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封赏不公
- 汉末天子:从献帝开始逆袭
- 学之涯
- 2182字
- 2025-04-21 09:37:21
定都改元后,天子刘协首先追谥了在长安东归途中战死的光禄勋邓泉、卫尉士孙瑞、廷尉宣播、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俊,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等一众朝臣与将士。
随后,他又对护驾东归幸存的那些功臣们论功行赏。
其中河内太守张杨擢升车骑将军,以章其勤王护驾大功,为天下诸侯之表率。
此外,卫尉周忠转任少府兼尚书令,统领尚书台六曹;议郎董昭更是青云直上,晋为侍中,成为真正的天子近臣。
至于其余朝臣,皆有封赏。
然而在这个几乎是满朝欢庆的时刻,安集将军董承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大朝结束后,天子诏令通传天下,宣告朝廷将立足河东,命各州郡遣使入朝。
可董承哪有心思理会这些?他命亲卫牵来坐骑,翻身上马后阴沉着脸回到府邸。
现在的朝廷诸臣,大部分重臣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府邸,虽然不及在洛阳和长安时的豪奢,但假以时日,定会恢复往日的盛景。
刚回到府门外,孙俨已经迎了出来。
“将军!”孙俨快步走出府门,见董承面色铁青,连忙噤声行礼,亦步亦趋地跟着进了府内。
这位曾奉董承之命在茅津渡行刺皇后的心腹,如今成了安集将军府的管家。
当初在临河堡时,董承为防事情败露,曾想过除掉孙俨,却因其在抵御白波军时立下战功,贸然处置恐怕会引天子猜疑,只得将他放在眼皮底下监视。
当然,孙俨对董承的心思自是清楚,可他已经无路可走,只得死心塌地的跟随董承。
董承大步流星穿过庭院来到前堂,抓起案几上的茶盏一饮而尽。
冰凉的茶水非但没能浇灭他的心头怒火,反而让他想起今日大朝时满朝受赏、唯独自己被冷落的场景。
只听“啪”的一声脆响,茶盏被他猛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凭什么?凭什么!”他喘着粗气,眼中喷着不甘的怒火,“自长安东归,我率大军拼死护卫,可是今日酬功,竟然没有我的份!”
他一屁股坐了下来,内心中充满了对天子的怨气。
河内太守张杨不过一介莽夫,只是奉密诏勤王就得了车骑将军!
卫尉周忠中途被西凉军俘虏,即使如此也能升任九卿之一少府!
至于董昭,他心中更是不屑,一个初来乍到的无根基之人,竟然成了侍中!
董承越想,心中的火气越大,鼻中喘着粗气呼哧呼哧的。随后他一拳砸在案几上,竹简哗啦啦的散落在地上。
“将军息怒。”孙俨见状,斟了杯新茶递上,声音压得极低,“或许...是因为先前那件事......”
话还未说完,董承就醒悟了过来,随即全身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本以为一直没有人追究行刺皇后之事,便是无人知晓此事,心中也就渐渐松懈了下来。
可经孙俨一提醒,他又觉得天子很可能已经知道了那件事情。
他眉头一皱:“可如果天子知晓此事,怎会无动于衷?这可是谋逆……”
他猛的闭嘴,差点咬破嘴唇。
若天子知情却隐忍不发,这份心机......想到天子年仅十五,他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孙俨一见,心中也是惧怕,硬着头皮道:“若天子知晓,必会安抚伏完和皇后,可自渡河后,天子也是在抵达安邑后才与皇后相会数面。
今日大朝中天子未赏将军,恐怕还是为在临河堡时将军带兵逼宫之事......”
董承神色稍缓,半晌才微微点头:“说得也是。看来天子虽说既往不咎,心里终究记着这笔账。”
“天子不过是十五岁的少年郎,最是记仇。”孙俨苦笑道,“将军当日确实做法欠妥......”
“要真是这样,那我就放心些了!”董承长吁一口气,抬起手擦拭了额头上的虚汗,“看来,还是我小瞧了他!”
话说完后,堂内一时陷入了沉寂。
“老爷!”董承的族人兼仆人董怀慌里慌张的跑了过来。
董承眉头微皱,不悦的瞪向董怀:“什么事?让你这么毛躁!”
董怀在厅外刹住脚,然后微躬着身子进入堂内,见孙俨也在顿时是欲言又止。
“哼!”董承瞥了一眼孙俨,见其正识趣的要退下,立即喝道:“你去何处?你是我最为信赖之人,有什么听不得的!”
稍后,他转头呵斥董怀:“说!到底有什么事?这么吞吞吐吐的!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你自去领十军棍!”
董怀见董承这么偏向孙俨,脸色一黯,随后上前低声道:“老……老爷,府外有一人自称姓胡,说是与老爷曾并肩作战抵御西凉军……”
董承闻听先是一愣,片刻之后便是脸色大变,训斥道:“糊涂!我何时与姓胡的并肩作战过?速把他赶走!”
“老爷……他真是这么说的,他还说您不见他定会后悔的!”董怀又上前一步辩解。
董承气急,恨铁不成钢的瞪着董怀:“他这么说,那你就不要这么说了!老爷我不认识这个人!”
看着董承要吃人的目光,董怀心头一颤,连忙告罪离去。
刚走至厅外,忽听董承叫道:“慢着!”
董承在厅内来回踱了几步,最后停了下来猛一咬牙:“把他带到密室,记住不准让任何人看到!”
“是,老爷!”董怀听后忙不迭的走了。
董怀走后,董承沉思片刻,有些不放心的向孙俨吩咐道:“你去外面守着,不准任何人靠近!”
“诺!”孙俨听后也是急忙离去。
董承眯起眼睛望着厅外远去的孙俨,半晌后,他走出客厅直奔府内的密室。
大约一刻钟后,就见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汉蒙着头,并在董怀的引领下进入了密室之内。
早已在密室之内等候的董承见状,嘴角一弯,不屑的冷笑:“没想到临河堡和茅津渡两战之后,你还是能侥幸逃脱,你可真是命硬!”
大汉听后并未生气,只是淡淡笑了笑:“咱要是不在了,今日怎能与安集将军叙旧?”
尤其在说到“安集将军”四字时,他故意加重了语气。
大汉不提安集将军还好,一提之下触及了董承心中的痛处,当即是眼露凶光的冷哼:“行了,废话你我之间就不用多说了,不过若此时我把你交出去,想必你会同李乐一般的下场吧!”
“你若真会如此,就不会在这个密室之内与咱相见了!”大汉轻蔑的一笑,随后摘掉头上的黑布露出了他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