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尸位素餐

顺天府尹刘宗周这时上前奏道:“启奏陛下,如今京师四周,流民云集,饥寒交迫饿毙于路者,数不胜数,还请陛下下旨开仓赈灾,以解民之倒悬。”

流民问题一直是压在朱由检心头的一块巨石,就算是大臣们不提,朱由检也会主动地提出来。

现在顺天府尹刘宗周率先上奏,也算让朱由检省了些事。

“刘爱卿,具体情况如何?”

刘宗周身为顺天府尹,就相当于后世的北京市市长,主管着京城一带的治安民政,这一段时间来,流民不断地涌入京畿之地,让刘宗周是倍感压力。

“启禀陛下,截止到昨日,涌入京师周边的流民人数已达三十万之众,而且每天都在以一两万的数量增加,为了缓解京城的压力,臣已下令在通州、西山、良乡、房山等地设立粥厂十余座,施粥赈济。但目前能筹集到的粮食非常有限,杯水车薪,支撑不了多少日子,一旦粮尽粥厂停粥,后果不堪设想。”

刘宗周没有细说结果,但这结果谁都清楚。

粥厂现在施的粥虽然是薄粥,但勉强能让这些流民裹腹,一旦停粥,三十万的饥民就会化身为三十万的暴徒,给京师的治安局面带来严重的考验。

人如果到了饿死的边缘,就会铤而走险,敢于践踏任何律法。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看来情况比自己预想的还要严重。

前天在通州所见的流民,也仅仅只是一少部分,整个京师的流民数量,已经高达了三十余万人,甚至每天都在不断地增加中,恐怖如斯啊!

这么多的流民,就算是薄粥,每日所需的粮食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量,而朝廷目前的粮仓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的余粮,形势非常的严峻。

朱由检点名户部尚书毕自严。

毕自严是一脸的苦相,虽然他主管着大明的财税钱粮,但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现在的国库之中,空得能饿死老鼠。

虽然他也清楚目前的局面严峻,但没粮就是没粮,毕自严也没有神仙手段,凭空地变出粮食来。

毕自严也是竭尽所能,抽调出几万石的粮食,但也最多能让粥厂再支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时间再长,真就难以为继了。

江南虽然是大明的赋税重地,但今年收上来的粮赋,需要通过漕运来运输,至少在明年的前半年时间里,是无法全部完成的,只是一批一批地运,远水难解近渴。

提起漕运,那就是另一笔烂账了,漕运的糜烂程度,那绝对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那也是朱由检如果能腾出手来,需要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灾荒也十分严重,也是急等着朝廷拨粮赈灾的。

朱由检挨个点名内阁的首辅韩爌、次辅李标、阁臣钱龙锡和周道登,让他们发表意见,提出一个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让朱由检失望的是,内阁成员也同样是束手无策,没有提出任何的一个可行性方案来。

甚至于他们提出来的方案,荒诞不经,根本就没有实施的可能,换头猪过来,恐怕也比他们的办法多。

朱由检深感失望,这帮以东林党人为主的内阁,平日里高谈阔论,道德文章样样一流,可真到了办实事,解决民生的时候,一个个就跟抓瞎了一样,毫无办法。

这不是尸位素餐是什么?

内阁是什么?

内阁就是整个大明政治经济军事的管理中枢呀,内阁的几个成员,那就是站在金字塔塔尖的人物,朱由检将他们安排在这个位置上,光是让他们享受高薪享受权力的吗?

当然不是,朱由检之所以用他们,就是希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帮助自己来治理国家,改善民生的。

只可惜,这些内阁,包括六部九卿的官员,只是醉心于党争,为了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蝇营狗苟,普通老百姓的死活,与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没奈何,到最后也只有朱由检自己提出了一个以工代赈的办法。

在后世,朱由检好歹也算得上是一个最底层的领导干部,他在一个贫困县里面最贫困的乡当副乡长,整天面对的,就是一贫如洗生活困难的老百姓。

扶贫工作几乎就是朱副乡长的日常工作。

朱由检通过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深知授以人鱼不如授以人渔,单纯的救济,只会让贫困的人越发贫困。

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那些穷人都会变成懒人,他们不思进取,不想努力,只想凭借着勉强能糊口饿不死的救济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得过且过。

所以单纯的救济只会助长懒惰。

就如同目前京师所面临的流民潮,如果朝廷官府只是采用设粥厂熬厚粥的办法来赈济,只会让流民是闻风而来,越聚越多。

长此以往,朝廷会不堪重负。

而流民过惯了这种不用劳动张口就食的生活,就会懒得去种地懒得去做工。

毕竟在这个时代,辛辛苦苦种上几十亩地,交了苛捐杂税,扣除掉各种地租,真正到手的粮食,也仅仅只能让全家人糊口而已。

而且,这还建立在风调雨顺老天爷能赏饭吃的情况下,一旦遭遇到旱灾涝灾,那就是颗粒无收,全家人都得去喝西北风。

更关键的是,就算是绝收,官府该交的税还得去交,地主该收的租还得要收,普通的老百姓那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想要活命,唯一办法的就是离开土地,成为流民。

混成了流民,那就不用再交税了,每天还有免费的粥吃,谁还想去种那劳什子的地呀?

在这个农业社会之中,农民是纳税的主体,一旦越来越多的劳民不种地加入到流民大军之中,那朝廷收不上来税,反而要用再多的粮食去赈济流民,此消彼长,长此以往,朝廷的财政不崩溃才是。

而且流民每日吃饱了无所事事,很容易滋生犯罪,杀人抢劫偷窃强奸,只会让京师的治安状况越来越差,到时候,真将是国之不国了。

所以,朱由检前日看到舍粥之后,第一反应并不是赞赏。

在他看来,舍粥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还得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