中共地方组织。9月,在中共新堤小组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共新堤支部委员会,熊传藻任书记,委员有郑崇实、胡炎昌、刘植安、雷运衡、余泽贞、刘生安。从此,中共新堤支部便成为大革命时期新堤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

中共新堤特别支部委员会 随着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中共新堤支部委员会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到1926年春,已达90余人。同年3月中旬,蒋彪受中共武汉地委派遣,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前来新堤整顿党务,将中共新堤支部改为中共新堤特别支部,蒋彪任书记,陈治模、刘植安、胡彬川为委员。特委在沙湾铜佛寺举办3期党员训练班,对党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让党员明确党的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懂得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和怎样做一名共产党员。参加党训班的工人党员杨光华、向华松、胡兴坤、宋伯清、陈秀山等,都成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优秀干部。

中共新堤市委员会 1927年4月10日,经中共湖北省委批准,撤销中共新堤市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中共新堤市委员会,书记熊传藻,委员蒋彪(组织部长)、刘植安(宣传部长)、陈秀山(工运部长)、胡长庆(农运部长)、胡炎昌(军事部长)、余泽贞(妇运部长)、范尚武(青运部长)。新堤市委机关设在东区原英美烟草公司买办刘大成公馆内,同国民党新堤市党部合署办公。市委下设新堤、茅江、黄蓬山、小港4个区委,22个党支部,33个党小组,共有207名党员(市区党员97人),其中工农党员占75%。市委负责人和党员分别在国民党新堤市党部和工会、农协、渔协等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贯彻党的路线和正确主张,领导全市的政治、军事和工农运动、统一战线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二、沔东南区的党组织

中共石杨湾支部委员会 赵文允、谭翰藻、万献武与在汊河一带从事革命活动的刘啸梅一道,发展了刘采庭、聂士均、毛永章、何洪卿、何业儒、黄傅柏、张志浩、王策伦、石青等人加入共产党。1925年8月,在石杨湾潭子边窝棚秘密成立了洪湖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石杨湾支部委员会,书记刘采庭,委员石青等。辖区范围为石杨湾、汪庙、大同湖鸭耳垸一带。此后,刘啸梅又在西池、沿湖、金湾等村发展了周月浩、吴隆春、范楚标等19名共产党员。

中共郑道湖支部委员会 邓赤中、赵文允与在郑道湖一带从事革命活动的苏北林一道,发展徐文榜、张志浩、聂士均等人入党。1925年8月,苏北林在郑道湖裴氏祠堂秘密成立了中共郑道湖支部委员会,书记徐文榜,委员聂士均、张志浩。辖区范围为郑道湖、老沟、西湖一带。据徐文榜回忆说:“我们6名渔民走进祠堂,见中厅墙壁上,挂起一块写着誓词的红纸和一面画着镰刀斧头的红色党旗。我们站在党旗面前,跟着苏先生举起右手,庄严地向党宣誓。宣誓结束后,苏先生还详细讲解了入党誓词,说革命要流血牺牲,你们怕不怕?大家争着回答不怕!苏先生又说,革命会死人,但是不革命更会死人。”

中共峰口支部委员会 1925年9月,共产党员关兆南、张雨林以办“青年读书会”为名,发展刘甘乾、李生银等人入党,成立了中共峰口小组。1926年年底改称中共峰口支部委员会,书记关兆南,委员刘甘乾、李生银、张雨林。辖区范围为峰口镇区域。

中共简家口支部委员会 赵文允、万献武发展黄致南、毛永章、王策伦等人入党。1925年9月,他们在简家口“易水铁铺”秘密成立了中共简家口支部委员会,书记黄致南,委员毛永章、王策伦。有党员10人。下设两个党小组:赵家台小组,组长毛永章;石磙垱小组,组长王策伦。辖区范围为赵家台、石磙垱、简家口一带。

中共宋家墩支部委员会 1926年年底,刘啸梅来到宋家墩、岗塔等地,先后发展卢贾正、萧家喜、黄良才、郭明春、刘江栋、宋立法、胡宣郁、萧家彬、胡福成、徐启太、郭明才等人入党。1927年春,成立了中共宋家墩支部委员会,书记卢贾正,委员萧家喜、黄良才、郭明春。

中共沔阳县党小组成员邓赤中、栩栩(许炎生)在武昌读书期间,从事秘密革命活动,结识了苏北林、刘啸梅和赵文允、万献武等。同年秋,在峰口以教私塾作掩护的共产党员王晓芗到沔城,向邓赤中、栩栩介绍苏北林、赵文允等人的革命活动。邓、许很高兴,在王晓芗的陪同下,到郑道湖、石杨湾和简家口会见苏北林、刘啸梅、赵文允、万献武,互通情况。从此,他们和沔阳县党小组建立了联系。后来,栩栩在《党的建设》一文中写道:“大革命时期,沔东南湖区的苏、刘、赵、万共产党员密切联系农渔民,发动农渔民开展斗争,在斗争中迅速建立党组织,成为农渔民起来革命的核心,应是沔阳县共产党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石中重要的三块。”

三、洪湖大湖区的党组织

1926年1月5日,李恭熙在六屋墩秘密召开党员大会,要求在春节期间建立起党组织,领导渔民开展斗争,迎接国民革命新形势的到来。2月13日至27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洪湖大湖区先后成立的党组织如下:

中共张家坊支部委员会 书记朱炳松,委员张勤方、张兰芳。

中共周何湾支部委员会 书记李铁青,委员殷传章、李直武。

中共洪湖西北支部委员会 书记李秉松,委员李秉福、李秉益、颜保存、瞿宏怀、戴华林、陈汉春。辖区范围为洪湖北岸杨老墩、邓家墩、芦花、柳口、李家墩、大屋墩、六屋墩、八屋墩、乔家岭等57个渔村。

中共蔡杨湾支部委员会 书记李恭协,委员何友元、李文廉。

大湖区党组织的成立,有力地推动渔民运动的发展。3月,李恭熙写信给沔城的娄敏修(他俩是武昌省立一中同学,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洪湖大湖西北沿岸情况。娄敏修赶来考察了3天,连声称赞“好得很”。娄敏修在1929年12月写给中共鄂西特委的报告中说:“我们组建中共沔监县委、沔监苏维埃政府是基于大革命时期洪湖西北沿岸党组织工作。他们从言论到行动,满足渔民的切身要求,即肃清湖匪、废除苛捐、自由捕鱼卖鱼、平粜、限制谷米出境和抬价等,并建立了渔民武装,创建了百里洪湖的崭新局面。”

四、沔阳南区的党组织

中共戴家场支部委员会 1926年1月,共产党员刘绍南受中共武汉地委的派遣,回到家乡戴家场从事农民运动,先后发展涂位云、黄国庭、彭国材、贺闯、赵图荣、许登科、李德珍、陈德华、王文允等人入党。2月,建立了戴家场党小组。4月,改为中共戴家场支部委员会,书记刘绍南,委员涂纪泽、涂位云、黄国庭,党员20余人。在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中,党员经受了锻炼,党组织得到发展壮大,真正成为领导群众斗争的核心和坚强战斗堡垒。在之后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戴家场党支部成功组织了中秋节暴动,打响了湖北省秋收暴动第一枪。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戴家场党支部百折不挠、红旗不倒,成为沔阳全县党组织公认的标杆、楷模。

中共府场支部委员会 共产党员王康普在农民运动高潮时期,发展积极分子史兰秀、熊登楚等人入党。1927年4月,在府场徐马口成立了中共府场支部委员会,书记王康普,委员熊登楚、史兰秀。辖区为府场徐马口、甘家墩一带。

中共南林口支部委员会 1926年年底,共产党员杨先洲回到南林口,从事农民运动,在斗争中发展了积极分子谢帮栋、刘黑牯(刘显松,因身体黝黑壮实而得名)等入党。1927年4月,成立中共南林口支部委员会,书记杨先洲,委员谢帮栋、刘黑牯。辖区范围为南林口一带。

洪湖地区党组织建立初期,发展党员的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发展对象城区主要是工人,农村和湖区主要是贫苦农民和渔民,也吸收部分进步知识分子,主要是小学教师和乡村塾师。发展对象确定后,要对他们进行阶级教育和党的宗旨等基本知识教育。入党手续先由个人申请,两名党员介绍,再由党小组和支部通过。入党时要举行入党宣誓。入党誓词各地不一,但内容大体相同,即“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严守秘密,努力工作,阶级斗争,服从命令,遵守党章,遵守党的纪律,缴纳党费,牺牲个人,永不叛党”。党费缴纳多少,视情况而定,无经济来源的党员,可以免交党费。党员的候补期,一般贫苦农渔民为3个月,知识分子为半年或一年。党的组织生活会通常是党小组每周或者两周一次,党支部每月一次,讨论、研究、总结、布置党的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求党员不得泄露党的秘密,凡党内的情况,上不得告诉父母,下不得告诉妻儿。党员违反纪律,要接受党组织的处分,处分主要包括批评教育、警告和开除党籍3种;对叛徒和出卖组织者,则处以极刑。由于建党初期党组织处于秘密状态,因此,党的组织之间只有纵向联系,即上下级关系,没有横向联系。党团员称谓党团组织,通常用英文缩写,党组织为“CP”,团组织为“CY”。党员称党组织负责人为“兄”,党员互称“先生”。入党谓之“入学”,联络暗号为“田中”。

注释

[1]即今湖北省赤壁市。

[2]王子通:《回乡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