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新发展
- 李晶主编
- 2085字
- 2025-03-28 18:41:00
前言
20世纪末以来,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新型贸易形式在全球快速兴起,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 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线上娱乐等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不断攀升, 进一步推动了数字贸易的发展。
当前, 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 而数字贸易的虚拟性、监管难等特点对其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WTO框架下没有形成具有全球约束力的数字贸易规则框架, 为了掌握数字时代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权和领导力, 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了数字贸易国家(区域) 战略, 并完善国内立法。数字贸易规则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各方博弈的焦点, 是国际竞争的新赛道。
现行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在传统的多边贸易体系下开展的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与谈判。例如,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四工作组一直致力于电子商务的立法, 制定了《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 《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 《贸易法委员会电子签字示范法》和《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等。而在WTO 框架下, 至今已有86个成员方参加了WTO提出的电子商务联合声明倡议。二是在日益发展的自由贸易协定中纳入数字贸易章节, 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 CPTPP)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和《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 ( USMCA) 等均包含电子商务或数字贸易章节。三是制定专门的数字经济或贸易协定, 如2019年《美日数字贸易协定》 ( UJDTA) , 2020 年《澳大利亚—新加坡数字经济协定》 , 2020 年新加坡、智利、新西兰三国签署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 DEPA) , 以及2022年《英国—新加坡数字经济协定》等。
上述数字贸易规则谈判主要集中于贸易便利化、市场准入、关税与数字税、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可信赖的互联网环境和数字营商环境等议题, 但具体到不同的制定主体, 谈判关注的重点和追求的目标则各有侧重。本书主要以联合国、 WTO、美国和欧盟的数字贸易规则为研究对象。从规则的发展来看, 联合国和WTO为数字贸易确立了基本的规则框架, 谈判各方在电子签字、电子认证、无纸化交易、增进电子商务便利化等议题上达成共识, 但在跨境数据流动、源代码保护和数据本地化等方面分歧较大; 欧盟内部数据立法和其主导的国际协定则强调在确保数字经济发展和数据跨境流动的基础上, 应关注对个人数据和隐私的保护。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 TPP) 以及USMCA和UJDTA, 则体现了数字领域的“美式模板”, 强调数字贸易自由化。
据中国工信部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相关发展报告, 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 5 亿元人民币, 占 GDP 比重的39. 8% 。 2020年中国数字贸易整体规模为4 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 3% 。这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贸易大国, 未来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和利益的分配将更多取决于系统性规则与制度的构建。目前, 在国内法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已经构建起中国数据治理的基本框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法规条例则进一步完善了数据治理的中国方案。但与欧盟的《数字市场法》 《数字服务法》以及美国的相关立法相比, 中国在数字贸易方面的立法仍有不足。在国际层面, 中国正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制定数字贸易国际规则, 中国已完成RCEP的核准程序, 正在申请加入CPTPP和DEPA, 以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
总的来看, 未来国家间在数字贸易规则上的竞争将继续加强,全球数字贸易将迎来规则重构关键期。
本书系统梳理了联合国、 WTO、欧盟和美国的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规则, 体现出如下特色: 第一, 在按照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的主体和时间脉络进行梳理的同时, 本书还分析了规则谈判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争议点,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厘清现实的立场。第二, 本书不仅研究数字贸易规则本身的规定, 也关注各制定主体一贯在数字贸易方面的政策与战略, 探究其规则形成的动因。第三, 本书还对美国和欧盟的数字贸易规则进行了研究, 同时从国内和国际层面展开,既分析其国内规则的形成与发展, 也探究他们在数字贸易领域的国际规则及合作实践。
本书由李晶担任主编并负责校对工作, 各章的具体分工是: 朱道琴负责第一章, 吴松阳负责第二章, 费薇负责第三章, 高建树负责第四章, 张冰负责第五章。此外, 黄子益、周洲和李妍等同学也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本书写作之初, 华东政法大学中国自由贸易区法律研究院贺小勇院长给予了大力支持,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王业龙主任为本书的出版也提供了诸多便利。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 本书的责任编辑姚沁钰老师和孙维玲老师均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在此一并向他 (她) 们表示衷心感谢!
数字贸易规则的发展瞬息万变, 在本书成稿之后, 涉及数字知识产权、平台治理与中介责任、数字税、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等内容的规则仍然会不断涌现, 未来仍需跟踪研究。编写和梳理数字贸易领域的规则是本书主编的初步尝试, 虽几经审稿和校对, 书中仍可能有错误或不当之处, 希望得到读者和同行的批评指正。
李 晶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