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排斥、家庭资本与随迁子女教育
- 谢永飞
- 945字
- 2020-08-29 06:43:10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时期,伴随这一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20世纪90年代后,举家迁移的家庭式流动模式逐渐成为主流,随迁子女的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7周岁及以下随迁子女的数量已高达3581万人。随迁子女正处于学龄期,在流入地接受较好的教育,有助于他们提升文化素质、积累人力资本。这不仅可以促进随迁子女的自身发展、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还可以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然而,他们在城市接受各级教育时受到制度排斥、家庭资本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本书呈现的内容就是对这个问题所做的思考。
书稿源于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得益于我的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杨菊华教授。2011年我跟随杨老师攻读博士学位,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步走入学术殿堂,投入人口流动的相关研究,并根据老师的建议和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了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
本书以3~18岁的随迁子女为分析对象,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从在学情况、就读学校性质、受教育年限三个教育层面,分析了他们在幼儿园、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受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制度改革、教育投入、家庭支持、学校配合、社会帮扶、经济发展六大方面提出了改善随迁子女受教育状况,提升随迁子女教育福利水平的对策建议。本书在以下方面做了创新和发展:一是拓展了研究对象,涵盖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随迁子女;二是丰富了分析视角,采用比较分析的视角——在重点关注随迁子女的同时,还将其与户籍人口子女和留守子女做比较研究,此外,比较分析受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各教育阶段和各教育层面的异同;三是深化了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探讨了制度因素、家庭资本对随迁子女受教育状况的影响。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社会各界准确、全面和深入地认识随迁子女的受教育状况;有助于为政府制定、出台、修改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以提高随迁子女的教育福利;有助于推动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
本书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虽然经过长时间思考,殚精竭虑,多次修改,但受学识、能力的限制,本书还有许多肤浅、疏漏之处,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谢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