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和政府:运输经济理论与应用
- (荷)伊瑞克·维尔赫夫 王雅璨 胡雅梅编著
- 2394字
- 2025-04-05 07:23:56
导论
运输经济问题对于关注市场福利经济分析、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家来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例如,1844年杜拍特在发展消费者剩余概念和确定纯公共物品的最优定价时运用了过桥的实例;1920年庇古在解释外部效应概念及相应低效率,以及推导最优的矫正性外部性定价原则(即“庇古税”)时运用了拥堵道路的案例;1960年科斯阐明了造成外部性的行为主体和受害者之间进行讨价还价可以导致一个有效率的结果,无须任何政府干预,他举的一个例子就是火车驶过时产生的火花可能导致附近农民的农作物起火;1970年阿克洛夫发表了一篇具有开创性的文章,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市场失灵,他考虑的就是一个既有高质量车又有低质量车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所谓的“柠檬市场”)。
运输经济问题经常被用来说明市场失灵及政府干预的一般经济原理,这并非巧合。运输几乎是所有经济体的基本要素。如果没有服务商之间的贸易,社会的福利不可能达到当前的水平,而如果没有运输,则大多数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贸易根本不可能发生。同时,运输市场又经常是扭曲的,这就使得关于运输市场失灵的经济学研究变成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对它的兴趣与探讨经常超出运输市场自身的边界。运转失灵的运输市场可能对一个经济体中的几乎所有其他市场产生剧烈的影响。此外,人们在举例说明一般性的经济洞见时乐于使用运输领域的实例,还因为这些例子往往很有趣。大多数人每天都亲自参与到运输市场中来,因此很容易理解所举的例子。
鉴于运输经济理论非常重要,同时各国在应用运输经济理论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空间经济系和中国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的教师合作,联合编著了《市场和政府:运输经济理论与应用》一书。本书在荷兰著名交通运输经济学家伊瑞克·维尔赫夫的英文课程资料基础上扩展与编著而成,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的王雅璨负责编著第一章与第七章,曹志刚负责编著第二章,周辉宇负责编著第三章,周辉宇与李红昌负责编著第四章,焦敬娟负责编著第五章,陈佩虹负责编著第六章,胡雅梅负责统校与定稿。在此过程中,亨瑞·德赫鲁特、伊瑞克·派尔斯、皮耶特·里特维德、汉克·范亨特对本书英文初稿提出富有启发的建议,耿可心、王昱、宋诗羽、贾思琦、苏端、詹紫琳、孟欣童、王琦珀、仲维晴在校对文稿、整理案例分析资料方面提供了帮助,对他们的贡献表示感谢。当然,本书由作者负责。
事实上,大多数读者可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本书讨论的这些问题,即交通拥堵、铁路运输和航空的市场失灵带来的问题。经济学对上述问题给出了许多解释,然而,并不是所有读者在开始学习经济学时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本书的目的是介绍标准的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工具如何分析市场失灵,以及如何从这些分析中得出政策结论。因此,本书旨在将经济理论用于分析具体的现实生活问题,并洞察市场和政府间的一般关系,特别是通过分析外部效应、自然垄断和寡头垄断来理解市场失灵。本书将讨论: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自由市场不会导致经济上有效的结果;哪些因素造成了市场失灵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政府面对此类市场失灵时该如何应对;如何用经济方法判断各种可能的干预措施的效率。本书将关注现实中随着市场失灵管制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它们可能会妨碍标准化的现有政策工具在解决市场失灵上的适用性。本书探讨这些话题,是因为笔者对其充满了直接的内在的兴趣,并致力于借此表明如何用经济方法分析类似的复杂问题,而这些方法对于解决运输领域以外的问题也是大有用处的。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解释了从经济学视角来看为什么需要,以及如何将拥堵道路看作一个具体的常见的市场失灵现象,这种现象是由外部成本引起的。本章将讨论这类市场的自由市场均衡结果,并将其与经济最优均衡结果进行比较。进而,还将讨论如何通过定价政策来实现这种最优结果。最后,本章分析了一个看起来存在矛盾的重要问题——为什么经济有效(福利最大化)的政策在民主社会中往往难以实施。
第二章进一步探讨了一些实际的交通问题,它们可能会使得人们无法完全地直接将理论模型的洞见运用到实际的政策制定中去。本章探讨为什么在面对交通拥堵时,仅用道路定价这种“经济”手段通常不足以达到完全最优,主要借助需求导向的定价政策和供给导向的道路容量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阐释。本章还将讨论所谓“次优”定价的种种经济细节,这种定价往往更符合实际,但严格来说并不完美。
第三章将考虑网络运营商追求的其他不同目标如何影响其使用的定价规则,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结果。首先,本章关注以下问题:道路私有化是不是一个经济上有吸引力的方法,可以用来应对道路拥堵问题。本章将说明为什么私有化并不总是应对低效率的“神奇疗法”,这有时与人们的信条背道而驰。其次,本章说明公共机构也可能追求与整体社会期望不相符的目标。特别的,本章讨论税收竞争的主题,当不同政府代表不同人群而税基重叠时,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竞争。由于运输显然涉及移动的行为人,因此,税收竞争变得重要的可能性是远远超出想象的。
第四章考察交通运输中除外部性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市场失灵,这类市场失灵是市场势力造成的。本章将讨论自然垄断(铁路领域)和寡头垄断(航空领域)的实际案例。笔者既重视识别那些造成市场势力的根本经济原因,也重视推演经济政策的含义。鉴于此,这些市场中的实际政策被加以评估,如简要讨论荷兰在铁路政策方面的经验和各国在航空市场放松管制方面的经验。
第五章进行实证研究,讨论对没有可观测市场价格的物品进行经济赋值的实证方法,以出行时间为例。
第六章探讨政府为评估潜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而采用的一项重要技术——成本—效益分析法。这个方法尽管看起来简单,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陷阱,经济学家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这一点。
第七章探讨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与其在交通出行领域的应用,分析人们出行行为中可能存在的偏差,探讨如何将行为经济学理论运用到交通政策的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