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种到地里的娃娃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冰正在沸腾。

这是奥雷里亚诺上校在那个遥远的下午第一次接触到冰块的感受。

很多年以后,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人工智能也宛如冰块一般,炽热与寒意同在。人们既狂热地期待着智能带来的诸多惊喜,又恐惧着可能无法掌控的命运。

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开始正式使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个词以来,近70年间,人工智能历经了至少3次起落,从摇旗呐喊到陷入彷徨。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曾说,科学在一次又一次的葬礼中进步,但人工智能的高潮与低谷似乎等不到人类的凋零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

2010年前后,由于ImageNet等一系列学术亮点的出现,人工智能在学术界逐渐进入炽热期。2016年谷歌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2022年OpenAI(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发布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终于把这份火热传递给了大众。当生命用40多亿年的进化所形成的最高智慧大脑皮质被人工神经网络快速逼近,当几十亿人用50多年缔造的互联网数据被大语言模型用不到100天的时间吞噬(GPT-4的训练时间估算为90~100天),当我们生活中的电子产品都被冠以AI之名,如AI个人计算机、AI手机、AI汽车……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被人工智能“生命”(“硅基生命”)包围的时代。

炽热往往又伴随着寒意。2023年,如日中天的OpenAI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宫斗”大戏,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被解雇了。人们猜测其中原因可能有人类尚未准备好迎接通用人工智能的到来。

通用人工智能是什么样子?一个可以对话的机器目前来看远远不是人工智能的终点。所谓的强人工智能,要多强才算强?随着不同科技大佬的发声,具身智能的概念浮出了水面。这种智能体不仅拥有物理形态,还能与物理世界互动。有人干脆说,具身智能就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方法论还是一个发展阶段?具身智能会带来什么不同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可能要回到梦的起点,“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的那个遥远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