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二 财政税收月度形势分析

第一季度财税形势分析

·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形势严峻

·财政支出仍然较大

·寻找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特别是鼓励创新、创造新财源,对于财政的可持续运行至关重要

·应从提高财政资金效率着手,特别是进一步提高财政治理水平

2014年第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3%,但增速逐月回落,财政收入形势严峻,财政支出压力仍然较大。国家正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财政的全力保障。保证财政的平稳运行,改善财政治理,为深化改革提供必要支撑,是未来一段时期内财税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 第一季度财政运行基本情况

1~3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为35026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为15545亿元,同比增长6.4%;地方本级收入为19481亿元,同比增长11.8%。全国财政支出30432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中央本级支出4385亿元,同比增长8.4%;地方财政支出26047亿元,同比增长13.3%。

二 第一季度财政运行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长乏力1~3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速逐月递减,分别为13%、8.2%和5.2%(见图1)。

1~3月,国内增值税收入为7594亿元,同比增长9.4%,但剔除“营改增”因素,同口径增长仅4.8%。2013年第一季度国内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5.2%。国内增值税收入是一个与宏观经济面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其增速是经济增长放缓的直接结果。

1~3月,营业税收入为4765亿元,同比增长4.2%,剔除“营改增”因素,同口径增长10.9%。2013年第一季度营业税收入同比增长14.0%。营业税收入增长回落情况与增值税相似,进一步说明了经济增长放缓对税收收入的冲击。

1~3月,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为3328亿元,同比增长12.2%;关税收入为665亿元,同比增长17.5%。进口环节税收增长较快虽有2013年同期进口环节税收大幅下降达28.5%的因素,但也反映出国内经济增长仍有一定支撑力。

1~3月,企业所得税收入为5663亿元,同比增长8.9%,主要受企业效益下滑、企业利润增长放缓的影响。

第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速虽达到9.3%,高于2013年同期的6.9%,但第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速逐月递减,特别是3月份增速仅为5.2%,说明财政收入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图1 1~3月份财政收入增速趋势

(二)财政支出压力仍然较大

1~3月,农林水支出2753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23亿元,同比增长14.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172亿元,同比增长26.4%;教育支出4356亿元,同比增长14%;科学技术支出663亿元,同比增长3.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77亿元,同比增长5.8%;住房保障支出611亿元,同比增长3.7%;交通运输支出1497亿元,同比增长3.8%;城乡社区支出2542亿元,同比增长17.7%。

1~3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2.6%,与2013年同期的12.1%大致持平。增速较快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中有诸多属于刚性支出,这也反映出未来财政支出的压力。

三 对第一季度财政收支运行情况的分析与未来展望

(一)财政压力对财税改革的可能影响需要充分考虑

充足的财政收入,可以保证财税改革的顺利进行。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回落到7.4%。经济增长放缓已体现在财政收入上。如何遏止财政收入逐月增速的势头,是未来一段时期内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

社保医疗等刚性支出的压力需靠一定的财政收入增速才能缓解。各类改革所带来的支出压力仍然不能小觑。例如,公务车改革,短期内因司机补偿支出,不仅难以节约开支,反而可能扩大支出。人员经费的欠账,包括公务员工资以及与公务员工资关联的数千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上涨压力,都需可靠的财政收入加以支撑。

目前,房地产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与居民收入水平脱节的高房价,已成为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房价也不利于社会资金投入各种亟待创新的产业。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来看,这种状况亟待改变。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地方政府收入(包括营业税等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关系密切,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偿还关系密切。因此,房地产行业改变之中可能释放的风险,不能不小心应对。

寻找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特别是鼓励创新、创造新财源,对于财政的可持续运行至关重要。政府收入的取得,应更多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形势。

(二)提高财政资金效率,改善财政治理水平

2014年中国财政预算赤字达1.3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但从2.1%的赤字率来看,仍保持在与2013年同样的水平上。这反映出中国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财政政策既不进一步扩张,也不进一步紧缩。

在财政赤字率不进一步提高的前提之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是一个重要问题。时下,应从提高财政资金效率着手,特别是进一步提高财政治理水平,减少财政支出中的各种浪费现象。这不仅仅指财政拨款占比较低的“三公经费”。各种项目支出的绩效需特别加以审视。最近,全国在清理办公用房。其成果要巩固,就必须将清理出来的办公用房加以综合利用。现实中,有办公用房富余的机构单位,也有在租房的单位,如能兼顾办公地点的便利性,结合办公需要,对富余的办公费用加以调剂使用,则可节约大量财政资金。

进一步理顺财政与国库的关系,提高国库现金管理水平,盘活财政资金存量,也可以为财政改革提供财力支持。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应更加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注意避免各种名目的财政补贴(如财政资金奖励等)干扰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这既可以减少财政支出压力,也可以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执笔人: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