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
- 吴天岳
- 1127字
- 2025-03-28 14:24:23
第二讲 智者与苏格拉底

把智者放到这样一趟日程紧凑的哲学史旅程中,需要一点解释。上一讲在追溯哲学的历史起源时,我们谈到了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他们也被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前苏格拉底哲学”这个概念,出自18世纪的德国学者艾伯哈德(J. A. Eberhard),他在1788年写成的《哲学通史》(Alllgemein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中使用了这个概念,认为在苏格拉底和他之前甚至同时代的思想家之间存在哲学发展的断层,苏格拉底也因此被看作哲学史的一个转折点。1
“前苏格拉底”这一说法,虽然出自近代的哲学史书写,但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传统。它有两个来源:一是柏拉图的《申辩篇》和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其中呈现的苏格拉底(图2.1)不再专注于万物的自然本性,而是转向“人间的事务”,正如西塞罗在《图斯库路姆论辩集》中的名言:
然而,是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唤下,并将其安置于城邦之中,甚至还把它引入家室,又迫使它追问生活、习俗以及善恶之事。2

图2.1 雷耶·范·布隆曼达《苏格拉底、他的两个妻子和阿尔西比亚德》油画(1660年代),斯特拉斯堡美术馆。苏格拉底斜倚着的石头上用希腊语刻着“认识你自己”。
西塞罗认为,苏格拉底为了人的哲学,摒弃了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从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人文主义者;另一个来源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在对早期哲学史的追溯中认为,苏格拉底与前代哲学家的断裂并没有出现在关注领域的不同,而是发生在方法论层面,即从对事物的哲学反思转向对概念的哲学反思,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对于定义和普遍性的关注。3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苏格拉底解释,我们会在后面几讲中进一步考察。不过,西塞罗的讲法从哲学史角度看很难得到辩护。上一讲已经提到,毕达哥拉斯派关注人的生活,并且把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赫拉克利特和其他伊奥尼亚哲学家的一个突出不同,正在于他对于性格、命运等伦理事务的关注。我们没有讲到的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利特也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与苏格拉底同时期的智者,尽管常常被划入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范畴,他们同样对人的伦理和政治实践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把个人的卓越品质作为思考和实践的核心。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甚至将智者放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宣称是智者,而不是苏格拉底,摒弃了传统以自然为客体的哲学反思,开启了主体反思的时代。他认为真正的哲学转折点出现在智者身上。4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也会看到智者和苏格拉底的哲学实践有很多表面上的相似之处。但与此同时,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苏格拉底的最大论敌往往也是智者。
基于这些考虑,要更好地理解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独到贡献,就需要把他安置于原有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之中,尤其要将他和智者放在一起来考察。当然,智者中也不乏头脑敏锐的思想家,他们对哲学也有很多独到的贡献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