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年有养:农村贫困老人扶持政策评估及建议
- 唐丽霞 姜亚勤 赵文杰
- 4398字
- 2025-03-31 03:42:55
四 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典型案例访谈以及观察法等。
1.文献研究
为充分了解目前有关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的研究进展,为研究工作提供可行的指导并形成研究框架,本研究进行了大量文献搜集和整理工作。通过搜集国内有关老年人经济收入、健康与疾病、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文献,并结合现有农村老年人相关政策,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政策进行综述。文献梳理的具体内容包括老年人贫困标准的界定和数量测算、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困难、老年人贫困的主要原因、现有政策评价等。
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大学生返乡,对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共计发放老年人调查问卷2280份,收回有效问卷1288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家庭基本信息、日常生活状况、看病就医情况、子女和孙子女赡养、政策受益情况等,以此掌握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困难及需求等,特别是关注高龄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及女性老人等群体,分析导致其贫困的因素。同时,本研究还对连片特困地区典型的贫困村进行调查,了解村庄基本情况,为深入分析连片特困地区的情况提供资料。
3.典型案例访谈
为详细了解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困境,研究团队使用质性访谈方法,在陕西、宁夏、江西、广西等多个省份的贫困地区对典型案例开展焦点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度访谈,对连片特困地区的典型贫困老年人进行细致了解,搜集有关其经济来源、生活状况、子女赡养以及享有政策资源的情况,以便用于定性分析并为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4.主要知情人访谈
为了对政策实施情况和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总体情况有所了解,研究团队还针对相关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熟悉当地情况的村民等进行访谈,了解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现有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对改善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政策建议等。以此为重要参考开展政策评估,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5.小组访谈
研究过程中,除了对老年人和村干部等进行访谈外,研究团队还关注老年人生活环境中的子女、亲戚、邻居、朋友等,对老年人日常社会交往和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群进行访谈,了解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家庭支持、社会关系等情况。小组访谈将老年人及其子女、邻里等纳入其中,同时分析不同类型的人物可能给予老年人的支持情况。
6.观察法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通过观察法获取有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信息,了解其生计状况。研究团队在实地调查过程中,重点关注老年人的住房、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精神面貌等,通过观察了解老年人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并结合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进行深入了解。
在大量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借助于SPSS20.0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老年人经济状况、生活状况、看病就医、获取政策资源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并结合案例研究进行研究报告的撰写。
当然,本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主要在连片特困地区对农村贫困老年人进行调查,并未对非贫困地区老年人的状况进行调查,针对这一不足,笔者在文章中引用他人的研究发现与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状况进行比较。其次,本研究并未对连片特困地区的人口结构、人均收入、外出务工情况进行系统调查,也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进行支持,针对这一不足,笔者在文章中通过案例呈现调查村庄的情况进行补充说明。
(二)重要概念界定与说明
本研究对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如下界定。
老年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本研究将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界定为老年人[1]。
人口老龄化:本研究采纳联合国的标准,即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
贫困老年人:对于贫困的标准目前有多种划分方式,各种标准关注的重点有较大差异,本研究所设定的老年人贫困标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符合所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另一类是虽然未获得最低生活保障,但缺乏子女赡养且未能得到正式社会保障制度有效支持,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在本研究中,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总体生活状况,而案例访谈则重点选择的是该区域的贫困老年人。
(三)研究地点与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等方式进行资料信息收集。
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大学生寒假返乡期间进行,所覆盖的范围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18个省份(其中涉及中部地区省份6个,西部地区省份12个)的62个县,共计123个村。问卷分为村级问卷和老年人个人问卷,通过对村干部和老年人的调查获取有关老年人家庭收入、生活、娱乐、医疗、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信息。
半结构访谈选取国家重点扶贫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具体调研地点信息如表1-1。
表1-1 实地研究地点

本研究所确定的6个县都位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或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县;同时兼顾不同地区间的区位分布,涵盖了南、北方和东、中、西部省份;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也体现不同特色,包括北方旱作农业、南方热带农业生产区、半农半牧地区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老年人及其亲友等的访谈,获取大量一手信息,为进一步分析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生存现状及发展需求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
(四)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1。

图1-1 本研究的具体技术路线
(五)研究过程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前期研究方案设计及其细化、文献梳理与政策回顾、大学生返乡调研问卷设计、招募调研员并开展大学生返乡调研、问卷回收与录入、对六省区农村贫困老年人进行访谈并整理典型案例、调研资料汇总、撰写报告等。
1.研究设计、文献梳理与政策回顾
在2012年9月至11月,通过文献研究,对关于中国农村老年人概况、中国农村贫困情况、中国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了解和借鉴已有研究进展情况,明确具体的研究空间,形成初步的研究设计,并完成了中国农村贫困老年人研究综述初稿。同时,还进行了政策梳理工作,对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相关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五保供养政策、社会救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制度等政策的具体政策文本、实施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和评述,形成中国农村贫困老年人社会保障政策梳理报告初稿。
通过上述工作,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本研究的研究空间,提出了研究问题,形成了最终的研究思路和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并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的立项工作。
2.大学生返乡调查问卷设计
2012年11月至12月,基于文献综述与政策回顾,经反复讨论和修改,形成了一套大学生返乡调查问卷,包括“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以下称“老年人问卷”)和“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生存状况与救济政策实施状况调查村级问卷”(以下称“村级问卷”)。
其中,老年人问卷的设计,参考了以往关于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研究,问卷涵盖了农村老年人贫困的各方面因素、具体的操作化指标以及对现有政策问题的反馈等,共分为基本人口信息、经济状况、健康和疾病状况、生活方式、居住安排及子女赡养、社会交往与非正式支持、主观福利、安全意识与隐患、政策和需求九个方面。村级问卷的设计则以总体了解被调查村的相关方面情况为目的,内容包括了村庄人口基本状况、地理环境、经济社会条件、与老年人相关的文娱设施、基础设施等。
3.调研员招募和组织大学生返乡调查
2012年12月,针对此项问卷调查招募了调研员。此次调研员通过中国农业大学网站进行了公开招募,规定了调研员的家乡必须为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通过严格筛选,共招募符合条件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76人,覆盖了全部14个连片特困地区。每位调研员负责完成老年人问卷30份,村级问卷1份,共计发放老年人问卷2280份,村级问卷76份。本项目对调研员进行了4小时的培训,对本次调研的目的和意义、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问卷中的选项解释、注意事项等一一进行了说明,并以调研手册的形式给予指导,从而保证调研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调研任务。
其中,本项目制定的调研手册附有2012年6月国家公布的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分县名单,明确规定招募的大学生本人必须来自以上14个片区的农村。同时,调研手册还对在问卷执行过程中问卷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必须为贫困老年人等做了详细规定。为确保问卷的质量及有效性,要求调研员务必填写“被调查者联系方式”一栏,以便于对所填的问卷进行一定比例抽样的电话回访。以下为调研手册部分要求。
调研地点:调研地点必须为属于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个片区,680个县的农村。
调研对象选择有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求被调查对象为60岁以上的农村贫困老年人,其中60—70岁、70—80岁、8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应相当。
第二,一个家庭只允许做一份问卷,有多位老年人的家庭则只能选择一位老年人作为调研对象。
第三,要注意被调研对象的性别比例均衡,尽量做到男女比例1:1。
第四,被调研对象必须为贫困老年人或者贫困家庭的老年人,具体对象选择可询问本村村干部或亲戚朋友。
4.问卷回收与录入
2013年2月,对此前发放的问卷进行了回收,76名调查员中共有53人交回问卷共计1490份,剔除未完成和不合格的问卷,回收老年人有效问卷1288份,村级有效问卷43份。问卷录入工作在2013年3月进行,在问卷录入完成之后,研究小组成员对数据库进行了描述分析和交叉分析,得出了问卷调研中发现的基本结论,形成了数据报告。
5.典型村庄和案例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研究小组成员在2013年1月前往云南省临沧州进行调研,调查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贫困老年人的生存状况,此次调研共做问卷15份,其中包括8份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访谈。2013年7月底至8月初,我们选派主要由硕士生、博士生组成的调研小组,分3组分别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和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进行典型村庄调研和贫困老年人的深度访谈,共收集典型案例60余个,调查了20多个典型村庄。2013年8月中旬,调研小组前往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进行调研,收集到9个典型案例。2013年9月初,调研小组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进行调研,共收集8个典型案例。调研员在调研中本着尊重老年人、还原事实的原则,对每位老年人均进行了不少于1个小时的访谈并整理了近20万字的案例访谈纪要,呈现了农村贫困地区老年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6.资料汇总与报告撰写
2013年9月至11月,研究小组成员对问卷调查数据、典型案例访谈资料等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分析,经过多次讨论,形成调研报告基本框架和思路,并着手撰写调研报告。2014年1月至7月,研究团队在征询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调研报告初稿,并再次征集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于2014年12月对调研报告进行了修改。
[1] 本研究虽然对老年人和贫困老年人进行了概念界定,但在实地调查中,研究团队选取的调查对象不仅仅包括贫困老年人,而是将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老年人都纳入调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