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ES月度经济分析报告(2014)
- 高培勇 夏杰长
- 1828字
- 2025-03-31 03:44:11
十二月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增长目标基本实现,企业利润下滑昭示经济低迷加剧
·投资增速继续下滑,城镇就业人员增幅下降将抑制住宅投资
·消费需求略有回升,但居民收入趋缓的抑制作用渐显
·CPI指数略有回升,但走势疲弱态势更加明显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实际增长7.4%,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7.3%,与第三季度持平,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不过,工业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尽管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分别高于10月份和11月份0.2个和0.7个百分点,但仍然在8.0%以下低位徘徊。从7月份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持续滑落,1~11月累计只有5.3%,比1~10月进一步降低1.4个百分点,预计2014年全年只能勉强维持在5.0%左右。由于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3%,即使考虑到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1.9%的增速,利润总额的增速也仍然慢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特别是2014年第二季度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下滑进一步加剧,更是大幅低于同期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见图1)。这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经济仍然处于经济周期的不景气阶段。同时,考虑到经济增速正在逐渐逼近7.0%的关口,出台更加宽松的宏观调控措施仍是非常迫切的。
图1 2000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4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累计增速
2014年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比1~11月下降0.1百分点。从产业角度看,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受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下降较多的影响,不过,第一产业投资增速提升幅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第三产业投资的不利影响。从行业来看,1~12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与1~11月持平,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却比1~11月继续下滑1.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行业投资也下滑了0.3个百分点,成为影响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放缓的主要方面。由于经济调整导致的城镇就业人数的增加速度在放缓,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特别是住宅开发投资增速仍然难有明显的回升。事实上,2010~2014年,年末城镇就业人员增加数在持续减少,并且降幅也呈逐渐扩大之势,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每年增加的城镇就业人员数降幅分别达到3.1%、4.2%和5.9%。城镇就业人员数增速的放缓,将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产生持续的不利影响,这需要适度扩大政府主导的投资支出,以对冲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过快下滑可能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带来的风险。图2是1997~2014年城镇就业人员增加数与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2 1997~2014年城镇就业人员增加数与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注:年末城镇就业人员增加数等于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减去从城镇岗位退休的人员。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9%,又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维持了11月份以来的回升态势。不过,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化妆品和日用品等生活用品增速开始出现下滑,反之,文化办公用品和汽车等项目消费增速出现了明显反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通信器材和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速则延续了上月以来的升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餐饮收入和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上月提高0.3个和0.5个百分点,回升幅度较上月有所扩大,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央反腐和整顿吏治对消费增速带来的短期影响逐渐得到消解。社会消费需求的回升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短期内社会消费有望保持相对稳定。但是,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不仅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量增速在逐渐放缓,而且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也由上年的7.0%下降到6.8%,简单依靠居民收入的提高来扩大消费需求存在难度,仍然应将调控重点放在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方面,引导居民适度降低储蓄率及合理增加消费。2000~201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见图3。
图3 2000~201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2014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基本维持了低速增长的态势(见图4)。分项目看,除了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涨幅比上月有所提高外,其他项目价格涨幅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食品价格涨幅的上涨主要是受到鲜菜价格7.2%的较大涨幅所致,食品类中的其他项目价格涨幅都比上月有所回落。同时,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降幅继续扩大,12月份同比下降了3.3%。再考虑到出口维持低速增长、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和消费需求难以有效扩大这些因素,我国物价总体呈现偏弱的走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难以明显改变。因此,物价疲弱即使不能成为当下货币政策亟须操作和治理的目标,至少也为积极的货币政策打开了足够的操作空间。
图4 CPI和PPI涨幅
(执笔人:吕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