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2018年“经济每月谈”观点综述》:2017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第103期“经济每月谈”综述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103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2017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梅冠群分别发表演讲。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主持。

一 2017年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一)2017年国内经济形势主要特点

一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且好于预期。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80万亿元,经济增速自2011年以来实现首次回升,全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到6.9%。受外需向好影响,净出口不再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对实际GDP的贡献率达到9.1%,消费和服务业继续发挥增长稳定器的作用,对实际GDP贡献率均为58.8%。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二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加快,质量效益提升,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内需增长已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转向投资和消费共同驱动。受技术改造政策和设备更新需求驱动,制造业投资出现回升,在严格的环保督察形势下,高耗能制造业投资继续下降,居民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升级加速,高质量消费需求驱动新零售业态发生巨大变化。

三是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显著成效,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加快市场出清,工业产能利用率反弹至77%左右,商品房库存水平和工业企业杠杆率持续下降,减税降费力度不减,企业成本继续走低,生态环保、农田水利和社会民生等发展不充分领域投资保持高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增强,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四是新动能培育初见成效。在创新驱动战略指引下,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速,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快递业务量保持了近30%的增长。文化、旅游、体育等相关设施更新加快,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加。

五是物价保持稳定。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价格还下降0.4%,消费者从中得到实惠。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3%。

六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2017年12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8%,继续低于5%。

七是居民收入增速跑赢经济增速。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比经济增速快0.4个百分点。

八是货币供应回落,金融市场保持稳定。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创历史新低,12月M2当月同比增速回落至8.2%,意味着保持稳健中性。债市风险逐步削减,股市回归价值投资,外汇市场供求更趋平衡,人民币汇率盯住一篮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外汇储备额稳中有升,201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近31400亿美元。

(二)2018年国内经济形势展望

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过去积累的问题和风险仍不能掉以轻心,既要注重防范“黑天鹅”风险,更要防范“灰犀牛”风险。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当前面临五方面的重大风险:国企高债务风险、地方财政脆弱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民间投资持续下滑风险以及国际保护主义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着重化解这些风险,并维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一是经济增速保持平稳走势。受到固定资产投资难以有效提升的影响,在前期高基数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增强背景下,外贸增长存在边际下行压力,预计2018年经济增速会呈现先高后低走势,总体表现稳中缓降态势,实际GDP增长6.6%左右。

二是经济结构优化正在路上。投资和出口拉动趋弱的情形下,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预计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0%左右,对GDP的拉动维持在4.5个百分点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可能会稳定在7.5%左右。

三是通胀形势有所回升,仍维持在合理区间。考虑到极端天气等原因可能引发食品价格上涨,前期工业品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还会传导至消费者物价上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温和上涨,2018年CPI将上涨2.0%左右,PPI涨幅将会继续回落至3.5%左右。

四是更加重视就业和民生改善质量。在促进就业和保障民生的政策支持下,预计2018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仍超过12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将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仍有望高于城镇居民。

(三)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着重解决消费升级和供给质量问题,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二是继续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破除行政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实现多渠道资产优化配置,提振民营投资者信心。三是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适当控制财政赤字率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资金用于支持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等工作上,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居民获得感和企业竞争力。四是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基础上,控制货币供应总阀门,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五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充分发展租售同权的住房长期租赁市场,推进“租售同权”,支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机构化的住房租赁企业。六是做好预案,应对外部风险冲击。做好预案和制定补救措施,谨防主要国家政策变动、地缘政治冲突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带来的负面冲击。

二 2017年国际经济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一)全球经济复苏动力有所增强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弱复苏周期,2017年继续延续这一势头,但复苏动力有所增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7%,较2016年上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的最高增速,预计2018年将达到3.9%,全球75%的经济体增速都将加快,这是十年来全球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增速会持续加快。

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增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从总需求角度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扩张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提升的主要动力。2017~2018年全球贸易量分别实现4.7%和4.6%的增长,显著高于2016年2.5%的水平,2017年全球投资率达到25.38%,也显著高于前几年水平;二是从产业结构角度看,全球经济提升得益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扩张。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制造业增速达到4.5%,其中以自动化、机器人和数字产业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增速高达6%,大幅高于全球经济增速;三是从经济体角度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及美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较大,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实现6.6%增速,美国经济增速将达到2.7%,在2017年基础上再度提高0.4个百分点,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速将有所下滑,预计2018年增速为2.2%和1.2%,分别较2017年下降0.2个和0.6个百分点。

(二)2018年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能源价格变动。2018年全球原油市场需求侧保持上升势头,但供给侧变数较大,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及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将继续实行限产,但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扩张,未来一个时期原油价格波动程度将主要取决于供给侧变化,预计2018年原油价格主要在60~70美元/桶波动。

二是美联储加息。美联储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五次提高联邦利率水平,目前达到1.25%~1.50%水平,但仍处于历史低位。目前美国就业良好,通胀回升压力较大,预计2018年可能加息3~4次。鉴于特朗普新税改已经落地,对经济可能产生短期刺激,2018年加息4次的可能性较大。

三是美联储缩表。根据耶伦方案,从2017年10月起美联储开启渐进式缩表进程,预计到2020年将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控制在3.3万亿美元左右,预计鲍威尔会继续延续耶伦温和缩表路线,以最大限度规避缩表对全球经济的负向冲击。由于欧日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对缩表仍持观望态度,近期大幅缩表可能性不大,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出现分化。

四是美国税改。特朗普税改“靴子”已经落地,根据现方案,美国企业所得税将由35%降至21%,低于全球24.25%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4.18%的平均水平,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有可能大量转移至美国,不排除引发全球减税大赛的可能。

五是债务风险。次贷危机源自美国,未来几年美国再次爆发金融危机可能性不大。从美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来看,尽管近年总负债规模扩张,但总资产增长得更快,表现为国家资产负债率稳步下降,2016年为65.7%,较2010年降低了2.2个百分点。从政府层面看,尽管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快速增长,目前已与GDP规模相当,但自2013年后联邦政府债务与GDP比例并未有大幅上涨。从企业层面看,近年美国企业盈利水平快速提升,2016年美国全部企业利润达到2.07万亿美元,是2008年和2009年的1.5倍以上,这客观上降低了美国企业对再融资的依赖度。

六是中美贸易逆差。2017年,我国贸易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其中对美贸易顺差1.87万亿元,扩大13%。一年来,特朗普对华启动了“双反”“301”“232”“201”等形形色色的贸易调查,但对华贸易逆差不降反增,预计2018年有可能采取更加强硬的贸易制裁措施,中美经贸关系不容乐观。

(三)中国需做好几方面应对

一是继续做好供给侧改革“降成本”文章。要加快推进税收制度、能源价格制度、土地供给制度、投融资制度改革,多方位、多维度降低经济运行中的各项成本,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线。

二是注重防控金融风险。美加息、缩表、税改可能形成叠加效应,我面临资本流出压力,可能对金融市场稳定性造成冲击,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短期要加强资金进出管理,对大额资金流进流出要动态跟踪,长期要积极推动资本流向实体经济,主动挤出资产泡沫,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

三是中美共同缓解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可扩大美国油气、农产品、服务进口,美国放开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缓解经常账户逆差。中美共同推动相互投资开放,中国进一步放开服务业市场,美国放松对中国投资的审查,中国将贸易盈余以投资形式回流美国,形成横跨太平洋的投资贸易双向流动大格局。

四是积极推进新型全球化。以“一带一路”为重要抓手,以双多边自贸区建设为重要着力点,推动世界贸易组织(WTO)更好发挥作用,主动引领塑造新一轮全球化格局,降低我国对美国等单一市场的经济依赖度,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

(经济研究部 刘向东 战略研究部 梅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