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肢静脉性溃疡创面

下肢静脉性溃疡常见于下肢静脉血管外科疾病,多是静脉回流不畅或者静脉淤滞造成的静脉高压。中国农村地区的“老烂腿”,很多是下肢静脉性溃疡。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治疗困难,容易反复发作,消耗巨大的治疗费用。

小静脉与人体毛细血管网相交通,并逐渐汇合组成大的静脉。静脉血管壁较薄,在压力下易扩张。下肢静脉由深静脉、浅静脉、交通静脉组成。深静脉与动脉伴行,正常状态下担负大部分静脉回流。浅静脉在皮下组织中形成丰富的血管网,接收来自足部的血液回流。交通静脉连接浅静脉和深静脉。深静脉和浅静脉存在静脉瓣,用来防止血液反流。在下肢交通静脉中仅允许由浅静脉向深静脉单向流动,但在足部,允许由深静脉向浅静脉流动,当深静脉阻塞时可以提供重要的循环通路。

静脉血液回流心脏的基本动力来源是小腿骨骼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在肌筋膜束缚下收缩,推动血液回流。协助骨骼肌回流的是呼吸运动,即膈肌和胸壁运动产生足够胸腔内负压促进血液回流。当静脉瓣功能丧失的时候,可以发生下肢静脉淤滞,严重时出现溃疡,难以愈合。导致静脉瓣功能丧失或者关闭不全的因素有小腿肌筋膜松弛、骨骼肌泵功能丧失、充血性心力衰竭、腹腔压力增高、肥胖、静脉过度充盈、深静脉血栓等。

下肢静脉溃疡通常相对较浅,形状不规则,创缘略肿,肉芽组织脆弱,周围皮肤暗黑,触之组织韧,主要位于踝周内侧区域,渗出量大,常伴恶臭。长期药物治疗者可见创缘附近皮肤湿疹、色素沉着。长期不愈合的创面可以同时出现下肢广泛水肿、蜂窝织炎、皮肤紧绷菲薄伴瘙痒。

一旦明确下肢静脉淤滞性溃疡,首先应考虑去除导致静脉张力增高的疾病,同时应选择合适的下肢弹力绷带,目的是持续压迫,促进静脉回流,尽量维持静脉瓣功能,平时注意休息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并适当运动。

临床处理此类患者,首先治疗全身疾病,包括戒烟等生活习惯调整,其次是局部处理,注意每次换药需清创,去除创面腐肉、坏死组织、异物等,妥善用药促进愈合,用吸收渗液良好的敷料及亲水性敷料,不允许违规局部使用抗生素。如创面较大,感染控制后可择期手术植皮。

创面愈合后应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穿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降低溃疡发生率。静脉性溃疡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则需要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