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王兴林先生
王兴林(1915—2004),著名书法家、作家,陕西省泾阳县白王崔黄村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泾阳县文化馆馆长,退休后为省书法协会、省于体书法学会、省老年书画家学会、泾阳老年书画家学会会员及会长。
先生自幼酷爱书法,农耕或商贾之余,忙里偷闲临帖学字,研习书法艺术,他经常与爱好书法同仁交流,书法造诣达到极高之境。他除习书法外,还特别喜爱文学。在县文化馆工作期间,工作闲余读书看报,练书法成为每日必修。退休后,数年笔耕不辍,耄耋之年仍不忌年事已高发挥余热,挖掘搜救地方史,亲自组织编撰出版《泾阳史话》《泾阳史话续集》《泾阳当代名家书画选粹》《王兴林书法作品集》四部书籍,奉献家山至逝。
先生文风醇厚,书法艺术朴实,德艺双馨,实力享誉省内外,可先生戒骄戒躁,从不虚张,踏实做人,诚信结友,深得亲朋挚友同志尊敬。1995年,先生九十华诞,省、市、县、镇数百文朋诗友、书画界名流慕名前来为先生庆寿。来宾中,中国书协前副主席、省书协主席、著名书法评论家、书法家钟明善先生在祝寿贺词中赞叹王老德行时说:“王老如一头沉稳的‘秦川牛’,默默无闻地耕耘,为社会只求奉劳,不求回报,不计名利……”从泾阳文化馆直接奉调省委机关的泾阳籍著名书法家、王老的关门弟子张鸿钧先生在寿庆致辞中赞叹“王老好比‘泾阳塔’,建造的地方偏远,叹惜‘塔’和‘先生’生不逢地,仅处泾河边一小县城……”以上两人评语,虽属比喻,但无不映射出泾河谷口、仲山脚下王兴林老人的精神魂魄与艺术魅力,更说出了城乡文化巨大的地域差别。
近日,大西安已将泾阳半壁河山接纳代管。闲暇茶余,余观客厅王老和先父同为泾阳县政协委员时,先生赠书的中堂对联墨宝,感慨万千!静观细品王老遗墨,端庄大方、刚中见柔,瘦挺秀美、流畅潇洒,笔走龙蛇、妙法合度,更能看到先生当年运笔功力和书风。先生早年临帖就恪守“先师古而造化”,力挺传统精髓,难怪先生早年就在当地独成流派,形成许多追随者群体。观赏先生遗墨余瞎猜乱测,可能随着大西安的一步步临近,原来偏远的明代万历年遗存的全国砖塔之最,已受到政府和人们的重视,那王老九十华诞之比喻,能否随着“塔尊贵”而其书艺人品更被各界人们认可呢?
期盼!逝者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