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协和:男科疾病诊疗理念
- 李宏军
- 5846字
- 2025-03-15 04:57:03
第七节 西学中,男科医生正当红
中医博大精深,在人类的健康与发展中功不可没,即使是在西医非常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其广阔的天地。西医大夫学习中医(简称“西学中”)属于医学继续教育范畴,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西医男科医生,这是由于男科疾病的特点更加需要中西医结合/融合,男科临床实践的现状也离不开中医,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取代。多年来西学中一直备受关注,并存在多种方式和不同的认知程度。当然,西学中的大夫也有自己的需求和责任。
医学的责任是诊治疾病,帮助患者康复,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有治疗的成功范例和优势领域,都应该有所作为和有其必然的价值和地位,作为西医大夫也应该对中医有所认知,甚至是应该熟练掌握,也就是西医大夫也应该学习中医,即“西学中”。虽然西医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医学,但是西医和中医一直并行存在于我国的医疗实践中,并且存在着密切交集,即中西医结合,也有人将其称为“融合医学”,都应该属于现代医学范畴。此外,在中国做医生,即中国医生,也可以简称为“中医”,如果不懂得一点中医知识,必然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医学知识不断更新需要医生不断学习,这也是对当代医生继续教育的不可或缺部分。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西学中的必要性、现状和西学中医生的需求与责任。
一、西学中,正当时
(一)男科疾病的特点需要中西医结合/融合
1.男科疾病的特点更符合中医治病理念
男科疾病主要包括不育症、性功能(勃起、射精)障碍、前列腺疾病、计划生育、性腺发育异常、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不明原因症状……男科疾病具有显著的特点,主要包括患者众多,多不是致命疾病,与整体健康密切相关,病因复杂多样,精神心理因素严重,治疗选择多,尤其是非医疗行为的自我调整在疾病康复中更具有优势,包括饮食、生活方式、人际关系调整等。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医在治疗男科疾病中的地位不可取代。例如勃起功能障碍(ED)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缺乏锻炼、吸烟、酗酒、情绪障碍等,就是一个整体健康问题。
2.完整认识疾病的需要
疾病的本质是由于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对于疾病的认识,西医和中医的理念及对疾病的态度是明显不同的。中医理论属于哲学范畴,把人体和疾病看作整体,治疗上强调君臣佐使的联合治疗;西医则重事实,强调具体化,可重复验证。对待疾病的理念及认知上的不同,使得中西医在对待疾病的态度上具有显著差异。西医的特点是倾向于微观与局部、定量、静态,而中医则是宏观与整体、定性、动态。将中西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全面探索疾病的本质和治疗策略,而这些正是完整认识疾病的先决条件。将疾病与证型有机结合,就可能有效地实现创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男科的目标。
3.西医还不是那么完美无缺
尽管西医的治疗方法(西药、手术)有效地帮助了许多患者,具有快速和显效特点,但是其治疗有效率还不够满意,还有诸多不利因素,包括难以避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等。例如,对于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ate onset hypogonadism,LOH)患者进行睾酮补充治疗(testosterone supplement therapy,TST)的益处是众所周知的,可以有效缓解LOH症状、改变机体的组成、提高体能、纠正情绪障碍等,然而医生和患者都担心TST对男性生殖健康的潜在危害,而寻找迂回的办法进行治疗,例如枸橼酸氯米芬(克罗米芬)治疗LOH患者后的血清睾酮水平的改善情况与TST相似,但是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ST。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抗雄激素治疗后出现严重的雄激素缺乏的系列麻烦,西医当然更希望从中草药获得突破,而中草药确实也可以有所作为。
4.文化传统的传承与男科全面发展的需求
尽管目前西医仍然占据医疗市场的主体,但中医自有其深厚的基础。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使得中医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尤其是对于疾病得预防、康复和功能改善方面,可以扬长避短。此外,传统观念一直认为中医药更易获得、费用易承担、安全性好,所以容易被广泛接受,更加适宜成为全面的保健工具。
我国中医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个巨大宝藏,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过伟大贡献,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的发生,在对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西医仍然缺乏直接有效的办法,而中医药则再次显现出了独到的优势。目前管理层正在加快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而男科疾病是中医药的最好突破口。例如祖国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精子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并形成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大批药剂。在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老龄化方面均有先进的经验和悠久传统。总之,中医是我国的老本行,我国人口与患者众多,男科疾病是与整体健康相关疾病,必然是可能实现突破的领域。机缘巧合,稍纵即逝,不会有更好的时机了,西学中的男科医生正当时!
(二)男科疾病临床实践现状
1.男科医疗市场比较混乱
中医药在男科疾病诊治的应用一直很强劲,尤其是西医使用的中成药更多,2019年7月4日的《今日头条》报道,综合医院至少60%(部分医院高达90%)的中成药是西医大夫处方。另一方面,对中医药疗效的质疑声音不绝于耳,有观点认为中医药疗效欠佳且反应慢,中医药真的不行吗?也有人将其归因为西医大夫对中药的滥用,使得治疗效果欠佳。
目前男科医疗市场的现状还是比较混乱的,抛开非法行医、无证经营的存在之外,中成药不规范使用现象很普遍,危害大,这让管理者很担忧!国家各级学术组织均在加强规范化管理,新政不断,包括《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等,而专业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在开展对西医大夫使用中成药的规范化管理。2017年成立的中国中药协会男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医与西医男科专业的领军人物李海松和张志超教授共同出任主任委员,就是为了规范和指导西医男科医生正确使用中成药。
2.西学中,是一个解决现实困境的好办法
西学中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丰富行医经验,还可以增加个人成就感,一大批西学中专家早已经蜚声海内外。1955年12月,为响应毛泽东主席“中西医结合”的号召,当时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了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西学中培训班培养了一批精英,其中不乏名医大家(院士),部分学员迄今为止仍然是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陈可冀院士就是参加原卫生部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班的学员。
3.国家一直在鼓励和引导西学中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中西医结合,创立我国新医学派”,并已经在多年的工作中建立起了一整套制度,管理层的呵护中医药政策还在不断出台。2017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文件中就有“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表述,再次肯定了西医学习中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西学中的目的明确,增加中医知名度,也是弘扬中医的手段,让中国中医国际化。
4.普通医生也要学习中医
西医的大医生(知名专家)热火朝天地学习中医可以理解,作为一个普通医生是否可以不必学习中医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学习中医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无论是在提升自身的诊疗技能上,还是在更好地服务患者上,都需要普通医生也要学习中医。此外,政策倒逼西医大夫学习中医,不具备中医药学术思维者,不应该随意使用中药。根据《今日头条》2019年7月4日报道:卫健委发文,西医不准开中成药,八成医生将不能开中成药了!这是一个迟到的医学学术尊重。西医大夫需只有在接受2年中医培训班,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遵照中医临床基本辨证论治原则,才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三)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在当代医学界,尽管中医药的名气很大,但公众的认知度却很低。
2017年5月26日的《环球时报》第4201期报道,在接受调查的公民中,40%接受过中医药的补充和替代疗法,因为其疗效显著、安全和副作用低、可以根治疾病、价格低廉等。而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公民对中医的认可度依次为:针灸(69.6%)、中草药(47.0%)、拔罐(24.2%)、气功(14.6%)。2017年4~5月环球时报对1 060美国公民调查:你对中国医药了解吗?结果却是:了解,38.3%(其中比较了解,28.9%;非常了解,9.4%);不了解,61.7%(其中比较不了解,27.5%;非常不了解,34.2%)。
全球医疗行业都很关注(传统医学)中医药。2018年9月26日《自然》杂志(Nature)刊文“中医必将走向全球医院”。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首次提供利用中医药信息的疾病分类,2018年定版,2022年实施,中医药汇入主流医学。2019年5月25日,经第27届WHO大会审议通过,传统医学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这必将成为重视并加强中医药研究的强劲助推剂。此后的疾病诊断方式、保险与医保支付、流行病学研究、管理部门的统计(医疗水平评估)、疾病预后解读等均将出现显著改变,传统医学地位显著提高,改变医药格局之战的时机稍纵即逝,不可忽视。新形势下的中医药将迅速扩张、成为世界医疗保健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西学中现状
西学中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系统专业培训、家传与拜师、自学。
(一)系统专业学习
2010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启动西学中高级研究班培养项目,遴选热爱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高水平优秀西医临床医师为主要培养对象,可以理解成为西医“开小灶”。通过1年脱产的中医理论学习和2年的跟师学习与科研学习,使其具备较强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能力,达到培养北京中西医结合领域未来的领军人才的目的。该项目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
北京推出西学中的“加强版”,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首批研修班学员与教员名单一片“星光熠熠”,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医疗领域的主力军。2018年7月19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办“北京双领学者西学中高级研修项目推进会”,班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等中医药界的院士和国医大师,学员是20位西医领军、中西医融合领衔学者(简称双领学者)研修,包括王辰院士、乔杰院士等,来自男科的学员是北大一院男科中心主任张志超教授。
(二)家传与拜师
家传与拜师是中医的传统培养模式,许多中医大师或专家愿意开坛授课,拜师收徒,进行这种传承方式的教育和培养,例如商学军教授拜王琦院士为师,张志超教授拜首都国医大师李曰庆教授为师。但是由于这种培养方法的受众有限,难以满足更多学者的实际需求。
(三)自学
绝大多数的西医大夫,包括我本人,由于工作等原因,难以抽出集中的时间参加系统学习,选择自修和函授的学习模式,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培养模式的不同以及医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同,使得学习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一些学员可以达到完全深入的程度,而绝大多数仍然是门外汉,没时间、没精力、没兴趣成为主要障碍。
三、西学中“医生”的需求与责任
(一)西学中,学什么?
打铁还要自身硬,既然倡导西学中,那么中医就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内涵。如何让中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的核心技术与灵魂是什么?都是值得探求的。
中医的现状还是让人比较尴尬和令人惭愧的,只有(中医)针灸被WHO通过了国际标准,中医药缺乏代表性(领军)的技术,缺乏让现代医学信得过的技术。要想念好西学中的这本“经”,发掘中药组方的优效、低毒模式,有机整合、组合中草药(增效、减毒),采用现代的技术方法探索中医药作用机制,才能实现理论升华和世界推广的目的,而这也是众多青年才俊的研究突破方向。
所以,疗效是王道。新的研究策略应该是发掘中草药的优效组合,这是我们医学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患者求医的目的,医学应该尊重和遵循疾病诊疗的初衷。2018年10月31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在腹腔镜手术界重磅炸弹就表明了“微创”没有错,但是“疗效”更重要!
创建新技术与新理论是弘扬祖国医学的核心文化底蕴。已经有一大批中医男科专家著书立说,建立起自己的行医理念。《王琦男科学》《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病学》、张敏健的《中医学结合男科学2版》、秦国政主编的首部中医男科教材《中医男科学》、孙自学主编的《中医生殖医学》、金保方的《阳痿论评注》及其倡导的微循环理论、李曰庆与李海松团队提出的阴茎中风学说和前列腺炎中西医对等分型,并涌现出一大批现代西医理论解释中医药现象和本质的楷模。至于具体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可能不同,甚至可以有较大的区别,但是殊途同归,都有机会成功,保持自己的风格就好,但是不出成绩和不作为,就怎么都不好!
(二)西学中,怎么学?
让西医大夫完全扭转理念投入到中医怀抱,应该是不太现实的过于理想化的期待,所以绝大多数的西医大夫学习中医应该是“浅入”为主,而这些中医门外汉们的期待是:如何让中医生动起来,中医太难了、太抽象了、后继乏人(听不懂、学不会,怎么办!)。做好点与面的结合,系统学习与专项技术(针灸、按摩、拔火罐)培训班相结合,可以让西医大夫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来合理安排。实际上,接受过多年的西方医学系统培训的西医大夫们,更加期待将中医诊断简洁、系统化,将中药治疗男科疾病标准化、量化,中西医对疾病的理解一一对等起来,如慢性前列腺炎的焦虑抑郁,与中医理论的肝郁气滞对等。
西学中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应该是很难把握的。一些西医大夫痴迷中医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西医大夫来说,要想达到将中医与西医兼具的程度有多难,鱼与熊掌能否兼得,还要在探索中前行。
(三)西学中,医生的责任?
态度决定高度,用现代的西医理论解释中医药现象和本质是西学中医生的义务和责任。加快“中医药国际化”需要西医助力,西学中大夫要争取做到“深出”,用现代技术诠释中医药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
近年来,中国的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研发、生产及理论突破实现快速发展,正在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地参与国际化分工合作,尤其是与东盟及非洲的医药贸易额更是大幅度增长。西学中大夫是中医国际化主力军,也是外派人员的重要来源,中医药走出去的机遇难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出台31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的项目支持创建11个,中医药已经传播至183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中医药海外中心项目通过国际合作专项支持创建31个。此外,中医学的国际化,这也必然会让西学中大夫普遍感觉不错,具有强烈的存在感和被需要感,毕竟西医大夫更容易与国际技术与理论接轨,西学中大夫更容易架起中西医沟通的桥梁,西学中大夫正在求助于中医专家,正在拜师中。
总之,男科疾病发病率高、影响大,严重危害男性及其家庭的健康和幸福。社会上对男科医生的需求巨大,中西医在男科疾病的诊疗中具有深厚社会基础和广泛应用,尤其是中医药,迫切需要西医大夫学习中医,西学中时不我待,西学中让祖国男科的声音强劲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