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假天子之命,声讨袁术[求追读]

“主公,当立即修书征辟太史慈北上,若再迟疑,只怕孙策就要抢先一步了。”

夏侯博说完,声音里透着几分焦灼。

作为熟知历史走向的穿越者,他比谁都清楚,刘繇命不久矣,今年的某一天就会病逝。

届时孙策趁袁术僭号称帝之机,一举摆脱袁术控制。

孙策自率兵马西进,驱逐袁术任命的丹阳太守袁胤,剿灭盘踞自称泾县大帅的祖郎所部,并成功将太史慈这位猛将收入麾下。

想到这里,夏侯博的拳头不自觉地攥紧。

若论老刘一生错失的良将,太史慈当数第一遗憾。

当年他为报北海太守孔融济母之恩,单骑杀出黄巾重围求援时,就与老刘有了一段渊源。

可惜阴差阳错之下,终究未能收至帐下。

“主公!”

夏侯博又忍不住唤了一声,急声道:

“太史子义乃当世虎将,万不可错过!”

刘备听后,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说道:

“子义勇武兼备,确是难得的将才。”

沉吟半响,他眉头微蹙,不确定道:

“只是…从丹阳到南阳,关山阻隔,路途遥远,却不知子义可愿千里而来?”

夏侯博闻言,朗声大笑:

“哈哈…主公多虑了,只需您亲笔一封征辟文书,太史子义收到书信,必当星夜兼程而来!”

刘备微微倾身,捋须的手停在半空,不禁露出一丝好奇:

“哦?子渊何以如此笃定?”

夏侯博郑重抱拳道:

“主公与太史子义有一番交集,想必也知其志向,是欲匡君辅国,重振汉室。”

“您既是汉室宗亲,又与他有旧谊,他收到书信,岂会不来?”

他话音铿锵,神情颇为自信。

原史上太史慈临终前曾叹言:

“大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

“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他很清楚,在刘繇病逝的这个节点,老刘若去书征辟,汉室宗亲的身份,有着孙策难以企及的号召力。

孙策渡江攻伐江东,虽骁勇善战,实乃僭越之师。

他并无任何名分,取江东全凭自身能力才能杀出一片天。

实际上,他擅自攻杀朝廷任命的州郡长官,在法理上就是乱臣贼子…

孙策为何要大肆屠戮江东豪族?

就是由于他师出无名,江东诸人拼死抵抗。

不仅仅是孙策名不正言不顺,孙氏往后的一二十年间,都是非法据有江东。

直到曹丕继位,脑袋抽风,赐封孙权为大魏吴王时,孙家才算是在法理上正式拥有了江东数郡的掌控权。

只可惜,原史上的这个时间节点,老刘正屯兵小沛弹丸之地,夹在曹、吕,袁三家之间,整日担惊受怕,根本未有谈资去征辟太史慈。

刘备闻言,微微点头附和:

“也好!”

“备来亲自修书,送与子义。”

一边说着,他徐徐砚台研墨,墨味逐渐弥漫府中。

待墨汁浓淡相宜时,方提起笔在绢帛上落下了第一个字。

然后笔走龙蛇间,洋洋洒洒的一纸文书迅速落下。

最后一笔落下,砚中墨恰巧用尽,仿佛天意。

待墨干透,刘备亲手将绢帛装入信笺,差人南下。

忙完此事,刘备随后也下令集结麾下骑兵待命,备齐干粮,以便随时出击。

而在此时的许都。

司空府内。

曹操此刻穿着正式,一袭官袍,看向堂内两侧侍立的众臣,神情严肃,沉声道:

“淮南传来急报,称袁术已僭号称帝,定都寿春。”

“依诸君之见,我等该如何应对?”

一言既出,位列首位的尚书令荀彧当即出列,拱手拜道:

“当务之急,是上书天子,奏请表文传示各州郡,声讨袁术。”

“然后,主公假以天子之命,集结王师征伐袁术,剿灭乱贼。”

他顿了顿,神情又严肃了数分,沉声道:

“若置之不理,则天子威仪势必受损,日后朝廷下发政令时,各地恐将阳奉阴违…”

“徐州吕布、南阳刘备,江东孙策…”

“主公可依次传诏,约其共讨贼。”

曹操听后,对这番分析大为赞赏,连点头道:

“文若之言甚合我意,就依此行事。”

不多时,议会告一段落后,数封诏书发出。

各使者相继快马奔赴各地。

南阳毗邻许都,使者最先抵达。

刘备接过诏书,双手拜道:

“还请天使代备转达天子,袁术僭越,妄图颠覆大汉江山。”

“备身为宗室,自不量力,但亦将出兵讨逆,铲除乱贼。”

天使微微颔首,回道:

“皇叔心意,我必回禀天子。”

“还望皇叔尽快出兵,与曹公一道围猎袁术。”

待传旨完毕,使者也不久留,遂迅速告辞离去。

旋即,刘备攥紧盖有天子玺印的诏书,满怀喜色,朝一旁说道:

“子渊,如今我们已得天子诏,当可名正言顺出兵淮南。”

夏侯博闻言,点头附和。

“主公,出兵吧!”

刘备随即再无迟疑,领麾下骑兵三千余众,并军师夏侯博,张绣、张飞,魏延等将,沿东进军汝南。

陈到留守穰城,护卫家室。

临行之前,他紧紧握着糜竺的双手,郑重托付道:

“子仲,备离开之后,南阳诸事就劳你多多费心,主持大局了。”

糜竺见状,心下感动得无以复加,拱手道:

“既得主公器重,竺焉能不尽全力?”

海西落魄时,糜竺几乎是毫不犹豫便抛舍徐州偌大家业,追随于他远至荆州。

这让刘备内心深处十分敬重于他。

故而,每逢战事,他要亲自出征时,后方皆会托付于糜竺。

夏侯博静静地侍立一旁,目光在二人身上流转,心下不禁叹道:

“老刘目前班底里,还缺一位能总揽内政事务,足食足兵的诸葛武侯啊!”

他十分清楚自己的斤两。

凭着继承了原主弓马娴熟的身躯,上阵为将,统兵杀敌不在话下。

借后世见识,出谋划策也并非难事。

但…

唯独这处理政事、总揽全局,那就非他所长了。

他深知,治国理政并非仅凭见识就能玩转。

这里面的门道复杂得很,人际关系要如何周旋,各项事务又要怎样合理安排,其中错综复杂的程度,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