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检验医学:下册(第3版)
- 丛玉隆总主编
- 5312字
- 2025-03-18 18:20:07
第六节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技术
一、APTT纠正试验
本试验是鉴别凝血因子缺陷和病理性抗凝物质的有效手段。
【检验原理】
APTT测定法。将受检血浆与正常人混合血浆于37℃水浴以1:1共孵,测定APTT。能被APTT纠正者,该受检血浆缺乏凝血因子;若不能纠正者,该受检血浆中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
【检验方法学】
1.试剂
(1)正常人混合血浆:取至少30份正常人枸橼酸钠抗凝全血,1 500×g离心15分钟,分离血浆,充分混匀备用。
(2)余同APTT测定。
2.检验方法
(1)受检血浆检测:取玻璃小试管1支,加入受检血浆和正常人混合血浆各0.1ml,37℃水浴2小时。
(2)检测上述血浆的APTT。
【方法学评价】
同APTT测定
【质量保证】
1.正常人混合血浆应至少30人份,新鲜使用。
2.余同APTT测定。
【参考范围】
1.若延长的APTT能被纠正者
提示受检血浆中缺乏某种(些)凝血因子。
2.若延长的APTT未能被纠正者
提示受检血浆中存在某种病理性抗凝物质。
【临床意义】
本检验可区分APTT延长的原因,是血液循环中有无病理性抗凝物质的一项筛选试验。
二、凝血因子Ⅷ/Ⅸ抑制物测定
是血友病A和血友病B循环中有无抑制物的主要筛选试验。
【检验原理】
Bethesda法将受检血浆和正常人混合血浆混合,37℃温育一定时间后,检测剩余的因子Ⅷ/Ⅸ:C,以Bethesda单位来计算抑制物的含量,1个Bethesda单位相当于灭活50%因子Ⅷ/Ⅸ的量。
【检验方法学】
试剂如下:
(1)0.05mol/L 咪唑缓冲液(pH 7.3):咪唑 0.34g,氯化钠0.585g,加蒸馏水至 100ml。
(2)白陶土-脑磷脂悬液。
(3)缺乏因子Ⅷ或Ⅸ血浆。
(4)正常人混合血浆。
(5)0.025mol/L氯化钙溶液。
【检验方法学】
1.用咪唑缓冲液制备受检者1/2(受检者血浆1份加缓冲液1份)和2/3(受检者血浆2份加缓冲液1份)的稀释血浆。
2.温育混合血浆的制备。正常对照为正常人混合血浆0.2ml加缓冲液0.2ml;受检者1/2稀释血浆0.2ml,加正常混合血浆0.2ml;受检者1/3稀释血浆0.2ml加正常对照血浆0.2ml。
3.将上述3支试管置37℃水浴2小时。
4.取出,检测因子Ⅷ:C或Ⅸ:C水平(方法同Ⅷ:C或Ⅸ:C 检测)。
5.计算如下:

按表6-7将剩余的因子Ⅷ:C或Ⅸ:C换算成Bethesda单位,以Bethesda单位计算因子Ⅷ或Ⅸ抑制物含量。受检血浆稀释度×Bethcsda单位=每毫升血浆中因子Ⅷ或Ⅸ抑制物的Bethesda单位数。
举例:正常人混合血浆温育后的因子Ⅷ:C/Ⅸ:C=55%。
受检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1/2)温育后的因子Ⅷ:C/Ⅸ:C=35%。
剩余的因子Ⅷ:C/Ⅸ:C=35/55×100%=64%。
从表6-7中,64%剩余因子Ⅷ:C/Ⅸ:C为0.65 Bethesda单位。
【方法学评价】
同因子Ⅷ:C检测。
【质量保证】
同因子Ⅷ:C检测。
【参考范围】
正常人血浆中无抑制物。
【临床意义】
本检测是患者使用凝血因子制品后观察有无抑制物产生的主要手段,对患者的治疗及血液制品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也可见于自身免疫性因子Ⅷ/Ⅸ抑制物升高者(获得性血友病)。
表6-7 因子Ⅷ:C或Ⅸ:C与Bethesda单位换算表

三、狼疮抗凝物质测定
狼疮抗凝物质(lupus anticoagulant,LA)检测是循环血液中狼疮样抗凝物质筛查的主要依据。
【检验原理】
蝰蛇毒法。蝰蛇毒在磷脂和Ca2+存在的条件下,可直接激活因子Ⅹ,最终形成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
【检验方法学】
1.试剂
(1)蝰蛇毒试剂。
(2)阴、阳性质控血浆。
(3)正常人血浆。
2.检验方法
取4支玻璃试管,分别加入受检血浆、正常人血浆和阴阳性质控血浆各200µl,置37℃温育2分钟。取出后各加200µl蝰蛇毒试剂至上述样品中,立即启动秒表,轻轻摇动,直至血浆凝固,记录凝固时间,每次检测均需设复管。
3.计算

【方法学评价】
1.由于直接激活绕过接触因子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因此当FⅧ、Ⅸ、Ⅺ、Ⅻ及其抑制物存在时,该试验不受影响。
2.由于试剂中含有特定类型和稀释度的磷脂,使该试验检测狼疮抗凝物质(LA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强。
【质量保证】
1.受检血浆应经1 500×g离心15分钟后的乏血小板血浆,其血小板计数应小于10×109/L,否则将影响结果。
2.血浆肝素水平 > 1.0U/ml时,本检测可出现假阳性。
【参考范围】
。建议各类实验室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LAC检测阳性提示患者血浆中存在狼疮样抗凝物质或凝血因子Ⅱ、Ⅴ或Ⅹ缺乏。
四、抗心磷脂抗体测定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主要与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检验原理】
ELISA法。测定样品中ACA的 IgG、IgA、IgM水平。用纯化的抗人ACA IgG、IgA、IgM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于微孔中依次加入受检样品、生物素化的ACA IgG、IgA、IgM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洗涤后用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显色,并在终止液的作用下最终呈黄色,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ACA IgG、IgA、IgM含量呈正相关。
【检验方法学】
1.试剂与仪器
(1)预包被抗人ACA IgG、IgA、IgM的酶标板。
(2)样品稀释液 A:10µl/瓶。
(3)样品稀释液 B:10µl/瓶。
(4)样品稀释液:20µl/瓶。
(5)标准品:将抗人 ACA IgG、IgA、IgM 冻干品稀释至1ml,静置10分钟,充分混匀,其浓度分别为100PL U/ml,作系列倍比稀释后,标准品浓度被稀释成100PL U/ml、50PL U/ml、25PL U/ml、12.5PL U/ml、5.25PL U/ml、3.12PL U/ml、1.56PL U/ml,以样品稀释液为 0PL U/ml。
(6)检测溶液A:120µl/瓶。临用前用稀释液A作1:100稀释。
(7)检测溶液B:120µl/瓶。临用前用稀释液B作1:100稀释。
(8)底物溶液:TMB。
(9)浓缩洗涤液:30ml/瓶。临用前用蒸馏水稀释25倍。
(10)终止液:2mol/L硫酸。
(11)酶标仪。
2.检验方法
(1)加样:分别设空白孔、标准孔和受检样品孔,除空白孔外,余各孔分别加标准溶液或受检样品100µl,轻轻混匀,酶标板加盖后37℃温育120分钟。
(2)弃去液体,甩干,不用洗涤。
(3)每孔加检测溶液A工作液100µl,37℃温育60分钟,洗板3次,甩干。
(4)每孔各加检测溶液B工作液100µl,37℃温育60分钟,洗板5次,甩干。
(5)每孔各加底物溶液90µl,37℃避光显色30分钟。
(6)每孔各加终止液50µl,并在酶标仪450nm处检测各孔吸光度值(OD)。
3.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抗人ACA IgG、IgA、IgM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以各孔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在半对数纸上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ACL IgG、IgA、IgM浓度。
【方法学评价】
本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与其他相关蛋白质无交叉反应。检测范围为1.56~100PL U/ml。
【质量保证】
1.标本类型。受检样品可用血清或EDTA和肝素抗凝血,采血后1 500×g离心15分钟,备检测用。
2.洗涤必须充分,否则容易造成假阳性。
3.若受检样品中待测物含量过高,应稀释后复测,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4.标准品、检测溶液工作液和底物应用前配制,当天使用。底物溶液应避光保存。
【参考范围】
ACA IgG 0~22GPL U/ml;ACA IgA 0~10APL U/ml、ACA IgM 0~16MPL U/ml。
【临床意义】
ACA增高主要见于动静脉血栓形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反复自发性流产及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五、抗β2糖蛋白I测定
抗 β2糖蛋白 I(anti β2 glycoprotein I,抗 β2-GPI)测定具体如下:
【检验原理】
ELISA法。用纯化的抗β2-GPI IgG、IgA、IgM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于微孔中依次加入受检样品或标准品、生物素化的抗β2-GPI IgG、IgA、IgM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洗涤后用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显色,并在终止液的作用下呈黄色,颜色深浅与样品中的抗β2-GPI IgG、IgA、IgM呈正相关。
【检验方法学】
1.试剂与仪器
(1)预包被抗β2-GPI IgG、IgA、IgM的酶标板。
(2)标准品:将抗 β2-GPI IgG、IgA、IgM 标准品稀释至1ml,置室温10分钟,充分混匀,其浓度为100U/ml,然后作系列倍比稀释,浓度分别为 100U/L、50U/L、25U/L、12.5U/L、5.25U/L、3.12U/L、1.56U/L,以样品稀释液作为 0U/L。
(3)样品稀释液:20µl/瓶。
(4)样品稀释液 A:10µl/瓶。
(5)样品稀释液 B:10µl/瓶。
(6)检测溶液A:120µl/瓶。临用前用稀释液A作1:100稀释。
(7)检测溶液B:120µl/瓶。临用前用稀释液B作1:100稀释。
(8)底物溶液:10ml/瓶。
(9)浓缩洗涤液:30ml/瓶。临用前用蒸馏水稀释25倍。
(10)终止液:2mol/L硫酸。
(11)酶标仪。
2.检验方法
(1)加样:分别设空白孔、标准孔和受检样品孔,空白孔加样品稀释液100µl,余孔加标准品或受检样品100µl,轻轻混匀,37℃温育2小时。
(2)弃去孔内液体,甩干,不用洗涤。每孔各加检测溶液A工作液100µl,37℃温育1小时。
(3)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3次,甩干。
(4)每孔加检测溶液B工作液100µl,37℃温育1小时。
(5)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5次,甩干。
(6)每孔各加底物溶液90µl,37℃避光显色15~30分钟。
(7)每孔各加终止液50µl终止反应,立即在酶标仪450nm处检测各孔吸光度值(OD)。
3.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以标准品OD值为纵坐标,在半对数纸上绘制标准曲线。受检样品OD值可从标准曲线中查出待检物的含量。
【方法学评价】
本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与其他相关蛋白质无交叉反应,检测范围为1.56~100U/L。
【质量保证】
1.洗涤过程非常重要,不充分洗涤易造成假阳性。
2.一次加样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内,如样品量多,推荐使用多通道移液器加样。
3.若受检样品中待测物含量过高,应将样品稀释后复测,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4.标准品、检测溶液工作液及底物应用前配制,当天使用。底物应避光保存。
【参考范围】
正常人抗β2-GPI IgG、IgA、IgM均小于15U/L。
【临床意义】
抗β2-GPI增高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川崎病、习惯性流产和血栓性疾病等。
六、血浆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浓度测定
本检测用于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的临床用药监测。
【检验原理】
凝固法。AT在肝素的作用下加速对凝血因子Ⅱa、Ⅸa、Ⅹa的抑制作用。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纯化因子Ⅹa,部分因子Ⅹa与肝素-AT复合物结合,其余因子Ⅹa继续发挥凝血活性。在检测体系中加入磷脂和Ca2+,在残余因子Ⅹa的作用下可使基质血浆发生凝固。凝固时间与受检血浆中的肝素含量成正比。
【检验方法学】
1.试剂和仪器
(1)冻干人基质血浆。
(2)冻干牛因子Ⅹa制剂(溶解后约为0.3U/ml)。
(3)含Ca2+和磷脂的冻干制剂。
(4)磁珠法半自动血凝仪。
2.样品准备
将患者全血与0.129mol/L枸橼酸钠作9:1抗凝,1 500×g离心15分钟(2~8℃),分离乏血小板血浆。
3.检验方法
(1)标准曲线绘制:
以试剂盒中三种浓度普通肝素制作标准曲线,在双对数纸上以肝素浓度为纵坐标,凝固时间(秒)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LMWH检测则以三种浓度LMWH按上述方法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检测:
见表6-8。
表6-8 uFH和LMWH的检测方法

根据血浆凝固时间,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相应的普通肝素和LMWH的浓度(U/ml)。
【方法学评价】
本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操作简便易行,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质量保证】
由于血小板第Ⅳ因子是肝素极强的抑制剂,可导致检测结果偏低。故检测时不能使用玻璃试管以避免血小板体外激活。此外,应按要求制备乏血小板血浆,以避免受检血浆中混有血小板。
【参考范围】
正常人血浆中普通肝素和LMWH的含量为0U/ml。
【临床意义】
用于普通肝素和LMWH临床用药的监测。
七、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TAT)检测是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检验原理】
ELISA法。将AT包被于固相,待测血浆中的TAT以其凝血酶与固相上的AT结合,然后再加入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AT,后者与结合于固相上的TAT结合,并使底物显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与TAT浓度成正比。
【检验方法学】
1.试剂和仪器
(1)兔抗人凝血酶。
(2)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人AT。
(3)共轭缓冲液。
(4)人TAT标准血浆S1~S4,浓度范围2~60μg/L。
(5)人TAT质控血浆。
(6)样本缓冲液:Tris缓冲液 100mmol/L,Tween 10ml/L,EDTA 37g/L。
(7)洗涤液:磷酸盐缓冲液90mmol/L,含Tween 18g/L。
(8)底物缓冲液:枸橼酸盐缓冲液,含H2O2 0.3g/L。
(9)底物:邻苯二胺。
(10)终止液:0.5mol/L硫酸。
(11)酶标仪。
2.试剂准备
(1)洗涤液:
将15ml浓缩液稀释至300ml。
(2)工作共轭溶液:
将200µl抗人AT抗体加至11ml共轭缓冲液中,轻轻振荡混匀。
(3)人TAT标准血浆的稀释:
各加1ml蒸馏水至S1~S4中,使其 TAT 浓度分别为 2µg/L、6µg/L、20µg/L 和 60µg/L。
3.检验方法
(1)取适量微量测试排条置托板上,其余测试排条重新封存好,并放干燥剂,于2~8℃保存。
(2)每孔加50µl样本缓冲液,再分别加入50µl标准品、质控品或受检样品,充分混匀。
(3)37℃温育15分钟。
(4)每孔用0.3ml稀释洗涤液洗板2次,甩干。
(5)每孔各加100µl工作共轭溶液。
(6)37℃温育15分钟。
(7)准备底物溶液:每瓶底物加10ml底物缓冲液,充分混匀。
(8)用洗涤缓冲液洗板3次,甩干。
(9)每孔各加100µl新鲜配制的底物溶液。
(10)20~25℃温育30分钟(避光)。
(11)每孔各加100µl终止液,20~25℃温育30分钟。
(12)于492nm处读取各孔的吸光度值。
4.标准曲线的绘制
标准曲线通过标准血浆的TAT浓度(µg/L)对相应的吸光度值作图而得。以标准血浆在492nm处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标准血浆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受检血浆的TAT可通过查标准曲线获得。
【方法学评价】
本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合批量样品检测。
【质量保证】
1.共轭缓冲液、工作共轭溶液和样本缓冲液可在2~8℃中保存4周,稀释洗涤液可在1周内使用。
2.稀释的标准血浆和质控血浆可在15~25℃中放置8小时。工作底物溶液必须避光保存,且在l小时内使用。
3.共轭缓冲液、标准血浆、质控血浆和样品缓冲液在-20℃中可保存3个月。
4.因采血不顺利而导致凝血系统体外活化可出现假阳性结果。溶血、脂血、含类风湿因子样品均可影响结果。
【参考范围】
1.0~4.1µg/L。
【临床意义】
血浆TAT增高主要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栓塞性疾病,如DIC、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急性心肌梗死等。
(李 健 张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