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
- 陆和杰主编
- 708字
- 2021-12-02 16:35:26
第一章
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缘起与内涵解读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会议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路线图:第一步,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步,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三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在国家性法规、制度层面,确立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建设方向、重点任务。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简称《战略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
自此,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七大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在全国各地正式落地实施,各地区根据《实施意见》《战略规划》的指导要求,纷纷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特色、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现有基础制定精准落地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及系列实施意见,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特色化、多元化、绩效化、可持续化、高质量化发展的乡村建设之路,通过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实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全方位发展,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