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众叛亲离,四方受敌,袁术彻底傻眼了[求追读]

与此同时,朝廷派出的其余各路使者也马不停蹄奔赴到各州郡。

荆州牧刘表虽恭敬地接下了讨伐袁术的天子诏令,却因荆南战事胶着而按兵不动。

案头的绢帛诏书静静躺着,与战报堆在一起,再无人问津。

而在徐州下邳,陈珪正欲请求其子陈登押解韩胤赴许都复命,并说明愿与曹操合作,不料吕布阻止不许。

直到朝廷使臣持节而来,朗声宣诏:

“逆贼袁术,僭越称帝,罪不容诛!”

“天子特晋封温侯为左将军,望将军即刻整饬三军,讨逆勤王,以正乾坤。”

听闻曹操竟以左将军之位相授,吕布心头先是一阵狂喜。

他强压下上扬的嘴角,整了整衣冠,作出一副慷慨激昂之态,向使者郑重行礼:

“请天使转奏陛下,布虽不才,亦知国家大义。”

“袁术逆天篡位,人神共愤!”

“布必当亲率大军,踏平寿春,以卫汉室江山!”

使命完成。

使者自是连连笑意,躬身回礼:

“温侯真乃国之栋梁!”

“下官回朝定当具表上奏,将温侯这番赤胆忠心,禀明圣上。”

一旁的陈登冷眼旁观,心如明镜。

他不着痕迹地垂下眼睑,不禁暗叹道:

“曹公当真好手段啊…”

一个左将军印,既让吕布甘为前驱去撕咬袁术,又生生膈应了刘备,当真是一石二鸟之计。

当今天下,被朝廷正式册封的左将军共有三位。

首封袁术,是李、郭乱政时派马日磾持节所授。

次赐刘备,乃其南奔荆州前,曹操在表奏豫州牧时顺手为之。

今又予吕布…

陈登看得分明,这三人皆是劲敌,曹操却将左将军之职化作带蜜的刀刃,让彼此既要为朝廷卖命,又相互撕咬。

“好一个渔翁得利之计!”

就在他遐想之时,片刻之后,使者告辞离去。

吕布欣喜之余,忽将目光投了过来,吩咐道:

“元龙,还请汝前往许都,替本将奉章谢恩,并顺便将袁使韩胤押解入许,交由朝廷发落。”

此言一出,见其竟是批准自己入许时,陈登神色平静,缓缓答:

“诺!”

“在下定不辱使命!”

眼见其欣然应允,吕布顿了顿,继续说道:

“哦,对了,此番元龙出使,还请务必替我求徐州牧。”

话音落下,神情间颇为郑重。

陈登拱手拜道:

“登必竭尽全力,不负温侯所托。”

距离许都最远的江东之地,朝廷使臣的车驾终于抵达了吴郡。

治所吴县。

郡府内,自领会稽太守的孙策早已率领群下肃立多时。

见使者持节而来,孙策率先躬身行礼,身后群属纷纷相拜。

使臣见状,郑重展开绢帛,朗声宣诏:

“淮南袁术,僭位称帝,实乃国贼!”

“今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望将军整顿兵马,讨伐不臣!”

听闻朝廷册封,孙策略作沉吟,便已明白此乃曹操的拉拢之意。

“臣,孙策领旨!”

“孙氏食君禄,蒙受汉恩,自当为国除害,诛此国贼。”

他声音铿锵有力,却在低头时掩去了眼中的锋芒。

这诏书来得正是时候,既给了他名正言顺脱离袁术的借口,又给了他朝廷正式册封。

使臣见状,暗舒一口气。

孙策乃袁术旧将,他来时路上也曾担忧,此人是否会接旨。

如今见使命已成,也拱手告退。

待天使仪仗远去,孙策骤然敛去恭敬神色,击掌三声召集群下。

“诸君且看…”

他振袖一挥,将袁术的亲笔书信从案几上拾起高举起来,冷笑一声:

“袁术竟要我作他的从龙之臣?”

“此信在我案头已搁置旬日,今日终可给他个交代。”

说罢,他环视堂下众臣,目光如炬:

“天子既授我讨逆将军,我欲即刻去书谴责,并与之绝交。”

“诸君,可愿随我讨此国贼?”

张昭闻言,越众而出,双手一拱,朗声道:

“将军此举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袁术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僭号称尊,已是冢中枯骨。”

“此时若不划清界限,他日必受其累!”

话音未落,广陵名士张纮已抚掌赞同,高声应和道:

“子布所言,句句切中要害,真乃字字珠玑。”

秦松,陈端等一众谋主也纷纷站出,神情恳切,击节称是:

“将军,如今正是与袁术划清界限的绝佳时机,万不可犹豫不决。”

“当断则断,方能成就大业啊!”

堂内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皆对当下局势见解明晰,且态度坚决。

孙策目睹众人如此一致,心下顿时笃定,目光中锋芒毕露,双手一拍,高声下令:

“好!就依诸公之见。”

“传我将令,立刻集结兵马,向西进军。”

“首要是驱逐袁术所派丹阳太守袁胤,而后进兵宣城以西,将丹阳全境纳入掌控。”

稍作停顿,他目光远望,朗声道:

“彼时,待时机成熟,我再寻机渡江,彻底攻灭袁术,一统扬州,成就霸业。”

指令既出,堂内众人皆面露赞服之色。

九江郡。

哦不,如今袁术称帝后,已经此地改名为淮南尹。

此刻,在国都寿春城内,金碧辉煌的皇宫中,长史杨弘神色焦急,脚步匆匆。

他好似脚下生风一般,径直朝着大殿赶来,只因有紧急情况亟待禀报。

袁术正沉浸在后宫的享乐当中,闻听杨弘前来,眉头微皱,缓缓起身,朝着大殿走来。

“杨长史,究竟是何紧急情况,如此慌慌张张?”

袁术坐在龙席之上,头顶天子专属的十二冕旒,身披华贵龙袍,面上难掩不悦之色。

杨弘不敢有丝毫耽搁,忙不迭地双手抱拳行礼,说道:

“启禀陛下,据可靠消息称…”

他咽了口唾沫,鼓足勇气道:

“自陛下登基之后,局势已然大变。”

“广陵太守吴景,竟弃官而走,一路南下,奔赴江东,归附了孙策。”

袁术眉头一蹙,脸色略显阴沉。

杨弘不敢抬头直视,继续说道:

“陛下欲辟孙贲为淮南尹,可没想到,他竟然也单骑逃亡江东了。”

袁术一听,面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惊怒:

“什么?”

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

杨弘深吸口气,硬着头皮说道:

“自陛下称帝之事在各州郡流传开来,天下之人纷纷背离,声讨陛下的僭越之举。”

他顿了顿,声音稍低,无比沉重道:

“如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已派遣使臣分别联络各方诸侯,意图共讨陛下。”

“据多方消息,南阳刘备、徐州吕布等诸侯皆已奉诏,集结兵马,不日便将携众来袭。”

话至此处,杨弘神情愈发严肃,环顾一眼龙席上的袁术,忽是一言不发,大殿内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袁术见状,脸色愈发阴沉。

他猛地抬头,怒目而视,厉声喝道:

“怎么不说了?”

好半响后,杨弘才缓缓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上,沉声道:

“江东孙策,也遣书前来。”

“信中皆是谴责之言,并且正式脱离陛下…”

“什么?”

袁术犹遭雷击,猛地一拍案几,怒目圆睁:

“孙策小儿,安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