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研究
- 李锋 魏建国等
- 8018字
- 2025-04-03 17:52:06
一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取得的主要进展
首次金砖国家外长会议至今,金砖国家合作已经走过10年。10年耕耘,10年收获。金砖国家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已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为支撑,在经贸、财金、工商、农业、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智库、友城等数十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多层次架构,建立了新开发银行、应急储备安排、工商理事会、智库理事会等合作平台,推动五国合作不断深化,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一)建立了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常态化机制
2009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发表了《“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多元化的货币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并承诺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使其体现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2011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峰会在中国三亚举行,发表《三亚宣言》,决定深化在金融、智库、工商、科技、能源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201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峰会发表了《德班宣言》,决定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外汇储备库,推动构建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伙伴关系,举行了金砖国家与非洲领导人首次对话会。2014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峰会签署了《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条约》。2015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峰会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会议召开前夕,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召开了首次理事会会议,任命印度人卡马特为首任行长,总部设在上海,金砖国家未来的金融合作步入实际操作阶段。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架构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标志着金砖合作开始从“概念”走向“实体”,从“论坛化”走向“机构化”。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设立,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抱团取暖的愿望,为成员国及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应对短期流动性紧缺的压力,同时也能增强信心效应。旧的国际金融秩序始终向欧美发达国家倾斜,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受到遏制,得不到充分表达。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旨在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减少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旧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单向依赖,同时也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补充。2016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峰会通过了《果阿宣言》。《果阿宣言》强调基于共同利益和关键优先领域进一步加强金砖国家团结合作,以及秉持开放、团结、平等、相互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精神,进一步增强金砖国家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同意进一步推动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合作、税收体系改革、海关部门互动等,并探讨设立一个金砖国家评级机构的可能性,签署了农业研究、海关合作等方面谅解备忘录和文件。目前,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已经举行九次,我国于2017年1月1日接任金砖国家主席国,并于9月份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围绕“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主题讨论了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协商一致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致力于加强如下合作:深化务实合作,促进金砖国家发展;加强沟通协调,完善经济治理,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倡导公平正义,维护国际与地区和平稳定;弘扬多元文化,促进人文交流,深化传统友谊,为金砖合作奠定更广泛的民意支持基础。同时,会议提出了“金砖+”合作模式,举行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并发表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主席声明》。
除金砖国家领导人正式会晤机制外,金砖国家还建立了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机制。自2013年俄罗斯圣彼得堡G20领导人峰会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峰会前举行非正式会晤已成为惯例。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举行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同期举行,达成重要共识:金砖国家应该在开放、团结、平等、相互理解、包容、互利合作等原则指导下,进一步加强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在《国际法》基础上构建平等公正的国际秩序。2017年7月7日,二十国集团汉堡峰会举行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了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五国领导人围绕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二十国集团重点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金砖国家加强团结协作、合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达成重要共识(见表1)。
表1 历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取得的主要成果

表1 历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取得的主要成果-续表

(二)搭建多层次合作架构
回顾金砖国家合作历史可清楚地看出,在渴望自强和发展的推动下,金砖国家正进行从资本市场投资概念到国际政治战略力量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从侧重经济治理、以务虚为主的对话论坛向政治经济并重、务虚和务实相结合的全方位合作机制的转型。目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经相当广泛,除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外,还形成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为支撑,在经贸、财金、工商、农业、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智库、友城等数十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架构,合作内容日趋多元化。
金砖国家部长级会议主要包括外长会晤、经贸部长会议、农业部长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国家统计局局长会议等。经俄罗斯倡议,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于2006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首次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此后每年举行。2017年6月19日,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在北京举行,与会外长围绕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预期成果、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等内容展开磋商。金砖国家经贸部长年度会议机制于2011年建立,2016年10月13日,金砖国家第六次经贸部长会议在印度新德里举行,通过经贸部长会议联合公报,并就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单一窗口、中小企业、贸易促进、标准化等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已举办6次,2015年9月15日,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第六次会议在新德里举行,会议围绕网络安全、能源安全、反恐、西亚北非及中东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就加强金砖国家合作达成广泛共识。2017年,金砖国家举行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和外长正式会晤,建立常驻多边机构代表定期磋商机制,召开外交政策磋商、维和事务磋商等会议,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汇聚金砖合力。2017年8月举行的金砖国家第七次经贸部长会议通过了《金砖国家第七次经贸部长会议声明》,批准了《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倡议》《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指导原则》《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合作纲要》《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框架》,在贸易投资便利化及互联互通合作框架、路线图和概要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包括通过加强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与金砖国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合作活动相协调的知识产权合作、经济技术合作、中小企业和妇女经济赋权等领域合作,加强政策分享、信息交流和能力建设,批准建立自愿参与的金砖国家示范电子口岸网络。
金砖国家高层次工作组主要包括能效工作组、海关工作组、科技创新资金资助方工作组、就业工作组、反恐工作组、网络安全工作组等。按照金砖国家能效合作谅解备忘录要求,金砖国家能效工作组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由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举办,是金砖国家能效合作重要交流平台。2017年6月5日,为落实金砖国家领导人节能合作共识,推进金砖国家能效合作,中国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了2017年金砖国家能效工作组会议,讨论了重点能效合作项目,分享了各国最佳节能技术和实践,就建立金砖国家节能技术数据库进行了深入研究。2017年3月29日,金砖国家海关工作组2017年会议在厦门举行,是中国海关首次主办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内会议,磋商了中方提出的《金砖国家海关合作战略框架》,研讨了《金砖国家海关合作与行政互助协定》执行情况与开展设想。为进一步务实推动金砖国家间科技创新合作,2016年,金砖五国成立了科技创新资金资助方工作组,签署了《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计划》及《实施方案》,决定在该框架下联合征集多边研发项目,旨在支持与促进至少三个国家的合作。2017年4月19日,金砖国家就业工作组2017年第一次会议在云南省玉溪市召开,会议围绕“就业和劳动世界的治理”“技能扶贫和促进发展”“建立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成果落实”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专门对话机制包括地方政府论坛、工商论坛、智库论坛等。2017年6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光明智库和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2017年金砖国家智库论坛“金砖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迈向共同繁荣的路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认为,金砖国家合作需要智库支撑和引领,要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建设金砖国家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当好参谋和助手,在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上做好桥梁和纽带。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于2017年9月10~12日在福州市举行,首次打破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界别,举办“三合一”论坛;首次在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举办政党对话活动;首次邀请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代表与会,与金砖国家开展对话。目前,金砖国家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交流与合作已形成固定机制。保持原有对话渠道的连续性,同时推动和加强政党、智库、民间社会组织间的对话交流,精心安排“三合一”论坛,有利于把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出来,为金砖合作贡献智慧,把金砖合作推向更为成功的第二个十年。
(三)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经济领域。2013年,金砖国家通过《金砖国家贸易投资合作框架》。2014年,金砖国家进一步提出《贸易投资便利化行动计划》。2015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峰会通过了《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合作框架》。《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不是一个简单的声明,而是包含相当详细内容的正式文件,其意义不亚于以往峰会通过的有关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外汇储备库等文件。2017年,金砖国家制定了《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纲要》《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倡议》《金砖国家深化工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决定建立金砖国家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在税收、电子商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服务网络化布局等方面达成积极共识,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机制化、实心化,含金量不断提升。
金融领域。2011年,金砖国家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金砖国家的开发银行共同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2014年,金砖国家会签署了《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条约》,应急储备安排初始承诺互换规模为1000亿美元。各国最大互换金额为:中国410亿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中国投票权为39.95%,巴西、俄罗斯、印度各为18.10%,南非为5.75%。该安排是在有关金砖国家出现国际收支困难时,其他成员国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纾困的集体承诺。金砖国家建立应急储备安排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为应对共同的全球挑战、突破地域限制创建集体金融安全网的重大尝试,为金砖国家建设性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合作平台,提高金砖国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季诺维耶夫认为,金融合作是金砖五国伙伴关系中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2017年,金砖国家成立了新开发银行非洲区域中心,向新开发银行项目准备基金出资400万美元,支持银行业务运营和长远发展。
科技文化领域。2015年3月,金砖国家签署《金砖国家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能效、自然灾害管理、水资源和污染治理、地理空间技术及其应用、天文学、高性能计算、纳米技术等19个优先合作领域,继续在第1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上启动的5个专题工作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其中,中国牵头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能效;巴西牵头自然灾害管理;俄罗斯牵头水资源和污染治理;印度牵头地理空间技术及其应用;南非牵头天文学。2015年10月,第3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发表了《莫斯科宣言》,进一步将专题领域扩大到10个,新增巴西与俄罗斯牵头的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包括人类健康与神经科学;中国与南非牵头的信息技术与高性能计算;巴西与俄罗斯牵头的海洋与极地科学技术;印度与俄罗斯牵头的材料科学,包括纳米技术;印度与俄罗斯牵头的光电学。2015年7月,金砖国家签署《金砖国家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2017年9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共同签署了《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将开展和推动多领域多层次的实际部署和行动,设立首期5亿元人民币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计划,提升金砖国家整体创新竞争力。2017年,金砖国家还共同签署《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国际管理董事会章程》《2017~2018金砖国家网络大学行动计划》《2017年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年度会议郑州共识》等重量级文件,达成一系列多边和双边的合作协议。
(四)成立相应合作机构
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由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五个金砖国家发起成立,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中国上海,2015年7月21日开业。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是历史上第一次由新兴市场国家自主成立并主导的国际多边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对自身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境内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的工具,不是对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挑战,而是对其补充和改进,为成员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提供了新的投融资选择。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批贷款项目的规模为8.11亿美元,支持成员国2370兆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每年避免排放二氧化碳400万吨。2016年11月24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祝宪在上海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表示,新开发银行2017年争取贷款规模能达到25亿美元,将支持15个基础设施项目。随着2014年《福塔莱萨宣言》的发布,嘲讽金砖国家“只会高谈阔论”的美欧媒体,开始惊呼: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决定,是要与美欧主导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庭抗礼。布鲁金斯学会拉美项目主管特林库纳斯称,金砖国家正在寻找既有世界秩序的替代品。金砖国家设立新开发银行,彰显了金砖国家合作的行动力和有效性,开辟了南南合作新路径。
成立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于2013年3月27日成立,金砖国家领导人共同见证《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成立宣言》的签署。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由提名产生的25名成员(每国5名)组成,代表工业和服务业的不同领域,是加强和促进金砖国家工商界间经济、贸易、商务和投资纽带的平台,将厘清阻碍金砖国家加强经济、贸易和投资联系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的合作领域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矿业及选矿、制药业、农产品加工、服务业(包括金融、信息通信技术、卫生保健、旅游)、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等。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自2013年3月成立以来,每月都召开电话会议。定期电话会议机制是推动理事会各项工作、沟通信息、增进友谊的有效手段。年度中期会议是工商理事会合作另一重要形式。2017年3月31日,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2017年度中期会议在印度新德里举行,20多家企业的60多人代表中方参加会议。
成立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201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南非德班峰会决定成立金砖国家智库理事会。此后,智库合作在促进金砖国家政策沟通、推动思想创新、加深彼此友谊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2017年1月11日,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成立会议暨万寿论坛在北京举行,理事会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等63家国内高端智库,中联部郭业洲副部长当选为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长。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联合协调国内金砖国家研究机构组建的非法人学术团体,主要负责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二轨对话交流。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通过这个平台多为金砖国家合作建言献策;第二,积极推动国内智库和其他金砖国家智库间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联合研究;第三,进一步推动引导各理事单位加强联系、相互支持,使得国内智库在合作中不断得到新的启发,提升国内学界对金砖国家研究的兴趣和能力。中方理事会的成立有利于把国内的智库整合起来,更好地为金砖国家合作贡献中国智慧,也有利于加强智力资源的统筹和协调力度,通过该平台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合作成果转化,推动中国智库与其他金砖国家智库的交流与合作。
成立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和金砖国家网络大学。2015年,金砖国家高等教育领域两大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和金砖国家网络大学相继成立。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和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是金砖国家高等教育多边合作的两大机制,分别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主导,秘书处分别设在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和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创立两大合作机制是为了联合金砖国家的主要大学开展共同研究及联合培养高端人才,以发挥高等教育在国家战略决策和新兴经济体发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有56所成员高校(中国11所、俄罗斯12所、印度12所、巴西9所、南非12所),在能源、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安全等6个优先合作的知识领域根据共同认可的质量标准,开发双边或多边的短期培训项目,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以及科研合作项目。
(五)搭建与其他国家对话机制
2013年3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同非盟主席和10个非洲国家领导人举行对话会,围绕“释放非洲潜力:金砖国家和非洲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议题进行讨论,促进金砖国家和非洲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强调,非洲崛起对金砖国家是机遇,金砖国家发展对非洲也是机遇;如果我们这些国家的40亿人口携手合作,将促使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国际关系更加民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中方支持金砖国家同非洲建设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民主基础上,要有战略眼光,要脚踏实地。
2014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同南美国家领导人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对话会,围绕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共商加强金砖国家和南美国家合作。与会领导人表示,金砖国家和南美国家都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格局中的上升力量,金砖国家与南美国家对话,分享发展经验,共谋合作大计,具有重要意义;金砖国家与南美国家合作潜力巨大,要扎实推进务实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要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加强金砖国家同南美两大市场对接。
2015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领导人举行对话会,就联合国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谈判、气候变化等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磋商。金砖国家与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话,加强了区域沟通,推动了区域发展,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2016年10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同环孟加拉湾经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在印度果阿举行对话会,共同探讨推动金砖国家与该组织开展合作。金砖国家领导人同环孟加拉湾经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举行对话会有利于推动金砖国家与该组织在多领域开展合作,形成发展合力,促进东南亚和南亚的区域合作。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期间举行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同埃及、墨西哥、塔吉克斯坦、几内亚、泰国领导人共商国际发展合作和南南合作大计。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到,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作平台,金砖合作的意义已超出五国范畴,承载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期望;金砖国家奉行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高度重视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对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