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半颗蚕茧和深衣之制:丝绸和服式

桑蚕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特质之一,曾经的丝绸之路见证了这一文化的繁荣。传说中,丝绸是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黄帝夫妻生活的年代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发现也大致印证了这一传说。

说到考古发现,就不得不说那“半颗蚕茧”了。1926年,一位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的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半颗蚕茧,这一发现马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因为中国古老的养蚕历史在黄帝的故乡得以证实”1。但这一发现也引起了长期争论,有人质疑当时发掘的科学性,因此不赞成根据这个靠不住的孤证,来断定仰韶文化已有养蚕业。

山不转水转,半颗蚕茧不能证实的丝绸起源,被其他考古发现所证实:在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的竹筐里,发现了绢片、丝线和丝带等残存物,这证明中国南方的丝绸,至少起源于4 000年前;荥阳青台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出土了丝织物残片,它们距今约5 500年。这些考古发现,都将丝绸的起源定在了距今5 000年左右。这些考古发现也说明,嫘祖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半颗蚕茧”的发现,也基本可靠。四五千年前,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先民们,经过漫长的摸索,开始建立起了原始蚕桑丝织业。

浙江湖州钱山漾出土绢片。钱山漾遗址距今4 200~4 400年,此地因出土了丝绸残片而获“世界丝绸之源”的命名。经浙江省纺织科学研究所鉴定,其中尚未完全碳化的小块绢片为家蚕丝织物,平纹织物,密度为每吋(英寸)约120根

丝绸的色彩、图案丰富,穿上后的高级感强烈,但原始时期的丝绸产量少,所以它主要用来作尸服,也就是做新亡者的衣服,那时的尸服并无凶意,反是吉意,它是让灵魂升天的载体。进入商周时期,丝绸又被用作“事神明”,君臣贵族穿上丝绸祭服,从事郊庙社祠的祭祀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高级丝绸的工艺技术突飞猛进,那时的社会上层中,有一个巨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他们食必粱肉、衣必文绣;那时的国与国之间,也以美锦文绣做馈赠,甚至还用刺绣织工做盟和贽礼。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出土了一座战国晚期楚墓,即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丝绸珍品,故被称为“丝绸宝库”。此墓的墓主是一位士妻,但就是在这位下级贵族的墓葬中,葬下了大量丝绸珍品,像丝织衣衾就有35件,包括了衣、裤、裙、袍、夹袱等,而丝绸的种类也有绢、绨、纱、罗、绮、锦、绦、组8类,由此足见当时丝绸使用的盛况。到了汉代,丝绸又成了财富的象征,一些汉墓中就被埋入了象征财富的丝织品碎片,像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的木简上,就记“缯笥,合中缯直两千万”2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对凤对龙纹绣浅黄绢面衾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彩条纹绮袖缘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文物,也引来对深衣的又一轮讨论。深衣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服装,它流行的时间长,形制也是聚讼不已。深衣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至迟在商代,它的形制已完全形成。周代贵族中,兴起的是一种宽大深衣,同时,深衣也在社会各阶层流行开来。

关于深衣的形制,《礼记·深衣》有一段经典记载:“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这一段记载,除了“续衽钩边”,其他文字都好理解:深衣要符合“五法”——规、矩、绳、权、衡这是五种度量工具,代表的是深衣制作的五个标准,也就是衣袖要圆如规,领要方如矩,背缝要绳如直,下摆要如权衡之平。“五法”或象征穿着者有这些品德,或警勉穿着者照此立身。深衣还要长短合适,长不拖地,短不露肤。“十有二幅”,指的是裳的裁制,深衣虽是连裳,但制作时要上下分裁,下裳用六幅,分幅再交裁为二,总计十二幅,这对应的是十二月。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凤鸟纹刺绣

但“续衽钩边”,后人的理解就不同了。东汉郑玄、唐代孔颖达,认为它说的是曲裾衣襟;清代江永的《深衣考误》,以其为衣内的小襟;当代服饰史家沈从文提出,“衽”就是汉代人所说的“小要(腰)”,而深衣的特点,就是将两片矩形衣料——“小要”或衽,缝嵌到两腋窝处,这样,一可展示形体美,二来也使两臂的举伸更加自由。

其实,“续衽钩边”只是深衣谜团的一角,因为直到今天,都没有在出土实物或衣服形象资料中,找到与《礼记》记载相一致的衣服,至于原因,据分析,有可能出在《礼记》这部书上。《礼记》是战国秦汉年间儒者对各类礼乐论述的杂编,所以内容中既有对西周礼制的追述,也有各位作者对他所处时代服饰的印象,这样,杂凑的《礼记·深衣》,就给后人留下了一道无解的难题。

不过,后人也并非深陷于此。宋朝时,一些大学问家喜穿深衣,比如司马光就曾自作深衣,在他的私家花园里穿着;朱熹春夏也穿深衣,但当学生问他“衣裳制度”时,他的回答是:“也无制度,但画像多如此,故效之。”学生又问:“有尺寸否?”朱熹又回答:“也无稽考处。那《礼》上虽略说,然也说得没理会处。”3朱熹穿的深衣,也只是个大略仿佛而已,想必司马光的自制深衣也如此。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曲裾深衣

大概率上,完全弄清深衣的形制,是一个艰巨且几近不可完成的任务。有鉴于此,就化繁为简,对深衣做个基本解释如下:作为服装,深衣的主要特征是,上衣下裳相连,被体深邃;深衣有直裾,也有曲裾。

1 赵丰:《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黄山书社2016年版,第10页。

2 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赴纪南城开门办学小分队:《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遣策考释》,《文物》1976年第10期,第41页。

3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〇七《朱子四·杂记言行》,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