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金融:概念 体系 案例
- 果怀恩
- 2398字
- 2025-03-31 17:06:02
2.3 发展方向
1. 第三方支付机构回归“支付”本位
截至2016年,第三方支付渗透了互联网金融的各个领域,其许多业务游走于政策监管的边缘。例如,许多P2P网络借贷平台对外宣称将客户资金托付给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存管/托管,来宣传投资的安全性。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
➤ “互联网支付应始终坚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
➤ “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
2015年12月,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
➤ “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
➤ “支付机构不得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证券、保险、信贷、融资、理财、担保、信托、货币兑换、现金存取等业务。”
➤ 个人支付账户根据实名制验证程度分为I、II、III三类支付账户,规定如下(如图2-12所示)。

图2-12 三类账户规定与实名验证案例
➤ “支付机构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
上述规定的意图是让第三方支付机构去除资金沉淀与清算功能,回归小额的纯支付管道,例如,放弃第三方存管/托管的业务,仅作为用户支付的渠道。但在实践中,资金存管/托管业务由于要求高、利润薄,很多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热情不高,所以有一些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合作开展“联合存管”,支付机构提供账户系统、支付结算、数据运营等服务,银行则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开立资金存管账户,按独立存管专户进行监管,对相关业务进行备案管理。
案例链接
2016年8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有3点值得引起注意。
首先,文件对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进行了定义,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存管人接受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委托,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网络借贷资金专用账户的开立与销户、资金保管、资金清算、账务核对、信息披露等职责”的业务。
其次,文件提出存管银行“应对客户资金履行监督责任,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不得委托网贷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代开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结算资金账户”,即否定了本章所讲述的“联合存管”模式。
最后,文件提出“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中,除必要的披露和监管要求外,委托人不得用‘存管人’做公开营销宣传”,即现在各P2P平台都不能宣传“我们的资金存管在××银行,因此很安全”。
考虑到此文件只是意见稿,因此只提供参考作用。
(消息来源:澎湃新闻)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对于规定中“不超过5000元”的解释是国内代表性支付机构在2014年网络支付业务中,使用支付账户余额进行各类消费、转账、理财的80.12%的个人客户在2014年全年累计付款额不超过5000元,因此支付机构的小额支付业务实际上没有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安全与效率本身是矛盾的。银行支付对应大额安全,第三方支付对应小额便利,这是互联网支付稳定发展的保证。
2. 第三方支付业务对银联的冲击
(1)银联的角色
中国银联是指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其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银联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线上、线下的通道费。以其线下收单业务为例,实行“721”分成制度(70%归发卡行,20%归收单机构,10%归银联),这也是银联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本书针对互联网金融来教学,因此这里主要讨论第三方支付对于银联线上业务通道费收入的影响。
(2)“虚拟账户”的影响
虚拟账户模式下第三方支付的网络支付业务,可以选择绕开银联的清算系统,直连建立了合作关系的银行(支付宝、财付通等议价能力强的主流支付机构一般通过和个别银行谈判建立低费率直连通道。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向主要银行支付的手续费大约在0.1%,远远低于银联网络内的0.3%)。
(3)“网联”的出现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连接多家银行系统,变相开展跨行清算业务。这是否意味着银联将得以插手线上支付业务,从中分一杯羹?不一定!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提出符合要求的机构可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在中国境内从事银行卡清算业务。这意味着在中国清算市场银联一家独大13年的局面被打破,中国银联将告别垄断时代。
2016年8月,媒体报道由央行牵头成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参与筹建的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简称“网联”)的整体方案框架已经成型并获央行通过,当时计划2016年年底建成。据报道,网联在功能上与银联类似,但主要针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网络支付业务以及为支付机构服务的业务,满足网络支付跨行资金清算处理的需求。
网联的出现是央行准备切断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模式,使支付和清算独立开来的信号。从效率的角度考虑,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网联一点接入,即可接入所有银行,可大幅度缓解支付机构独立建设清算系统的成本问题(参考前面的“通用网关”)。网联为所有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同样标准的服务,抹平了支付企业之间实力差异带来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不同的问题,实现了整个互联网支付清算体系效率和安全的平衡,也为客户备付金统一存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网联未来可能会成为银联最大的对手。但业内有一种看法认为,目前支付宝、财付通等主流支付机构凭借其自身地位,可和各银行自行商议有利的费率;而银联的价位制定则有政府参与指导,且所有银行、支付机构一视同仁,如果不能够掌握足够的议价能力,争取到优惠的费率来吸引主流支付机构,那么网联就难以发展壮大。
请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第三方支付VS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是两个经常被同时提及且容易被混淆的概念。本视频案例以移动支付为核心,讲述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方支付VS移动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