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盈利的第三个节点:修法

做生意拼的其实就是生意人的核心认知。如果能在重要的那几步走对,在关键时刻做对关键决策,就会与同行产生很大的差距。

我先讲一个真实的商业案例。

现在一说到网约车,你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滴滴出行(简称滴滴),因为滴滴现在稳坐网约车的头把交椅。但大家要知道,国内最早出现的网约车公司并不是滴滴,而是易到用车(简称易到)。2010年5月,易到成立,主打高端的专车服务,之后易到一路高歌猛进。直到2013年,易到的市场占有率都保持在80%左右。可到了2014年,易到却被滴滴反超。而今天,市面上已经很难看到易到的影子。

为什么作为国内网约车鼻祖的易到最后输给了后起之秀滴滴?转折点就是当年那场网约车“补贴大战”。“补贴大战”爆发的时候,易到选择了“守”,而滴滴则选择不顾一切地“进攻”。进攻还是防守,这时候拼的就是创始人的核心认知。

这里说一下易到的创始人周航。要知道,周航也是个猛人。为什么这么说?我讲两件事你就知道了。

先说第一件事。1997年,周航的公司跟大中电器正面交锋。当时的大中电器是“巨鳄”,周航的公司还很小。双方打起了价格战,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周航凶猛出手,不仅不赚钱,而且赔钱卖。这使得大中电器有点吃不消,最终这次局部“战争”以周航胜利而告终。

再说另一件事情。1999年,周航又跟万科打了一仗。万科当时还是一个多元化的公司,其中万科贸易专做专业视听设备销售,而周航当时是索尼的代理,所以两家公司就“打”了起来。双方在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万科突然宣布全面实行专业化、结束多元化路线,跟周航竞争的万科贸易直接关了,周航轻松获胜。

提这两件事是想说,周航并不是一个庸才,他至少是一个不怕跟竞争对手正面硬刚的人。但在跟滴滴的正面对决中,周航并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核心认知。周航认为,网约车市场没有规模效应,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烧钱”补贴的方式难以持续。所以易到没有选择参战。显然,周航的预判出现了失误,他低估了资本的力量。随着阿里和腾讯加入网约车“补贴大战”,在资本的加持下,滴滴和快的打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大部分的网约车市场。等周航回过神来,想要“参战”抢市场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周航错误的核心认知,让易到输掉了网约车“补贴大战”;而“补贴大战”这场关键“战争”的溃败,最终让易到输掉了整场“战争”。

由此可见,在商业竞争中,很多时候比拼的并不是你走的每一步都没有误差,而是你可以走对关键的那几步。走对了,柳暗花明;走错了,万劫不复。所以,身为企业的操盘手,建立正确的核心认知非常重要。第3章将详细讲解生态思维、战略思维和博弈思维。

关于盈利的第三个节点,我要送给大家一句话:一定要建立正确的核心认知,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