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先猜一个谜语吧

小朋友们,有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当灯、月、春、人都凑到一起时,是什么节日呢?

是的,是元宵节。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想想明代大才子唐伯虎写的《元宵》诗就明白了,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元宵节=上元节

元宵节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又被称为上元节。

在元宵节这天,一家老少会聚在一起赏月、吃元宵,还会出门看花灯、猜灯谜、欣赏舞狮舞龙,总之,这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日子。

元宵节的名字

在古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夜晚被称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在汉代时,汉文帝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据说,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创建历法时,把这个节日确定为了“重要节日”。

为什么要挂彩灯

为什么要在元宵节当天挂彩灯呢,你们可能会感觉疑惑不解,那就来看看这个传说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猎人,无意中射死了一只天上的神鸟。玉皇大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命天兵天将在正月十五那天放火,要烧毁人间。

玉皇大帝的女儿知道后,赶忙把这个消息传到人间。人们非常害怕,急忙想办法,最终,他们决定,在正月十五那天挂上红灯笼,同时点燃爆竹,这样一来,天兵天将看到人间一片红光,就会以为人间已经燃起熊熊大火,就不会再放火了。

就这样,人们保住了性命和房屋,而挂红灯笼的这个习俗也被传承下来,并慢慢演变为挂彩灯了。

猜灯谜

除了吃元宵,你们还会参与其他许多好玩的习俗,比如,猜灯谜。猜灯谜是从南宋开始的,每年的正月十五,宋代人把写好谜语的纸条贴在花灯上,然后把灯笼挂在大街小巷。晚上,人们走出家门,一边观赏彩灯,一边转动脑筋猜谜,猜中的人会获得小奖励。这个习俗不仅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还表现了人类的智慧。

古人怎么放假

小朋友们,不要以为只有你们有节假日,古人也是有节假日的,也要度假。元宵节这天,汉代人要休假一日,唐代人休假三日,宋代人休假五日,明代人最幸福,要休假整整十日!

古时候,女性平时是不能随便出门的,但是,在元宵节的晚上,却可以出来逛街、看花灯,可见,古人对元宵节多么重视。

古诗词里的元宵节

京都元夕

金·元好问

(xuàn)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注释:女人们穿着盛装画着彩妆四处看灯,街道上的灯影中追闹着小孩子。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能做什么呢?也跟着游人一起欢声笑语。

小讨论:古代的元宵节多么欢乐啊,连内向的诗人都忍不住跟着游人一起看灯,一起叽叽喳喳地猜灯谜了,真令人向往啊。

吃元宵

在元宵节当天,有一种传统美食不可错过,它就是元宵,也叫汤圆。汤圆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还叫浮元子,后来改了名字,南方做的叫“汤圆”,北方滚的叫“元宵”。之所以要吃元宵,是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的,寓意着团圆美满。

动动手,我们一起来过节吧

瞧,你们会做元宵吗?

来试一试吧!

① 把糯米面揉成面团

② 把面团揉按成扁圆的面片

③把芝麻馅捏成小球

④ 把面皮四面收拢

⑤ 把芝麻馅放入面皮中

⑥把面皮收紧,搓成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