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教育是唤醒潜能

董文俊老师告知我他计划出一本书,把自己几十年来从事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重要工作记录下来,我觉得很有意义。管理育人是大学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大力支持董老师并表示也愿意写一篇文章以实际行动助力。

近三十年前的1993年12月18日,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光华管理学院的前身)成立,当时还是年轻教师的我被任命为院长秘书,协助厉以宁院长和曹凤岐、张国有、王其文、董文俊、李九兰等几位副院长和副书记工作。

现在回看,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立三十多年来,发展很快很好,既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工商企业的大环境背景,同时也得益于学校为学院配备了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以厉以宁老师为院长的领导班子凝聚整合校内外、国内外一切有利于学院发展的积极力量,带领全院师生向着学院既定的目标齐心协力、励精图治,矢志不移、久久为功,光华管理学院可谓天天进步、月月见效、年年发展。厉老师是全院和领导班子的核心与灵魂,亲自谋划学院的大事并推动落实。班子其他成员各司其职:曹凤岐老师协助厉老师全面主持学院日常工作,精心组织部署、全力推进落实。张国有老师负责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推动研究生工作提质增效。王其文老师除了负责全院党务工作,还负责本科生教学工作,大力推进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李九兰老师协助王其文老师抓好党务工作,同时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工作辛苦,成绩突出。本书主人公董文俊老师那时负责学院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协助厉老师并配合学院其他领导谋划并做成了推动学院发展的很多大事,工作成绩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正因为学院发展方向正确,班子团结奋进,全体教职工勤勉敬业,目标一致,众志成城,才使得光华管理学院成为学校同期发展最好的学院之一。这同样凝聚了董老师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他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认真负责、甘于奉献,在平凡岗位上践行着一名管理工作者管理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那时我年轻、精力也好,很多跑腿的工作和文稿的起草工作由我协助院领导来完成,因此和董老师的工作交集也逐步多起来,对他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协助他处理了一些院长和学院办公会委托的事务,包括学院成立筹备、更名为光华管理学院、大楼的报批建设、境内外来院人员的迎来送往以及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我从董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工作方法,增长了工作经验,提升了工作能力,现在想起来非常受益,特别感谢董老师。

大学的行政管理事务庞杂繁多,工作事无巨细,都需要认真打理。看上去这些工作似乎与教书育人关系不大,但是从学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看,所有的工作又都是相通的,如同做班级管理工作的班主任一样,行政管理工作者如果满怀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成才的本真之心去工作,对学生会大有裨益。董老师正是这样把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融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工作之中,使一份原本平凡、平常的工作变得伟大起来。在他的书稿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当然,这些事例肯定不是全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学的育人工作从原来单纯狭义的教书育人进一步拓展到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七育并举”。我理解,无论是“三全育人”还是“七育并举”,都要求大学的所有工作必须全方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融入学生,即使是管理工作者,其谋划工作和推进落实,也都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这样,大学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取得实效。董老师就是这样,他虽然不在教学一线,但作为管理者,能够心里装着学生,尊重并关爱学生,管理并服务帮助学生,引导并教育学生,以学生成长成才为自己职业的最高追求,将管理工作倾注到教育工作的本源即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上来。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学职业管理者。

教育的本质并不单纯是教给人具体的知识或者技能,而是让被教育者发现自己拥有无穷潜能,因此拥有更多的选择。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唤醒人内心的潜能。苏格拉底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大学教育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发现社会的主流价值,尊崇并强化社会美德行为,使学生在人类知识技能传承链条中,不仅发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人类社会价值观进化、思维方式塑造和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成为主动和自觉的人。因此,大学的管理工作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深深为董文俊老师高兴!祝福董老师与其老伴方薇老师活力充沛、快乐充盈、健康长寿!

于鸿君
2022年9月16日


于鸿君,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