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三国演义21:董卓为什么敢收吕布当儿子,难道不怕死嘛

书爹张维,大家都知道吕布的大名,但是您知道吕布的出身吗?在史书中还真是一片空白。三国志和后汉书的吕布传中啊,对吕布的记载都是从吕布跟随丁原开始的,吕布的父母兄弟全都没有介绍,类似没有来历的就是关羽了。三国志吕布传中写王允以布周礼壮,见后皆那知。陈公说吕布壮士,善战无节。后汉书王允传中写肃卿布以剑客遇直壮见壮士剑客这三个称呼啊,怎么看吕布都是一个打手。再结合李肃对吕布的评价,勇而无谋,见利忘义,十有八九。吕布出身低围,因为不甘贫穷,铤而走险,做了强盗,亡命江湖,最后也因为黄巾乱世。投身军队,这一点说起来和关羽有点类似,但是关羽刷的是豪强,为了正义,而吕布就是单纯的为了钱财。我们之前讲了丁原的出身,他出身底层,但人品极为端正,一生为国效力,不必艰难。但凡他有一些,就不会有董卓什么事儿了,不然您琢磨呀,汉灵帝死的时候,他就被何进调入洛阳,有枪又有人,但是他从头到尾没有参与朝廷的内讧,知道董卓要废帝,才站出来说话。丁原人品端正,自然就得教育自己这个干儿子好好做人了。但问题是吕布这个人不信这些呀,虽然我叫你一声爹,那也是干的,本质上我们还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理想都是瞎扯,你得给我待遇呀。显然在这一方面。面丁原给的很不够,何止是不够啊,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交代吕布到底是什么官职,自己忙来忙去就是丁元身边的保镖罢了,而且丁元进入洛阳那么久也没有什么建树,再看看人家老董呼来喝去的那句顺我者昌,逆我者王何等的霸气,这就很对吕布的胃口。宴会之后,吕布就有了投靠董卓的想法啦,所以才有了温明园门口的左右横挑,没准就是去找李肃的。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李肃不但来了,还担来了宝马、玉带以及董卓的offer。吕布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工资更高,待遇更好的西凉集团,而且他还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先的决定,杀干爹丁原。只有杀死丁原,才能获得董卓彻底的信任,只有用丁原的脑袋,才能兑现他的工资待遇。吕布这个人是要里子不要面子,李义廉耻,这些啊,远远不如现今来得实在。当夜二经实分,吕布提刀径入丁原帐中,丁原正秉烛观书,见吕布知丁原问道,吾儿来有何事?吕布倒也坦诚,吾堂堂张无安肯为孺子湖这话说的是当真不要脸啊。任爸爸,是人家丁元逼你的吗?你不同意,你可以不叫啊。丁原也没生气,只是问道,凤贤何故变心?然后吕布一刀就砍下了丁原的脑袋。当真是人狠话不多,吕布杀起爹来呀,眼睛一闭一睁,手起刀落,干净利索。临了临了鼎原还叫吕布奉贤,都没想到儿子要杀他。说来也是讽刺,吕布自奉贤,奉贤就是侍奉仙人,而他却亲手杀了爸爸,虽然是干的,那也是爸爸呀。问题出在哪儿呢?他叫不不奉贤,就是不尊重仙人,这就太妙了。说回丁原,老丁估计还想听听,为什么吕布不想叫爸爸呢?想要开导一下他呢。现在影视剧总是很喜欢洗白吕布杀丁原这事儿,把丁原表现的很猥琐,当真是不讲武德。丁原是死于偷袭,人家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军功,要是光明正大的单挑还未必输呢,丁原一个忠臣。一个半夜读书的奋斗者,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死了,真是太可惜了。吕布杀完丁原之后,大呼左右丁远不仁,无以杀之,肯从武者在此,不从者自驱。下面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均是散骑大班,怎么没有人为丁原报仇呢?为什么大家都选择回家呢?为什么不愿意跟着吕布呢?这些兵都是丁原从并州带来的,待了那么久,大家想回家争来争去好处都是当官的士兵,都是送命的,现在官宣解散,能跑不跑,更待何时?次日,礼部带着救爸爸的脑袋来找李肃,李肃引荐董卓,董卓看着脑袋,又看看礼布,大喜,这着干儿子,这个世上可不多,当即白酒敬喝,酒席宴上。董卓给吕布先磕了一个卓金德将军,如旱苗之德,甘雨也,吕布受宠若惊,赶紧把董卓扶起来,自己跪倒在地,功若不弃,我请拜为义夫好了,才刚死了,旧爹新爹就来了。那么问题来了,董卓想不想收吕布这个干儿子呢?他就不忌讳吕布刚杀了丁原这事儿吗?当然忌讳了,可此情此景,他不得不收,他要是不收啊,就驳了吕布的面子,他招揽吕布这事不就办茶皮了吗?说到底呀,认干儿子这事儿,不是董卓心大,是吕布太不要脸,刚杀一个爸爸,再认一个新爸爸,正经人实在是办不出来这事儿啊。可以这么说,吕布的底线之低,让董卓也甘拜下风。那么吕布为什么能做到那么不要脸呢?首先。他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妻,死杀丁原这事儿他已经办了,不和董卓把关系锁死,他以后还怎么分不得人人戳他的脊梁骨啊。而且董卓只有两个女儿,正缺他这么一个好大儿,如果董爸爸也不小心挂了,就是一不小心。大家不要多想,吕布最疼爱爸爸了,所以不能让爸爸的财产落于外人之手,所以一切都是为了爸爸好啊。消灭了丁远,董卓的势力更大,自领钱将军师,钱将军也是官职,论军衔就是上将。这里再说明一下,军衔和官职是两回事儿,何进是大将军,但他也是上将衔儿。毕竟大汉的元帅只能是刘邦、韩信这些创业元老,然后又封亲弟弟董升为左将军、恶侯,封吕布为齐都尉中郎将、都亭侯。也就是说啊,吕布做了骑兵团中校团长,您可能就说了,为什么不给吕布更大的官儿呢?很简单,礼部毕竟是闲来的,等等太官就有内部矛盾了。此时李儒又劝董卓早定废立之际,董卓这次直接把开会地点设在了皇宫,会集宫廷,令余部将夹士千余,侍卫左右。当日太傅袁奎于百官皆道,酒过数旬,董卓按箭曰,今上按,若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以伊尹霍光故日废敌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这压根不是。商量就是通知啊,群臣慌步莫敢对,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一定会站出来,他谁呢?远绕别人不敢,他敢,他为什么敢呢?自恃三公的家族给他惯的,您可以说他勇敢,也可以说他吕莽不成熟,袁绍腰板那么一挺,君绍继位未及,并无识得入狱,废敌立数,非一盘而合。董卓还能怕他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我直,谁敢不从?汝是我之剑不利否?当即袁绍也拔剑而出,汝剑利,五剑何尝不利啊,这绝对是袁绍的巅峰时刻,正是丁袁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是又为。毕竟袁绍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废汉帝陈留见位,某董贼孟德献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