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中文测试研究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方法:语言测试研究的性质

清华中文测试研发团队试图把握近年来语言测试研究的新趋势。近年来,语言测试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逐渐显现。语言测试的早期研究一般属于应用语言学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语言测试的交叉学科性质,因而对语言测试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卡特尔(Cattell)在1890年曾说过“心理学除非建立在实验和测量的基础上,否则它就不能达到自然科学那样的明确和精密”。这一论断表明了测量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科学的测量方法,语言测试是一门交叉学科,语言学和心理学是其主要支撑学科,而其他一些研究领域(如自然语言识别、大数据分析、社会学、语言生物学)则扩展了语言测试的研究视野,为语言测试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中文国际教育研究在清华大学学科全、水平高的优势基础上,集合语言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研究团队的力量,立足于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学习国内外语言测试的研究经验,开展中文习得机制和语言能力评测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本书第三章从跨学科角度对清华中文测试研究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已有的语言能力量表进行了对比分析。

第三章,《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新范型》立足于交叉学科的学科视野,构想了语言测试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这篇文章以2000年至2016年间《美国科学院院刊》中与语言相关的研究为例,经过分析,将语言学跨学科研究概括为X +(Y)+Z的研究范型。在“新认知观”的影响下,X +(Y)+ Z范型对语言学多个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研究提出,语言研究的跨学科融合趋势为语言学中的理论构想提供了“心理—生理”上的证据,有助于语言习得和测试领域“效度”问题的解决。

第四章,清华中文测试研发团队认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已有的语言能力量表中描述语的特征,拟对新制语言能力量表的开发提供参考建议。《中国、加拿大英语能力量表对比研究及其启示》则分析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和《加拿大语言能力标准》(CLB),对改进已有的语言能力量表和研制新的语言能力量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研究发现,在语言能力模型方面,CSE比CLB更加复杂,CSE将语言技能与语用能力均纳入语言能力模型;在语言能力描述框架方面,CSE在中级阶段描述较细,在初级和高级阶段描述较粗,CLB在各等级均衡施力,CSE比CLB多了翻译描述维度,但描述语在量与质方面均有不足。研究者认为,汉语能力量表的研制需凸显语言能力描述中的汉语特点、细化高级阶段语言能力标准、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简化量表排版并设计示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