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技术援助专家组成立

援外工作是配合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承担选派任务的承派单位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外交方针政策,强化各级领导责任,保质保量地完成援外专家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援外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语培训和科学管理。

一、援外队员选拔

根据援外工作需要,研究决定选派援外专家任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具体落实援外专家组的选拔工作,根据派遣任务,将选拔任务落实到派员单位。派员单位负责按援外队员选拔条件确定人选。选拔过程应公开、公正、透明。承派单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明确承派单位、派员单位和援外专家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职责等。派员单位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无条件服从国家外交大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援外专家的推荐和选拔工作。援外专家的选拔采取自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可由组织选拔,也可在自愿报名和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考试(外语、业务)择优录取或公开招聘等选拔办法,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试行援外专家考试录取制度,择优选拔。援外专家的选拔要与本单位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援外专家选拔条件:①思想政治条件:队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出国人员政治条件;政治立场坚定,组织纪律观念强;热爱援外事业,遵纪守法,作风正派,顾全大局,有团队精神,工作认真,医德高尚。翻译、司机和厨师应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工作积极主动,忠于职守。②业务技术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应是中级以上职称和5年以上现场工作经历,医技和护理人员应具有本专业5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所从事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现场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译应接受过本专业系统学习,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独立开展工作,有一定教学经验。厨师应持有三级及以上中餐厨师等级证书,有3年以上烹饪工作经验,红白两案兼能,烹调技术全面,会做糕点,掌握部分西餐做法,讲究食品、厨具和个人卫生。③外语条件:援外队员应达到或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具备一般听说读写能力(其他语种参照此水平)。具备条件的省份可试行考试录取制度,择优选拔。④身体条件:援外专家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厨师须持有健康证(表2-1)。

援外专家组组成,应当统筹考虑政治面貌、技术骨干、队员年龄等合理比例,以利于国外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援外专家组的党组织建设,有3名以上正式中共党员的援外专家组,应当按程序建立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应当及时主动与所在国使馆党组织联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表2-1 援外队员候选人推荐表

二、援外队员出国前培训

承派单位要加强援外医疗队培训管理,确定专人负责组织教学工作。培训内容以外语培训为主,兼有我国外交政策、安全、保密、外事与财务纪律、出国工作注意事项、涉外礼仪、专业技能、受援国政治、社会基本情况和医疗队管理规章制度等相关内容。要脱岗集中培训,配备高水平师资,统一教材,完善教学场所和设施,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培训期间,承派单位应加强对出国预备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考察和确认出国预备队员资格,发现不符合有关要求的人员,应及时更换。要在培训班中成立临时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语言培训为了国内专家在不长的时间内掌握外国语言,主要是英语的语音、基本语法、常用的医学句型、会话和专业词汇。首先采取集中培训,定期进行语言测试。教学过程中还充分利用已经在国外工作的专家组优势,将受援国的工作流程、现场记录和常用检查报告等,及时反馈、介绍给正在国内接受培训的队员。在第二阶段,适时引导队员就所学的医用外语,分小组进行医学场景模拟表演,生动有趣,这一阶段的教学颇具针对性,队员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较高。

外事培训是出国前培训的最主要内容,在其间穿插进行各种外事管理培训,既能使队员们了解和掌握援外医疗工作涉及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多样化的知识要求,又能缓解单纯学习外语的枯燥乏味。内容包括援外历史和意义、援基本规范和各种制度、外事纪律和涉外职业形象要求、医疗队各种事务处理程序等。是为了让队员们对医疗队工作的认识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牢固树立“外事无小事”的理念。授课人有政府外事部门官员、援外医疗队管理工作者、老援外队员等,他们都有丰富的援外工作经验,讲课内容既有政策和规章,又有实际应用范例,队员们易于接受。

专题培训是各种知识讲座,内容丰富且具有针对性,包括受援国的国情介绍、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讲座、各种常见传染病知识、职业暴露的危险评估和处理、新闻写作和摄影知识讲座等。目的是让队员们除医学专业知识之外,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涉外等不同领域知识,以期在国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授课人不仅有相关领域的专家,还有回国休假的应届医疗队员,各种鲜活的案例使队员们兴趣倍增,他们对未知的援外工作和生活的相关疑问,也能得到最直接的“现身说法式”的解答。

团队建设援外专家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集体,队员都是成年人,在国外基本上是过的集体生活,如何更好地融入团队并和睦相处?在集中培训的8个月时间里,要让来自省内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医院、互相都不认识的队员们,了解、熟悉,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包容。建议专门制定“援外专家组出国前培训学员须知”,在培训班成立班委会与党支部,选举班长及书记,并让班干部们按照“学员须知”参与管理。同时,由班委会牵头组织,定期开展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周末聚会、电影欣赏、集体郊游、球类比赛等。此外,还可组织户外拓展培训和短期军训,使队员们体会到出国前培训的丰富多彩,以及得到多样化的不同收获(表 2-2)。

表2-2 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培训班课程表

注:(1)上课时间:上午08:00—11:30,下午13:00—16:30;晚上19:00—20:00自习或讨论;(2)课程安排:公共外语23次课,69个学时;综合素质:3次课(团队、礼仪、传染病防控);专业课程及讨论:11次。

三、技术专家管理

对于技术援助项目下需要派遣中方专家(以下简称技术援助专家)赴受援国执行人力资源开发、智力支持、技术服务和转让、管理合作等专业技术任务的,项目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技术援助项目的实际需要,在项目采购时明确技术援助专家的专业资质或同等技术要求。

技术援助项目实施单位应当保证所派技术援助专家达到项目所要求的专业资质或同等技术水平,具体人选由项目管理机构通过项目采购程序确定。确定的技术援助专家人选非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技术援助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将变更后的人员资质、条件等情况重新报项目管理机构确定。技术援助项目实施单位应当主要选派本单位人员担任技术援助专家。因专业特殊或技术资质限制需要外聘人员担任技术援助专家的,应当对外聘人员进行必要的审查,并与外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在执行项目期间的权利和义务。

项目管理机构应当在技术援助项目执行完毕前,提请驻受援国使领馆经济商务机构对技术援助专家的服务质量和效果出具履职评估意见。驻受援国使领馆经济商务机构出具的技术援助专家履职评估意见应当如实反映中方专家在受援国工作期间的工作绩效及履职情况,并充分听取受援方意见。

技术援助专家履职评估意见应当作为项目验收时验收专家组确认专家服务情况的重要依据。技术援助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切实保障技术援助专家的待遇,包括在受援国执行技术援助任务期间的国内职位、岗位、职称待遇、工作保障和社会福利待遇不变,充分享有技术援助专家的国外津贴、艰苦地区补贴、医疗费用、休假、境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食宿、办公、交通等在国外履行公务所必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驻受援国使领馆经济商务机构应当协助技术援助项目实施单位,督促受援方根据政府间协议或对外实施协议的规定,为技术援助专家提供出入境、当地居留和执行援助任务的便利,并保障技术援助专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共选派6批30名专家赴奔巴岛开展现场工作,每批为6个月(图2-5)。根据工作实际,成立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和实施,编制相关文件进行项目管理。1名队员负责财务管理,1名队员负责考勤;2名队员担任应急驾驶员,其中1名为队长;1名队员负责固定资产与消耗品管理;队长全权负责对外联络与信息报道等。业务管理为队长负责制。分现场组、数据组和实验室组。流程和计划的调整根据工作实际,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和援外专家组具体协商制定。

图2-5 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第一批专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