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数字化货币

在江苏省镇江市的西津渡古镇,有个“一眼看千年”的小景点。玻璃罩子下是被层层剥离开的道路和台阶,最下层的是元代的泥地,之后是各朝代叠加的石板或砖块,不断翻新和修复的因繁华的通商码头人来车往而磨损的路面。景点的创意不动声色地表现了小镇的悠久历史,或许会让无数文人雅士诗兴大发,但或许还有其他更多的视角可以观察、思考和感慨,比如推车或行走在历朝历代路面上的船工或商贩们,他们从哪里来?怀里揣着什么样子的货币?他们一定无法想象到自己的后人们怀里只需要揣一部手机就能满世界游走了。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包括货币演化历程,无外乎是一部技术和科学进步的编年史。只不过过去的几千年的变革低频一些,像西津渡的石板路从明到清变化不大,而从近代工业革命起,科学技术开始发力,新事物层出不穷,变化频率越来越快。如今的“一眼”是否已超过了过往的“千年”?

不妨回忆一下,多久没碰过现金了?很多人恐怕都算不出来了。虽然每天都会在各种场合花钱,但是并不用往外掏纸币,真正达到了“用币不见币”的境界。

这一切要归功于货币的数字化。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让银行抛弃了厚重的、容易出错的手工账本,同时减轻了运钞车在商店和银行间每天搬运大量现金的负担和风险。因为计算机擅长计算和记忆,而且效率惊人,天生是记账的超级高手,网络则轻松连接银行与各消费场所,数量再多也毫不费力,所以银行不再需要忙于发放或收储现金,营业员不用时刻担心收到伪钞而蒙受经济损失,消费者也不必害怕弄丢口袋里的钱。

首创的数字货币应当属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诞生的银行卡。不论是借记卡还是贷记卡,也不论是早期的磁条卡还是新一代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卡或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卡,银行卡的功能都是标记用户,如图1.3所示,在消费场所的POS机上刷卡时,只用来读取卡号,识别持卡人身份。有时需要输入预先设置的银行卡消费密码,用于验证确实是持卡人在使用。最初POS机采用的通信方式是用调制解调器(Modem,俗称“猫”)通过电话网进行拨号连接,现在早已进化为宽带线路并通过Internet连接,连通银行数据中心的计算机。银行卡刷卡消费实际上就是传输卡号、密码、金额、商户号这些数据,由银行方面对账号和余额验证无误后,自动转账给商户的账号的过程。

图1.3 消费场所银行卡数字化货币支付示意图

消费场所与银行之间流动的是计算机的数据,代表人的账号、代表钱的余额都是以0和1的形式存在。实物货币(或现金支票)不再是必需品,并再次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空间自由——不需要到银行网点取钱;时间自由——支持先消费再还贷。货币数字化时代揭开了序幕。

虽然银行卡也是一种实物,并可用来购买商品,但已不是实物货币,也不属于实物货币的替代品。银行卡表明的是持卡人身份,本身并不需要存储隐私信息,关于真实身份、资产余额、交易记录等数据都保存在银行端。货币财富也因此被虚拟化了。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热潮掀起后,新技术蓬勃涌现,数字化消费支付的方式跳出了银行卡的局限,打开钱包抖出一堆五颜六色银行卡的姿势不再时髦,各种“花式”花钱的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网银:网上银行(最初为电话银行)在计算机或手机上即可操作付款或转账。

● 电子钱包:持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开设电子钱包,并提供汇集各家银行卡的网上支付手段。网上支付功能嵌入社交应用,可以向好友精准转账,或发红包。

● 扫码:移动支付支持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既可扫描消费场所张贴的商家二维码付款,又可出示手机上的动态二维码供商家POS机扫码收款,用户还可相互扫码转账。

● 分摊:在社交群组场景下可多人分摊支付某一笔消费金额。

● 刷卡:利用RFID/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发行专用储值卡,如交通卡、校园卡,可记名或不记名,用于小额消费场景(不超过1000元)。

● 刷脸:如果认为携带卡或手机等实物还是不够方便,那么可以利用生物特征支付方式,验证事先注册好的指纹、面容、虹膜、掌纹等完成支付。鉴于生物特征与生俱来、不可重置,因此要注意避免信息流失造成财产损失。

● 代币:消费行为获得企业发放的代币,如银行或航空公司积分、游戏币等,可登录相关账号后用来购买实物商品或虚拟商品(包括服务)。

● 化身:未来元宇宙中则识别虚拟人数字身份进行数字资产的相互转移等操作。

与货币的发展相似,火车票、发票等实物票证也正在走向终结,逐步被数字化票证取代,使得在数字空间可以实现从搜索查看到购买使用的全流程,在现实世界只需要轻松携带一部手机即可通行无忧。

生活中与“币”相关的实物化、数字化产品很多,如图1.4所示,可以大致分为法币和代币两大类。法币指由各国央行发行的主权货币(法定货币),具有法偿性;代币是指由商业企业发放的有价票券,如购物券、优惠券,一般只能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用于兑换相关产品或服务,不具有通用性。数字技术分别应用于法币和代币,为区别起见,将数字化法币称为电子货币,将数字化代币称为数字货币。数字化法币有实物型的银行卡、交通卡等,也有虚拟化的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电子钱包等;数字货币则专指原生的虚拟化代币,有早期的积分、游戏币,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币(亦称加密货币)。

图1.4 不同的币分类及其关系示意图

以新一代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数字化法币是主权货币领域的原生货币,目前体量尚小,处于试点和改进中,绝大部分国家的主权货币也没有升级举动,但区块链技术加持的数字化法币是未来主权货币的发展方向。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我国理应在货币及金融数字化方面占领高地、引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