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破局与超越:从1.0时代到4.0时代

天俱时的发展历程堪称“传奇”——它从一家不足10人的工程承包商起步,发展为涉猎多个不同领域的工程科技企业;从承接小型项目的工程承包商,蜕变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工程领域的跟随者,进化为医药、环保、冶金工程建设行业的引领者;从“吃工程饭”到“吃技术饭”,再到亮出“科技范儿”。天俱时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完成了从传统工程企业到工程科技企业的进化,堪称创新型科技公司的转型样本。

在天俱时调试中心负责人刘新峰看来,天俱时自创立之初就有着高远的理想,立志从传统的工程承包商发展成为一家工程科技企业。一家企业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个行业发展史的缩影。梳理天俱时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看到这家工程企业的成长,还能看到工程行业的进步,从中折射出中国医药和冶金等行业的发展与变迁。

回首天俱时乘风破浪的历程,大致可划分成四个时代。

1.0时代的天俱时还是一家标准的工程承包商,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单项的电气施工安装和自动化施工安装领域。创业的第一个十年,天俱时以“幸存者”的角色出现在市场上。其间,有许多同行企业在竞争中渐渐销声匿迹,但天俱时不安于固守舒适区,而是深怀科技之心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2003年,天俱时承接了联邦制药内蒙古项目,这也是双方缘分的开端。作为电气总包方,天俱时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策:将总包合同中利润率最高的仪表采购业务分包给其他公司,把难以盈利的仪表编程业务留给自己。仪表采购业务在整个总包合同金额中占比超过70%的份额,而仪表编程业务不仅会耗费企业巨大的精力,经济效益也非常微薄。对彼时羽翼未丰的天俱时而言,这是个颇为大胆的决策。

其实,天俱时管理团队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天俱时自动化与信息化首席技术官岳宗礼回忆道:“虽然仪表编程业务开展起来会很费劲,但它有壁垒,一旦突破,就能够建立自动化发展的核心。”如今看来,天俱时从那时起就已经意识到自动化将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是编程,这项技术处于工程行业产业链的上游,科技含量十足。

能抓住破题的关键且出手稳、准、狠,是一家创业公司的重要能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天俱时放弃短期利益,克服困难,与客户建立互信,也把握住了开疆拓土的机会。

在2003年承接的联邦制药项目中,天俱时不仅锻炼出了运用自动化技术的能力,更明确了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2005年,天俱时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吸纳了一批自控专家。虽然天俱时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在最初几年没有实现盈利,但天俱时丝毫没有动摇培养天俱时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决心。天俱时相信,低附加值的安装业务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加持,一定可以让自己吃上“技术饭”。然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虽然提高了工程施工环节的科技含量,却远远不能满足天俱时对工程科技的渴望。

2009年,天俱时进入2.0时代。这一时期的天俱时开始向产业链的上游拓展,逐渐从标准的安装公司转型为工艺技术、设计领衔的工程科技企业,以“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在市场上,逐渐站稳脚跟,占有一席之地。

工程设计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方案,通过设计图纸等相关文件直接指导产业链中游的施工企业开展施工建设,以满足产业链下游的地产或基建开发企业等客户的需求,它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有目标地创造工程产品构思和计划的过程,具有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特点。

彼时的天俱时也许不曾预料,工程设计行业将在十年后发展为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的巨大市场,但当时天俱时极为笃定的是,若想通往科技殿堂,工程设计是必由之路。2009年,天俱时成立工程设计研究院,为工程设计板块的发展搭建组织架构,企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企业资源向工程设计领域倾斜,与此同时整合行业资源,以工程EPC1和T-EPC模式为牵引,逐步提升天俱时的品牌影响力。

这期间,天俱时引进了一批医药、环保等领域的顶尖设计人才。

2011年,我国知名化工医药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王京加盟天俱时,担任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2013年,以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著名医药技术与设计专家陈钊,知名医药工程设计专家姚振永,工艺技术专家马忠青等为代表的一批医药领域的科技骨干人才云集,使天俱时的医药工程板块焕然一新。同年,天俱时成立医药技术开发中心,在医药工程中融入科技,极大地提升了天俱时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2014年,国内知名医药化工设计专家、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武亚锋加入天俱时,他专注于发酵原料药及高端制剂工程设计行业,主持了多项国内大型制药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武亚锋一起加入天俱时的还有医药化工工艺设计专家吴少华、化学制药专家薛龙等行业科技精英,他们都在工程设计领域深耕多年。彼时天俱时医药化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群星闪耀,工程设计能力大幅提升,“设计引领的EPC”由此成为可能。

2015年,天俱时迎来知名环保技术专家陈平博士,由其出任集团副董事长、首席技术官。陈平不仅是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还是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EHS管理专业化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环境保护专家,在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环保科研课题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陈平的加入使天俱时的环保体系得以逐步建立,并与医药、冶金等板块互为支撑,成为推动天俱时创新战略升级的强大引擎。在此之后,国内知名发酵工艺开发与产业化专家温同礼、合成生物学知名专家王玉珩等顶尖科技人才也陆续加入天俱时。

短短数年,天俱时便完成了蜕变,其科技企业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天俱时萌生了深入探索EPC模式的想法。

2017年前后,天俱时踏上了3.0时代的征程,将自身业务重新定位为“T-EPC工程服务+智能制造装备”,立志要成为行业“挑战者”,为行业和社会提供更具变革意义的价值。随着天俱时的工程科技梦想愈发丰盈,其业务形态全面铺开:延伸产业链,引入装备制造;拓展行业领域,相继进入生物医药、食品健康、医疗器械、精细化工、新能源、合成生物等领域。

2017年,天俱时先进环保装备开发与制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控制发酵染菌技术专家田林升带领科研团队加盟,并担任智能制造装备事业部总经理,为集团引入智能瞬时连消装备2业务,这是天俱时在智能装备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2018年,天俱时引入RTO设备3;2019年,天俱时成立上海分公司,开始向生物医药领域拓展;2020年,天俱时成立食品健康事业部,开始向食品健康领域拓展;2021年,天俱时继续升级陈平实验室,增强了工艺技术支撑力,将业务延伸至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此后,天俱时一路披荆斩棘,努力将科技梦想照进现实。

时至今日,天俱时3.0时代的建设工程已实现系统升级,工程科技成果遍地开花,为规划中的4.0时代奠定了基础。按照构想,4.0时代的天俱时将打造“工程科技”的生态圈,并利用卓越的工程技术和创新能力,不断孵化培育细分领域的领军品牌。天俱时将聚合各板块、各领域的优势和能量,跻身行业头部企业之列,完成从行业“挑战者”到行业“领先者”的角色转换。可以预见,当下天俱时正在快速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健康、医疗器械、精细化工、新能源、合成生物等板块,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相应领域的高精尖技术领头羊。

从已成过去的1.0时代,到蓄力以待的4.0时代,对科技不断求索的激情,是推动天俱时不断创新、转型、进化的源动力。天俱时以科技驱动进化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工程科技企业的成长史和转型史,成长史里记录着筚路蓝缕的破局壮举,转型史里写满了永不满足的超越奇迹。

仔细品味后发现,天俱时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参与全球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创新史竟高度契合,两者都写满了破局与超越。

从告别短缺经济迎来市场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逆势挺立,到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从粗放式高速发展,到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在一次次转型中跨越难关。今天,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变革正催生着新的经济形态,将会对各个行业的竞争格局进行重构。

在巨大的机遇面前,想要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强国,就必须倚重工程科技,发展高端技术,推动科技体系结构转型升级,让颠覆性创新成为常态,从根本上改变技术存量过剩的局面,从而掌握未来世界的主动权。在空前澎湃的科技转型浪潮中,以天俱时为代表的工程科技企业正迎来属于它们的新时代。

1 EPC是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的缩写,即从事工程总承包的单位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

2 是一种根据短时高温灭菌原理,充分利用蒸汽潜热,经过新型换热器做到纯逆流换热的灭菌设备。

3 废气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