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菲定律
- (英)理查德·罗宾逊
- 2338字
- 2021-03-29 08:50:59
拼图游戏
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像完成一幅拼图:要先观察图块,然后把它们和盒子上的导图相对照,接下来试着将图块拼到一起。对于我们的思维拼图来说,“图块”就是感官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导图”就是大脑用来分析这些信息的期待和记忆,整个大脑的任务就是把思维图块组合到一起,而组合图块的三个阶段都摆脱不了墨菲定律的不良影响。
本书第一章讲的是感官如何获得拼图图块。就拼图游戏而言,这个感官拼图的难度非常大。首先,图片每秒钟变化十次(大脑按照这个频率更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另外,拼图的图块多达100万个,即每0.1秒就有100万条神经脉冲涌向大脑。一波又一波的图块喷涌而来,它们需要被弄明白,而我们所能做的顶多就是在图块飞速涌过来时抓住其中一些,然后试着利用这些猜出其余部分。
在第一章,我们将会看到错误是多么难以避免。我将探讨一些用来过滤所输入信息的技巧,比如习惯化和注意机制。
本书第一、二章里有一些关于错觉的案例,这些都是被故意设计出来的。在实验室里(或者是在本书中),我们可以对这种因故意设计导致的错觉一笑置之,因为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是在大街上,出乎意料的某个时刻,类似的错觉可能会将我们击倒。有时是真正意义上的“击倒”。例如,和数百万同病相怜的人一样,我也曾撞上一扇本不应该出现在那里的玻璃门。墨菲定律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我们对眼皮底下的事物视而不见。
既然知道了拥有哪些图块,并对其做出了衡量(第二章),此时大脑就要弄清楚每一个图块的意义。第三章阐释了“导图”(记忆)的作用。在我们的思维拼图中,日常生活里的景象和气味提供了一些点和块,让我们去记忆库中搜索。那个点是一只眼睛吗?那块蓝色的是天空吗?记忆会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期待。然而在墨菲定律的影响之下,我们会忽略事实,只相信期待。深夜里,我们觉得卧室角落的阴影看起来像一个人的轮廓,那是窃贼吗?根据墨菲定律,你越是需要睡眠,角落里的那个阴影就越是像窃贼的样子,很可能还拿着一把刀。有时记忆会完全失灵。比如,我们到某间房里去找东西,却像个白痴一样团团转,因为忘了来此的目的。这种事甚至会发生在十来岁的孩子身上,对于那些认为这是衰老迹象的年长读者来说,或许是一种慰藉。
下一步是建立联系。在第四章中,思维拼图的图块被组合到一起。在这一环节,墨菲定律将人击倒的概率呈对数增长,因为人们很不擅长组合图块。此时我们会清楚地意识到思维拼图和木制拼图之间的巨大差异:木制拼图只有一种正确的组合方式,而思维拼图却有无限可能,因为每个图块都能任意改变形状。因此,如果两个事实似乎无法匹配,它们就很容易被扭曲和改造,直到能够组合到一起为止,而强制把不合适的图块组合到一起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如果你是传递坏消息的人,那可要当心了,因为暴君有枪杀信使的倾向,这并非空穴来风。他们把信使和坏消息联系到了一起,让前者对后者负责,结果是信使被枪杀。
到了这一步,我们或许会长出一口气,以为总算把拼图完成了,但事情尚未结束。思维拼图及其周围的一切都充斥着一种浓稠的、沸腾的、令人激动的东西,那就是情绪。第五章探讨了情绪的重要作用。这里的“情绪”并不仅仅是强烈的情绪,如爱、恨和恐惧,而是指所有情绪,从第一个渴望之吻到第九十九个哈欠。任何事物都与情绪有关,无论是一条蟒蛇,还是花园里的一根水管。现代大脑扫描技术的研究表明,当我们第一次看到某样东西时,第一反应就是判断是否应该逃离。这一过程发生得非常快,我们根本就意识不到。想一想,我们接受了那么多昂贵的教育,在花园里看到一根水管,脑子里想的竟然是要不要仓皇而逃,这似乎很荒诞。乍一看,水管和蛇的确非常相似。如果这细长的东西是一条蟒蛇,我们会在意识到自己为什么逃离之前就逃之夭夭,而且还会感谢让我们采取这一行动的反射。大脑中负责这种反射的区域是杏仁核,它是我们情绪的所在地,像埃及法老一样统治着一切。情绪状态决定着我们看待眼前一切事物的方式,有时它会让我们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来看待事物。俗话说:“对于一个手拿锤子的人来说,一切看起来都像钉子。”这对人类和动物都很适用。当马看到水管时,它会拔腿就跑,因为情绪告诉它要这样做,而此时理智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它那不是蟒蛇。
第六章探讨的是墨菲定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墨菲定律的很多事例发生在我们和他人相处的时候,人在群体之中时与独处时会判若两人,这让心理学家感到很绝望,因为不管你在他独处时进行了多少研究,到了他和同伴在一起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先前的研究结果统统扔进垃圾桶了。即使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宅男,当他周末和别人一起去看足球比赛或者去玩彩弹游戏时,或许会夸张地大喊大叫,忘乎所以,其疯狂程度恐怕连他的家人也要大跌眼镜。
置身于群体之中的人甚至会相信最不可思议的事,当然,这就是政治的基石。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没人敢说“我的一个朋友是德国人”这样的话,大家都嚷嚷着“杀死那些德国佬”。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之所以能够成功,或许是因为我们能够暂时把个体性放到一边,以便让党派、军队、部落或团体来战胜敌人。然而在和平时期,群体可能会严重缺乏凝聚力。任何目睹过委员会运作的人都知道,有些形式的群体行为是很奇怪的。因此,本书第六章探讨的是墨菲定律在委员会、团体、党派和家庭生活中的表现。
在第七章我们将会看到,当把世界组合起来的正常过程被颠倒过来时会发生什么。由此产生的悲剧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形式频频上演。
在第八章,我们将关注无生命的世界,发现我们赋予了它们多少生命。我希望读者能在这里找到一些生活奥秘的答案,甚至能够发现你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和答案。我希望读者去思考许多本书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
在本书面世之后,我一定还会想到一些我忘记提及的重要问题,而这不就是墨菲定律的一个事例吗?
祝你们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