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年有养:农村贫困老人扶持政策评估及建议
- 唐丽霞 姜亚勤 赵文杰
- 8113字
- 2025-03-31 03:42:56
三 老年人日常安全与隐患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生理功能的退化,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面临相比于青壮年人更多的安全问题,老年人日常安全是其养老和生活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农村老年人在养老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等。于建琴和吕霄芳(2013)研究发现,老年人群体中经常有人发生跌倒、烫伤、坠床、滥用药物等,给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陈小萍(2010)等同样发现,在老年人经常遇到的安全问题中,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跌倒、慢性疾病发作、坠床、交通伤害、烧烫伤、食物卡喉、误服药物、压疮、走失、中暑等。相对于一般成年人而言,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安全问题更为复杂多样。
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众多因素会影响到老年人的日常安全。在生理因素方面,老年人机体器官衰退、新陈代谢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和行动迟缓等都会带来安全隐患;疾病因素方面,老年人大多面临多种疾病困扰,病情复杂,众多的疾病增加了老年人的危险;而药物因素对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也非常巨大,由于老年人大多患有疾病,故而用药相对较多,常以多种药物合用来控制老年人的病情,再加上记忆力的减退,服药时往往记不住服药的方法,从而导致了服药过量和不足的情况,有的老年人甚至会误服很多(高秀玲等,2009;蒋莹,2010)。除了老年人自身因素外,客观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也有很大影响,对老年人健康和安全知识的宣传不足,缺乏保护老年人安全的相关基础设施、家庭成员安全意识缺乏等也关系到老年人的安全(张建华,2007;陈小萍,2010)。在老年人群体当中,空巢老年人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老年群体,因其身体健康会受到不同慢性疾病的严重威胁,又由于子女经常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照料以及情感上的慰藉缺乏,进而导致其生活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目前怎样对空巢老年人的安全予以有效保障,是值得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祝雪花、余昌妹等,2006)。
概括来说,老年人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群体,由于慢性疾病、生活自理障碍、认知功能减退和心理变化影响他们的健康与生活,自身控制环境的能力下降,应对环境突发因素的能力也随之下降,较易出现安全问题(卢亦鲁,2012)。本研究针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日常安全与隐患的调查发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非常多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反映了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在养老方面遇到的困难。
1.老年人独自外出容易发生交通意外
调查发现(见表2-9)48.2%的老年人经常独自外出。老年人因为腿脚不便,加之身体状况普遍不佳,单独外出容易发生危险。在过去一年里,发生过跌倒、碰撞、擦伤等意外的老年人有18.3%,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外出时会遇到各种交通意外,从而威胁到老年人的安全,其中经常单独外出的老年人遇到交通意外事故的比例更是高达50.7%。这种状况的出现可以归结为多种原因:首先,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而行动不便,独自外出发生意外的概率相对更高;其次,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尤其是部分山区道路崎岖,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碰撞等意外;最后,在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老年人缺乏生活照料的现实背景下,其生活中难免存在不得不独自外出的情况,这也是老年人发生意外的原因之一。
表2-9 老年人的独自外出及发生交通意外的情况

2.厕所夜间照明情况不佳
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夜间如厕,而这期间的安全状况也值得关注。问卷调查显示(见表2-10),在老年人夜间如厕时,有20.0%的人家中照明不方便,厕所又通常位于住所外,起夜时难以保证安全。老年人在家里、村里或是养老院里使用的厕所在夜间有照明的有708户,仅占总数的57.6%。这为老年人的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即使卧室有照明,也有可能在厕所或如厕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出现跌倒、磕碰等现象,而且不易被家人或其他监护人员发现,影响老年人的安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7.0%的老年人过去一年当中曾经发生过在厕所滑倒等意外。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老年人主观安全意识薄弱有很大关系,但同时也反映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设施不完善,基本养老保障设施欠缺的情况。
表2-10 老年人起夜时的照明情况

3.大部分老年人在过去一年中曾发生意外
研究发现,在老年人易发的安全问题中,主要包括因腿脚不便而发生的跌倒,因平衡功能障碍而发生的坠床,因认知障碍而导致的走失,因神经末梢敏感度降低导致的皮肤受损和因吞咽障碍而导致的误吸等现象(高秀玲、雷红英,2009)。农村空巢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差,身体功能也逐渐退化,给不法之徒损害老年人的人身财产可乘之机,因视力下降、听力减退、平衡能力下降、反应速度降低等原因引发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意外伤害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第四位死因(赵明利、宋葆云,2011)。处于身体机能逐渐衰弱、疾病高峰期的高龄空巢老年人,特别是一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如进食、洗澡、饰容、穿衣、控制大小便、用厕所、用床椅转椅、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外出等方面,可能或多或少需要日常照护帮助(张广利、瞿枭,2011)。
本研究将老年人可能发生的意外归纳为七种类型:在厕所中跌倒、洗澡时跌倒、走路时跌倒、烫伤、从床上摔下、吞咽突然出现障碍以及其他误伤自己的情况(见图2-1)。在过去的一年里,1094位回应此问题的老年人中有79位老年人在厕所跌倒过,发生意外比例为7.2%;有75位老年人在洗澡时跌倒过,发生意外比例为6.9%;有411位老年人曾在走路时跌倒,发生比例为37.6%;发生过烫伤的老年人有105位,比例为9.6%;有47位老年人曾从床上摔下,比例为4.3%;吞咽突然出现障碍的老年人有63位,比例为5.8%;发生过其他误伤自己情况的老年人有314人,发生意外比例为28.7%。由此可以看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发生意外伤害的比例较高,多种不安全因素给老年人安全带来威胁,在老年人当中,由于身体活动不便等原因而跌倒的事情时有发生,此外,其他多种不确定因素也威胁着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图2-1 受访老年人过去一年发生意外的情况
通过对部分案例(案例2-10)的总结可以发现,老年人生活中还发生过其他多种类型的意外事故。例如,在南方农村夏季常有蛇等动物出没,部分地区农村养狗的家庭较多,这都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安全。而老年人对于电器的使用方法不熟悉,也容易出现触电、火灾等意外事故。在尚未接通自来水的地区,需要老年人自己去井里、河里提水,这也是个安全隐患,如可能因滑倒、负重而导致疾病发作。
案例2-10 村子里存在的安全隐患
江西鄱阳县金盘岭镇桂花村港北组杨大爷,76岁。
当问及杨大爷目前最大的困难时,这位曾经的村民小组组长诉说的是村里的道路问题。村里的土路不平整,很多老人都摔倒过,杨大爷也不例外。而且,土路的周围布满了杂草,草丛里经常出没五步蛇,这种蛇毒性极强,曾经咬死过人。所以,他希望政府可以帮助村里修建一条水泥路,只有这样才能方便全村村民的出行。
陕西秦丰村第三村民小组贫困独居老人张奶奶,69岁。
为了贴补孙子女上学的费用,张奶奶现在还要通过做鞋子换些钱。张奶奶还要自己去山里砍柴火、采摘坚果。秦丰村周围的山虽不高,但没有一条像样的山路,加上常年雨水较多,山体湿润。若是经常上山,不仅腿脚得够灵便,体力也得比较充足才行,另外还需防备野生动物的袭击,相当危险。对于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来说,虽然精神不错,但是经常上山,还要采摘坚果赚钱,确实不容易。张奶奶说,由于年纪大了,现在上山没有之前灵便了,只能慢慢走,不然没什么办法赚钱。
陕西独居贫困老人方奶奶,67岁。
方奶奶所居住的院子里面没有自来水,如果院里面的人要吃水,都要到院子外面打井水。对于独居的方奶奶来说,这一点很不方便。方奶奶说自己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胃病和高血压,怕血压高晕倒了没有人照顾。
案例研究发现(案例2-11),对于居住条件较差的老年人来说,住房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尤其是在西北农村,很多老年人居住的都是土坯、土木结构的房子,很多房屋由于年久失修,雨季有坍塌的危险,直接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案例2-11 房屋年久失修埋隐患
西吉县吉强镇羊路村塌房老年人杨爷爷,60岁,未婚,五保户。
在老人的旧房子没有倒塌之前,每天中餐和晚餐都是自己做,一般是吃洋芋面,有时还不太够吃。在房子塌了之后,老人就住在一个简易的帐篷里面,没有地方做饭,只能轮流去几个兄弟家里吃饭。老人平时做饭烧火用的柴火是秸秆,堆在屋前,都是自己平时出去捡回来的。老人每年冬天都不烧煤炭,因为买炭要700多元1吨,老人没有钱买,所以取暖只能用电褥子。
案例研究同时发现(案例2-12),有的老年人平时在家中或者在村中会受到欺负,甚至被打,这严重威胁了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老年人在受到欺负时往往无能为力,如果子女不出面,老年人就无力自卫。
案例2-12 冲突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陕西贫困老年人周奶奶,71岁。
在当地,通常情况下都是几家人共用一个自来水池子,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但周奶奶因为这个水池子挨了一顿打。当时周奶奶家门前修路,本来修在路对面的水池子就修在了周奶奶家门前。水池子修好了,邻居家的年轻女儿就过来和周奶奶理论,说周奶奶自私,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吵着吵着就动起手来,周奶奶只有一个人,打不过邻居家的年轻女儿,最后脸被打肿了,到了晚上大儿媳妇回家才带着周奶奶去镇上去看病,花了1000元。周奶奶说,后来家里面的人没有去找邻居算账,周奶奶的女儿回来心疼得哭了,但是也没有去找邻居算账,周奶奶的女儿说:“别人家的人不讲理,我不能和他们一样也不讲理。”
4.部分老年人遇紧急情况时家中无人
在1288位被访老年人中(见表2-11),过去的一年里遇到紧急情况呼救时(如疾病急性发作、身体不能动),家中(住所)无人的老年人有172人,占总数的13.6%。由此可见,一部分老年人遇到突发情况时家中无人,很可能因救助不及时发生意外和不必要的损失。如果遇到的是心脏病发作、摔倒等严重问题,会使得老年人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产生严重后果,甚至会影响到老年人的生命安全。调查还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误食过霉变、不干净或其他不能食用食物的老年人有278人,占总数的21.6%,这不仅影响了老人的短期安全,也会带来疾病隐患。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经常因为节俭而舍不得扔掉吃剩下的食物,有时候即使发觉食物有变质的味道也会继续食用,并且贫困老年人生活条件较差,储存不方便,食物容易出现霉变等情况。
表2-11 过去一年中是否发生意外

5.老年人用药不安全因素较多
荣梅(2005)针对老年人用药安全意识的调查发现,老年人的用药知识严重缺乏,良好率仅为4.8%,一般者为30.8%,差者为64.4%。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不断下降,患病的概率和患病种类不断增加,一般人认为病多服药自然就多,自认为“久病成医”,往往自作主张,擅自服药,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和治疗疾病,而且还会给身体带来损害,不但会贻误治疗,还会成为健康杀手(徐玉新、贾应华,2009)。在老年人当中,经常发生服错药、漏服药的情况,并且老年人对于用药方法和时间的认识也不足,忽略服药时间和方法的重要性,经常发生改变药物剂量的情况,这些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延误治疗时机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石薇薇,2012)。
老年人用药安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理功能退化导致机体耐受能力下降,视力障碍影响用药时间、剂量等,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下降,缺乏专业知识盲目用药,偏听偏信虚假广告等。从客观因素来看,经济条件差、家庭成员照顾不足、医疗机构专业服务不到位等也影响老年人的用药安全(赵慧楠等,2014)。
案例研究发现(案例2-13),部分老年人在遇到疾病时,会选择用自己买药等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正规渠道就医,由此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老年人通过这种方式就医,不仅仅是因为这样比较方便,也与农村地区医疗条件差,整体医疗水平不高有关,并且简单的自我治疗可以节省看病就医的时间和费用。
案例2-13 久病成医的老人
陕西患多病的贫困老人陈奶奶,63岁。
陈奶奶的老伴是医生,长期耳濡目染,她自己也略懂一点。老伴去世后,她觉得可以给自己看病,没有必要去卫生所,也没有办合作医疗,平常生病的时候就自己给自己打针。陈奶奶的一只眼睛不好,担心手上的血管太细了看不到,打针的时候就扎在脚上。自己难受的时候就输液,她说自己输的是消炎药,什么病都适用。她还把老伴生前没有用完的药水打到自己身上。她说这些液体和药品平常就是让媳妇去县里面买好,一般就买一些消炎、治感冒、止咳的药,还有脑心舒口服液等。可见,孩子们并没有阻止她给自己看病打针。
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多数高龄空巢老人都患有诸如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道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由于他们大多缺乏预防保健、如何用药、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医学知识,对病情认知不足,难以准确判断自身的健康状况,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应对等,影响了他们对疾病的积极预防、生病时的早诊断和及时就医,从而产生了安全问题(张广利、瞿枭,201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况逐年下降,患病率随之上升。尤其是农村空巢老年人是疾病高发人群,常年患病的比例高达70%以上,许多人是多病缠身,所以大多数老年人都需要服药,而不正确服药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显著(陈方生,2010)。
本次调查对老年人在过去的一年里的服药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询问了老年人服用药物时是否有人照看和帮助,其中给出肯定回答的老年人有394位,占总数的31.2%,而给出否定回答即服药时无人照看和帮助的老年人有882人,占总数的68.8%。可见,大部分的老年人在服药的时候是无人照看和帮助的,这为老年人独自服药时出现意外情况埋下了隐患。而老年人身体的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致使老年人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积蓄而出现中毒反应。加之老年人对药物副作用的对抗能力减退,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也往往较年轻人更为严重(李慧芳,2007)。
本次调查将老年人在过去一年中的服药情况分为四类:误服药、重复服药、未按剂量服药和正确服用。调查数据显示(见表2-12),在受访的老年人当中,能够正确服药的老年人仅占总数的65.2%。而在服药时出现意外情况的老年人中,出现过未按剂量服药的老年人最多,有237人(18.5%);其次是重复服药,有132位老年人(10.3%);还有77位老年人曾经误服药(6.0%)。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在服药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无论是误服药、重复用药还是不按剂量用药,都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伤害,老年人用药安全隐患非常大。就发生此类现象的原因来看,除了老年人年龄增大等自身的原因,有68.8%的老年人在服药的时候是无人照顾和帮助的,这也是老年人服药出现意外情况的重要原因。
表2-12 老年人的服药情况

在案例研究中发现(案例2-14),独居老年人因为文化水平较低和安全意识差,药物过期之后还在继续服用,这不仅无法对老年人的病情产生应有的疗效,还会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加上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又缺乏相应的照料,在服药的剂量、时间上都容易出现问题,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安全隐患非常大。
案例2-14 独自服药隐患大
陕西高龄独居老人南奶奶,92岁。
医生嘱咐南奶奶先吃西药,然后再吃中药。南奶奶记性不比当年了,医生跟她说的吃药比例,她很快就记不住了。在调查过程中,调研员反复跟老人说了3遍,老人才勉强记住哪种药该吃多少颗,一天吃多少次。对于南奶奶这样的老人来说,在没有人陪的时候,吃药无疑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宁夏西吉县吉强镇羊路村杨爷爷,60岁,未婚,五保户。
老人患有肺部感染,一直在吃药,如果没钱了就先借外甥的钱把药吃了。在老人平时经常吃的药当中,很多药马上要过保质期了,但是老人并不知道,照样在吃,老人还说平时药都是吃完了为准,一般不会注意药品的保质期,这也体现出老人用药安全意识的淡薄。
6.老年人家中的燃料和电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使用燃料和电器等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受访老年人中(见表2-13),有84.8%的人表示村里或者养老院没有对家里的燃料、用电、电器进行过安全检查,对于未曾接受类似安全检查的老年人来说,其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明显要高很多。农村地区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差,贫困地区老年人居住条件尤其令人担忧,用电等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由于年龄增大,记忆力减退,老年人在做饭烧水或者取暖后也容易忘记熄灭燃料。在调查中发现(见表2-13),有298位老年人曾经忘记熄灭燃料,占总数的23.2%。整体而言,老年人在燃料使用、用电安全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安全隐患。生活用火、用电不规范,留守老年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等,容易造成火灾事故频频发生,并造成人员伤亡(葛瑾瑾,2013)。就原因来说,一方面农村缺乏常规性的安全检查,另一方面老年人由于自身原因也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给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表2-13 燃料和用电安全情况

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其中火灾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安全问题,由于日常生活中防火意识不强,加之农村地区遇到火灾很难及时处置,往往造成较大的损失,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案例2-15)。
案例2-15 一场大火,一贫如洗
陕西贫困老年人郑爷爷,67岁。
5年前郑爷爷在山上的房子不知什么原因起了火,他和老伴出去了不知道,等回来的时候,家里烧得什么都没有了。郑奶奶说的时候还很伤心,她说那个时候自己想去做饭,结果连碗和筷子都没有。因为一场大火,家里面一贫如洗,没有住的地方,大儿子就借钱买了现在住的土坯房,花了1万多元。从那场大火开始,老两口就成了村中的低保户。
7.部分老年人曾受骗或家中被盗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其认知能力和辨识能力逐渐下降,而且很多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边,非常容易上当受骗。一些农村空巢老年人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日常生活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反抗能力较差,因此不少犯罪分子把目标放在空巢老年人身上,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陈方生,2010)。调查发现,有173位老年人家中曾经被盗,占总数的13.5%。对于贫困地区的老年人来说,子女能够提供的帮助比较少,遇到被盗等情况时很难自己处置,只能无奈接受。贫困地区老年人居住条件较差,家庭防盗设施也不健全,安全隐患较大。
表2-14 老年人上当受骗情况

续表

对于老年人来说,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容易上当受骗,无论是日常生活购物还是看病就医,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发生概率较高。而且很多农村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一些骗术不了解,极易被骗。调查发现(见表2-14),28.4%的老年人曾经买到过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这会给老年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大量减产。此外,23.2%的受访者曾经买到过假药,服用假药轻则耽误老年人的病情,让老年人花冤枉钱,重则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在一些农村地区,假冒伪劣商品很多,对于经济状况不好又缺乏辨识能力的老年人而言,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很大,调查显示,32.9%的老年人曾经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
由于交通不便、医药费用较高等原因,农村地区老年人看病比较困难,一些人利用老年人想少花钱看好病的心理行骗,给老年人带来较大损失。调查发现(见表2-14),19.6%的老年人曾经相信江湖游医,6.3%的老年人曾经去黑诊所看病。通过这些渠道看病的老年人,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出现误诊甚至病情加重等情况,对其身体造成损伤也浪费了金钱。此外,在问及老年人是否遇到过陌生人上门推销产品(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用品等)时,31.8%的人表示曾经遇到过此类情况,而在遇到上门推销的老年人中,购买过产品的老年人占总数的29.9%,这些人在推销之后往往不会再出现。
调查数据显示(见表2-14),有262位老年人表示曾经因为遭到欺骗、敲诈、勒索而损失钱财,占总数的20.4%。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老年人的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老年人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会生气、自责等,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调查发现(见表2-14),有12位老年人曾参与传销,占总数的0.9%,比例虽然不高,但负面影响很大,这会让老年人损失大量的财产、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严重的还会违反法律。此外,参与过高利率、非正规存款而蒙受损失(非法集资)的老年人有15位,占总数的1.2%,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对相关的政策不了解,容易在利益的诱导下参与非法集资,而对于需要用钱的老年人来说,因为无法获得正规贷款,又由于还款能力不足而无法向亲戚和邻居借款,不得不通过借高利贷等途径筹钱。
总体而言,为数众多的老年人有上当受骗等经历,其中又以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买到假药和相信过江湖医生最为常见。老年人容易相信他人,识别能力也较弱,容易上当受骗,从而危及财产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