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讨论

3.1 被试对中文考试的看法

(1)在对考试难度的态度上,被试对考试难度的主观感受偏容易,超过半数的被试认为自己参加过的考试很容易。这可能说明考试的难度偏易。

(2)在对考试的总体评价上,约有68%的被试认为自己参加的中文考试能够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中文水平,这可能是因为被试参加的考试难度较低,难度较低的考试更容易被考试参与者接受。

(3)在对听、说、读、写等考试类型的评价上,阅读考试的接受度可能是最高的,约有79%的被试认为阅读考试成绩最能够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中文水平,口语考试和写作考试较差,分别有64%和65%的被试认为口语、写作考试成绩最能够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中文水平。

在口语考试上,有20%的被试非常认同口语考试成绩最能够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中文水平这一观点,同时也有19%的被试非常反对这一观点。这表现出口语能力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比较严重,口语好的被试可能认为口语考试成绩最能够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中文水平,而口语较差的被试则认为口语考试成绩根本无法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中文水平,其他考试类型如阅读、听力和写作的成绩相比口语考试成绩更为可靠。

(4)在对考试方式的态度上,约有67%的被试认为相比于对着电脑说话,跟考官面对面地讲话,最能发挥自己的口语水平,并且其中有22%的被试非常认同这一观点,这说明相比于半直接型口语考试,更多的被试认为直接型口语考试更能发挥自己的口语水平。

有51%的被试更倾向于传统的纸笔考试,49%的被试则更倾向于基于计算机的测验,其中有14%的被试强烈支持基于计算机的测验形式。

(5)在对考试后效的评价,约有62%的被试在考试通过后能够自如地用中文参加中文课堂讨论。约有57%的被试在考试通过后能够自如地用中文进行日常写作。大约只有43%的被试认为自己在通过考试后能够自如地用中文撰写论文,超过半数的被试在撰写论文上存在困难。因此我们估计,绝大多数被试在通过考试后,依然在论文写作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3.2 被试对自身中文能力的自我评价

(1)从自身中文能力的总体态度上来说,约有77%的被试认为自己的中文水平能够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其中有52%的被试非常认同这一观点。约有58%的被试认为自己的中文水平能够满足自己专业学习的要求,其中有26%的被试非常认同这一观点。由此我们推测大多数被试的中文能力总体来说能够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相比之下,在专业学习上就稍有欠缺。

(2)从对各项中文表达技能的态度上来说,词汇量的丰富程度是被试自评最欠缺的,约52%的被试认为自己的中文词汇量不是很丰富,其中有11%的被试认为自己的词汇量非常不丰富。与我们的预期相反,约64%的被试认为写汉字很容易,其中有31%的被试非常认同这一观点。长期以来,汉字的独特书写体系都被认为是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但是从学生的自我评价上来看,汉字的书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难。

在表达的清晰性和流畅性上,约有61%的被试认为自己的中文表达非常流畅、自然,其中有30%的被试非常认同这一观点。约有66%的被试认为自己能用中文参与课堂讨论,其中有32%的被试非常认同这一观点。约64%的被试认为中文的声调很容易掌握,其中有36%的被试非常认同这一观点。总体看来,被试的自我评价比较高。

在阅读上,约58%的被试认为阅读中文报纸很容易,其中有29%的被试非常认同这一观点。

在对汉语拼音的使用上,约81%的被试认为自己了解汉语拼音,其中有46%的被试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汉语拼音。这表明被试普遍对汉语拼音的了解程度很高。

(3)在对中文表达方式的态度上,相比于汉语拼音,大多数的被试还是更喜欢用汉字。相比于书写汉字,更多地被试喜欢用计算机打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