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稳中趋落,表明经济内在的复杂调整远未结束

·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受其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波动加大

·消费表现平稳,但应警惕投资过度波动产生的关联效应

·物价走势相对平稳,但结构分化特征明显

7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较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经济出现稳中趋落态势(见图1)。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回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上年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较高导致的基数效应,二是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滑。总体来看,由于上半年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上升至11.4%,而且工业原料价格的持续下滑为下游加工企业打开了利润空间,工业企业存在着扩大生产的冲动。然而,由于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清淡影响了房地产投资乃至制造业投资,工业生产仍将在较窄的区间内波动。为了维持一定的增长率,宏观调控仍将重在定向宽松,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工业生产的稳定运行,但这种政策效应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递减。因此,仍然需要警惕工业生产波动向下乃至突破下限的可能性。

图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

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0%,较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1~6月份的14.1%回落到13.7%,制造业投资增速则由14.8%回落到14.6%。而且,房地产开投资自进入2014年以来,增速已经连续7个月份呈现逐月下滑趋势(见图2)。尽管我国经过连续两年多的持续调整,经济内在收缩的程度在趋弱,企业盈利水平在逐渐恢复,但是仍然缺乏投资增长的热点,制约了经济主体的投资热情,而对于房地产市场走势乃至与之相关联的金融风险的担忧也对投资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图2 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累计增速变化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2%,较6月份略低0.2个百分点(见图3)。分项目看,粮油食品和饮料烟酒的零售额增速由6月份的12.4%下滑到10.2%,金银珠宝零售额的降幅则由6月份的-0.2%进一步扩大到-11.7%,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回落有一定影响;其他项目零售额增速表现得都较为平稳。消费相对投资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有利于稳定经济运行;但是,居民消费对社会投资活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投资的过度波动在超出一定临界点时,也会对消费明显影响。同时,正在积极推进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展开,它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正在发酵,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到部分行业的重新洗牌,居民消费究竟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冲击也有待观察。

图3 消费和投资增速的相关走势

图4 CPI与PPI月度涨幅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与6月份持平(见图4)。7月份八大类消费品的同比涨幅也都与6月份基本持平。从小类来看,除粮食、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继续保持了较大的涨幅外,蛋类产品价格环比和同比的涨幅都出现了较大的跃升,成为CPI中新的涨价因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虽然环比仍然出现了0.1%的下降,但是同比降幅已由6月份的-1.1%收窄到了7月份的-0.9%,结构性通货紧缩程度有所缓解。应该说,当前社会需求的相对疲弱有效地抑制了物价的过快上行,但是物价变动的结构性特征依然突出,即那些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缓慢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依然维持向上运行趋势,如食品和劳务等项目。不过,物价水平的结构性上涨不应成为束缚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

(执笔人:吕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