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排斥、家庭资本与随迁子女教育
- 谢永飞
- 562字
- 2020-08-29 06:43:10
第1章 导论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大规模人口流动背景下出现的社会人口现象。在我国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体制下,随迁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户口,在就学、优质教育资源的享有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随迁子女基本是在办学硬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甚至未获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工子弟学校(也称打工子弟学校)上学。伴随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由限制,向认可、重视、明朗化到强化的转变(吴新慧、刘成斌,2007),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及国家“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已经得到较大改善。然而,“入园难”“入园贵”“升学难”“异地中考”“异地高考”等问题仍然困扰着随迁子女,阻挡着他们的受教育之路。在各方的大力推动之下,政府在最近几年又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来改善随迁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如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流动儿童入园问题”。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相继出台了“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但是,种种政策在执行中都附加了诸多限制,使这些改革方案的成效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