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词话:许文雨讲评本
- 王国维著 许文雨讲评
- 1445字
- 2022-12-07 18:06:28
词以境界①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①妙手造文,能使其纷沓之情思,为极自然之表现,望之不啻为真实之暴露,是即作者辛勤缔造之境界。若不符自然之理,妄有表现,此则幻想之果,难诣真境矣。故必真实始得谓之境界,必运思循乎自然之法则,始能造此境界。
有造境①,有写境②,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①按由创造之想象,缔造文学之境界,谓之造境。温采斯德(Winchester)曰:“创造之想象者,本经验中之分子,为自然之选择而组合之,使成新构之谓也。”
②写实之境,谓之写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①近刊冯延巳《阳春集笺》本载《鹊踏枝》(即《蝶恋花》)十四首,其第十二首(各本作欧阳修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毛稚黄曰:“永叔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又且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词林纪事》谓:“泪眼”二句,似本唐严恽诗“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意。
②《彊村丛书》本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中,《踏莎行》云:“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宋翔凤《乐府余论》云:“《苕溪渔隐丛话》曰:少游《踏莎行》,为郴州旅舍作也。黄山谷曰:此词高绝。但斜阳暮为重出,欲改斜阳为帘栊。范元实曰:只看孤馆闭春寒,似无帘栊。山谷曰:亭传虽未有帘栊,有亦无碍。范曰:词本摹写牢落之状,若曰帘栊,恐损初意。今《郴州志》竟改作斜阳度。余谓斜阳属日,暮属时,不为累,何必改。东坡‘回首斜阳暮’,美成‘雁背斜阳红欲暮’,可法也。按引东坡、美成语是也,分属日时,则尚欠明析。《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今作暮者俗)。是斜阳为日斜时,暮为日入时,言自日昃至暮,杜鹃之声,亦云苦矣。山谷未解暮字,遂生。”
③丁刊《全晋诗》卷六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苕溪渔隐丛话》卷三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又引蔡宽夫《诗话》评此二句云:“此其闲远自得之意,直若超然邈出宇宙之外。”
④金元好问《遗山文集》卷一,《颍亭留别诗》云:“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