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星火支教队暑期支教实践的做法与成效

(一)多措并举,具化支教前期准备

1.严格选拔程序。当前,高校许多支教队伍在队员选拔方面随意性强,选拔标准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青少年成长和教育教学的规律;教育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10]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识的传授者和道德的塑造者,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支教队员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北师大历史学院星火支教队自2015年3月成立以来,在校内广泛宣传动员,力争将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团队中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参与下,综合考虑专业知识、支教课程、团队协作能力、自理生活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经过简历筛选以及面试试讲,支教队最终选拔出十二名优秀队员,完成团队组建工作。

2.端正支教动机。近年来,虽然支教队伍与支教人数与日俱增,然而,有些大学生支教动机不纯,他们的首要目标不是为帮助支教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而是为评奖评优加分而盲目参加支教活动。动机不端直接影响到支教队员的态度和执行力,纵使报名参加支教活动,当遇到艰苦的支教环境时,因未做好心理准备,出现心理落差,极易出现不负责任的现象,严重影响支教质量。因此,必须确保支教队员在知晓各种潜在困难的基础上,自愿为帮助实践地学生而与全队一起迎接挑战。队伍组建完毕后,星火支教队立即召开全员大会,指导教师和队长在讲话中介绍了支教地点的恶劣条件,并向队员明确了支教的首要目的是要以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影响留守儿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阔眼界,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建立起长期的帮扶制度。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团结协作,纵使条件艰苦,也无一人退缩,正是得益于单纯的支教动机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

3.完善培训机制。通过严格的人员选拔,在保证队员具有支教必需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学校应提供专业培训,避免因相关知识匮乏而影响支教效果。然而,绝大多数支教队伍仅仅组织教学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忽视了教育心理学以及应急处理知识、安全意识等常识类培训,导致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时无从下手。基于此,高校要建立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体系。星火支教队作为全校筹备最早、准备时间最长的团队,自成立后,共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试讲等准备工作,此外,队员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安全知识、危急情况处理等培训,以积极充分的准备迎接支教中的困难与挑战。

4.熟悉支教对象。支教队伍要开展充分的前期调研,深入了解支教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教育程度、生活习惯、实际需求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与活动,提高帮扶实效;此外,在调研中,还要充分了解当地交通、医疗、风俗等环境因素,尽可能确保自身的支教安全。星火支教队成立后,队长定期与校方沟通,汇报工作进度,提早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需求设置活动内容,确保了支教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精心设计,优化支教活动开展

1.科学设计活动。支教作为一项志愿服务活动,内容设置不能根据队员的主观判断,或一味追求创新和宣传效果,而要根据支教学生需求,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课程。支教过程中,除传统课程讲授外,支教队员要发挥自身优势,开设一些启发性、实用类素质教育课程,比如心理辅导课、安全教育课等等,以开阔农村学生视野。为激发学生兴趣,支教队还要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形成第一、二课堂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星火支教队在与校方的前期沟通中,得知校方希望大学生能够给支教学生带来兴趣培养、素质拓展类课程,以拓展学生视野,弥补学校师资欠缺问题,因此,除文化课程外,支教队精心设置拓展课程,包括中外名校介绍、名胜古迹介绍、手工制作等等;另外,考虑到支教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因缺少关爱,极易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支教队还专门开设了接纳自己、学会乐观等心理课程,引导留守儿童保持良好心态,常怀感恩之心。课程之外,支教队员精心设计课外活动,趣味运动会、合唱比赛、读书会、联欢会、汉字成语拼写大赛等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学生在欢笑中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2.发挥专业优势。大学生参加融入专业元素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拓展专业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增强运用能力。高校暑期支教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常见形式,需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使第一课堂为第二课堂提供智力支持,第二课堂促进第一课堂教学成果的运用与转化。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星火支教队的半数队员来自历史学院,队员们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实践课程以及活动的设计上加入传统文化模块,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知识竞赛、经典诵读等形式,带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3.依托团队协作。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1+1>2的效果。支教过程中,星火支教队全体队员团结协作,在圆满完成支教工作的情况下,还顺利完成两份关于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的调研活动以及一次深入家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当地教育部门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参考意见。除此之外,支教队积极承接蒙牛阅读计划调研项目以及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影像支持计划,并撰写了《洛阳市伊川县白元一中读书情况调研报告》。经统计,团队共拍摄照片三千余张、视频一百余段,撰写实践总结七万八千余字、调研报告两万五千余字、个人感悟两万四千余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团队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凝心聚力,深化支教长远发展

大学生支教绝不是一次性的“过客式”走秀,短期支教行动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支教活动的完结。为更好地实现支教目标,强化帮扶效果,支教队伍应与实践地建立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延续支教效果。为此,支教队伍要注重与支教地负责人的后期联系,了解学生近况,及时反馈意见。星火支教队结束为期两周的支教行动后,立即召开总结会议,及时总结成绩,反思不足,进一步完善支教机制。他们通过书信、QQ等方式与支教学生继续保持联系,解答学生学习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自发筹集资金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尽一切努力将支教行动长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