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卫生援非项目理论与实践: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
- 杨坤主编
- 2554字
- 2025-03-14 19:33:17
第四节 桑给巴尔国家概况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共和国,简称桑给巴尔,是坦桑尼亚的一部分,包括桑给巴尔岛(又称温古贾岛)、奔巴岛这两个主岛及附近小岛,面积2 657平方公里。“桑给巴尔”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黑人海岸”。首府桑给巴尔市,位于桑给巴尔岛西岸,是桑给巴尔的行政、经济和交通中心。桑给巴尔岛、奔巴岛两主岛最近处相距36km,均由珊瑚石灰岩构成,地势低平,最高点海拔119m。气候湿热,年平均气温25℃,年均温差仅4℃,年降水量1 500~2 000mm,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2年坦桑尼亚进行了人口普查,截至2012年8月26日,桑给巴尔总人口约130万人,98%信奉伊斯兰教。桑给巴尔行政区域划为5省,分别是桑给巴尔城区和南方省、桑给巴尔北方省、桑给巴尔西方省、奔巴岛北方省和奔巴岛南方省。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桑给巴尔岛西及桑给巴尔城区,为2 581人/km2;人口密度最小的是桑给巴尔岛南区,为135人/km2。2012年人口增长率为2.8%;户均人口4.5~5.4人;男女性别比为 97∶100。
(一)政治
根据坦桑尼亚宪法,桑给巴尔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机构和宪法,现行宪法是1979年制定的桑给巴尔革命政府宪法。2010年7月31日,桑给巴尔就组建桑给巴尔民族团结政府举行全民公投,并以66.2%的支持率获得通过。同年8月,桑议会修宪,调整了对桑给巴尔地位和政体的表述,但因涉及坦桑联合宪法,尚未经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国民议会通过。
桑给巴尔民族团结政府是最高行政机构。联合宪法和桑给巴尔宪法规定,桑给巴尔总统属于坦桑联合政府内阁成员,有权任命桑给巴尔政府各部部长和副部长。桑给巴尔总统由桑给巴尔选民直选产生,其候选人由桑给巴尔各政党提名,在大选中获半数以上选票者当选。总统任期5年,只能连任2届。桑给巴尔大选与坦桑尼亚全国大选同时举行,每5年举行一次。2011年,桑给巴尔议会通过修宪案取消了首席部长职务,改设第一、第二副总统。桑给巴尔人民代表会议(简称桑议会)是桑给巴尔立法机构,第八届桑议会于2010年11月选出,共80名代表,其中执政党革命党47人,公联阵33人。桑给巴尔司法体系与大陆地区相同,但最高法院为桑给巴尔高等法院。另外,桑给巴尔岛和奔巴岛还各设有一宗教法庭,负责处理违反伊斯兰教教义的案件。桑给巴尔司法终审权归联合共和国上诉法院所有。
(二)经济
独立前,桑给巴尔一直是葡萄牙、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原料和农产品的供应地和工业及日用品的销售市场,除种植丁香等经济作物外,粮食主要靠进口。1964年独立后,桑给巴尔革命政府继续丁香和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同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民族工业。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有化政策脱离实际,桑给巴尔丁香产量下降,加上世界丁香种植增加和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桑给巴尔经济陷入困难。从1986年开始,桑给巴尔开始按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实施结构调整计划。2002年1月,桑给巴尔政府制定实施《桑给巴尔2020年远景发展规划》,同年5月又推出《桑给巴尔减贫计划》,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桑给巴尔人民生活水平和20年内消除贫困等目标。近年来,桑给巴尔经济保持持续增长,2011年GDP增长率为6.4%。
桑给巴尔农业资源丰富。可耕地面积1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2%;森林和林地面积36 1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但由于长期殖民统治,桑给巴尔丰富的农业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反而形成以丁香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单一经济体制,农业和渔业生产十分落后。桑给巴尔粮食作物以玉米、高粱为主。目前丁香仍是桑给巴尔主要出口商品和外汇来源之一。
桑给巴尔海洋资源富足,海域内鱼类品种繁多,并有各种贝类、海参等水生动物。但其渔业尚处于原始捕捞阶段,个体渔民使用传统独木舟和简单渔具,捕捞范围仅限于浅海和近海,捕捞量非常有限。桑给巴尔拥有较广阔的海域,具有发展海水养殖的潜力,但目前仅有少量海藻养殖并向欧洲出口。本届桑给巴尔政府希望借发展本地海产品养殖和加工业推动经济发展,愿学习中国先进养殖技术和吸引中国投资,已多次提出希望中国帮其发展海水养殖业的要求。
桑给巴尔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发展滞后。桑给巴尔制造业以生产生活消费品为主,规模均较小。电力紧缺,没有水电站,温古贾岛和奔巴岛各有一柴油发电站。1979年,坦桑尼亚大陆与温古贾岛间铺设了海底电缆,解决了该岛70%左右的电力需求,但因年久失修加上设备老化,电力供应较为紧张,美国已答应提供援助用于电缆的升级改造。
桑给巴尔旅游潜力巨大。旅游业近年来成为新兴产业和外汇收入主要来源,旅游年收入1亿多美元,占桑给巴尔GDP比重超过20%。游客主要来自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和北欧等国家。
(三)交通
桑给巴尔是东非重要驳运港,有1个国内机场和1个国际机场,有8家航空公司和12家海运公司提供航运和海运服务。桑给巴尔港位于温古贾岛西岸,允许进港船只最大吃水9.14m。水的载重密度1 025,潮差3.05m,盛行东北和西南季风。强制引航,船只与港口联系用无线电甚高频16频道。港外有水深7~12m的优良锚地。港口得到良好的防护,礁石可挡季风,183m长的防波堤可在刮偏北风时保护港口;无修船、干船坞、拖曳、排污、遣返设施,有小艇,可提供淡水、食品补给和医疗服务,无燃料供应。本港可在任何气候条件下为各种船只提供优良的锚地。南进港口水深11m、北进港口水深12.8m,货物装卸大都用过驳。北端码头长244m,可停靠吃水5.49m的船只,但一般只用于沿海商船靠泊。
(四)文化
桑给巴尔城中曲径幽深,有喧闹的集市,有许多清真寺,还有装饰得富丽堂皇的阿拉伯式房屋。最初建造这些房屋的主人为了同周围的人攀比,不惜任何代价极力渲染、粉饰他们的住所。而那些木质大门上的雕刻更是林林总总。市区建筑物的高大木门上布满铜钉,华丽的图案精雕细刻,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据估计,这些手工雕刻艺术品可达500多种。旅行者可以徜徉于这座被无数条狭窄的街道和小巷环绕、令人心醉神迷的宫殿。桑给巴尔有“石头城”之誉,市区西部临海一带为古老的石城区,当年桑给巴尔的石造城墙、塔形堡垒和原苏丹王宫珍奇犹存。石头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虽然它的名字有些平淡,但这丝毫不能影响它曾经是桑给巴尔文化中心的重要历史地位,200多年以来历经沧桑却没有改变石头城的这种地位。大多数建筑物建于19世纪,当时桑给巴尔是印度洋地区最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桑给巴尔的珊瑚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但有一点不足之处,这种材料极易被腐蚀。所以,遗址中的绝大部分建筑物都经过了大规模的整修,其中还有几所建筑物被彻底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