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2016-4-2)

双管下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如图所示,每层散热器间的垂直距离为6m,供/回水温度85℃/60℃,供水管ab段、bc段和cd段的阻力分别为0.5kPa、1.0kPa和1.0kPa(对应的回水管段阻力相同),散热器A1A2A3的水阻力分别为PA1=PA2=7.5kPa和PA3=5.5kPa,忽略管道沿程冷却与散热器支管阻力,试问设计工况下散热器A3环路相对A1 环路的阻力不平衡率(%)为多少?(2014-3-3 ) (取 g =9.8 m/s2 ,热水密度 ρ85℃ =968.65kg/m3ρ60℃ =983.75kg/m3)(2014-3-3)

(A)26~27

(B)2.8~3.0

(C)2.5~2.7

(D)10~11

答案:[D]

主要解答过程

根据《教材2017》P26,重力循环宜采用上供下回式,题干中系统为下供下回,故判断该系统为机械循环系统。再根据P76,机械循环系统必须考虑各层不同的自然循环压力,可按设计水温条件下最大循环压力的2/3计算。此外根据《民规》第5.9.11条或教材P75所述,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对差值不包括公共管段,因此A3环路相对A1环路的阻力差值不应包括ab段和a′b′段。A3环路相对A1环路附加的自然循环压力为:

A3环路相对A1环路的阻力不平衡率为:(A3相对于A1,因此以A1环路阻力为分母)

:1.自然循环(即热压)对于散热器热水循环是动力,因此在计算阻力时应减去。

2.本题存在争议,具体分析请参考2016年案例(下)第2题解答过程。

1.6.1 经典热水网络水力分析计算

1.某热水网路各用户的流量均为100m3/h,热网在正常使用时的水压图如图所示,如水泵扬程保持不变,试求同时关闭用户1和2后,用户3、4的流量各为多少?(2006-4-4)

(A)用户3为250~260m3/h,用户4为100m3/h

(B)均为120~130m3/h

(C)均为250~260m3/h

(D)均为100m3/h

答案:[B]

主要解答过程

参考《教材2017》P136~P139部分内容,如图所示,四个用户均运行时,

管段(包括其对应的回水干管)的阻力数为:

管段(包括其对应的回水干管)的阻力数为:

用户2之后的管网阻力数为:

关闭1、2用户后,系统的总阻力数为:

S′=SI+SII+S3-4=9.236Pa/(m3/h)2

系统总流量为:

根据《教材2017》P139图1.10-8d可知,3、4用户流量呈等比例一致增加,故3、4用户的流量均为:

Q3 ′=Q4 =0.5Q′=116.3m3/h

2.某热水网路,各用户的流量:用户1和用户3均为60m3/h,用户2为80m3/h,热网示意图如图所示,压力测点的压力数值见下表,若管网供回水接口的压差保持不变,求关闭用户1后,用户2、3的流量应是下列哪一项?(2008-3-5)

(A)用户2为80m3/h,用户3为60m3/h

(B)用户2为84~88m3/h,用户3为62~66m3/h

(C)用户2为94~98m3/h,用户3为70~74m3/h

(D)用户2为112~116m3/h,用户3为84~88m3/h

答案:[B]

主要解答过程

干管AB+GH的阻力系数:

用户①之后的管网总阻力系数:

则关闭①用户后管网总阻力系数S′=SAB+GH+S①后 =0.0007

总流量G==146.1(m3/h),等比例失调度x=146.1/140=1.05

因此G′=1.05×80=84(m3/h);G′=1.05×60=62.4(m3/h)

3.某热水网路,已知总流量为200m3/h,各用户的流量:用户1和用户3均为60m3/h,用户2为80m3/h,热网示意图如图所示,压力测点的压力数值见下表,试求关闭用户2后,用户1和用户3并联管段的总阻力数应是下列何项?(2009-4-4)

(A)0.5~1.0Pa/(m3/h)2

(B)1.2~1.7Pa/(m3/h)2

(C)2.0~2.5Pa/(m3/h)2

(D)2.8~3.3Pa/(m3/h)2

答案:[A]

主要解答过程

本类型题目为供暖经典题目,计算量较大,注意掌握计算方法,可参见《教材(第二版)》P127例题。

管道CDEF的阻力数:

管道BCGF的阻力数:

管道ABGH的阻力数:

①支路的阻力数:

则关闭②用户后,①用户后的管网总阻力系数:

SBG =SBC +SCDEF +SGF =2.144[Pa/(m3 /h)2]

①支路与①支路后的管网并联的阻力数为S,则:

S =SAB +S +SGH =0.735Pa/(m3/h)2

4.接上题,若管网供回水的压差保持不变,试求关闭用户2后,用户1和用户3的流量应是下列何项?(测点数值为关闭用户2之前工况)(2009-4-5)

(A)用户1为90m3/h,用户3为60m3/h

(B)用户1为68~71.5m3/h,用户3为75~79m3/h

(C)用户1为64~67.5m3/h,用户3为75~79m3/h

(D)用户1为60~63.5m3/h,用户3为75~79m3/h

答案:[C]

主要解答过程

由于压差不变,P=SG2

关闭用户2前系统总阻力数:

关闭用户2后系统总流量:

管段AB+GH的总阻力为:

ΔPAB+GH=(SAB+SGHG2=(0.05 +0.05) ×142.862=2040.8(Pa)

则1用户的压头为:

P =( PA-PH-ΔPAB+GH=12959.2 Pa

用户1的流量为:

用户3的流量为:

G=G-G=142.86-65.1=77.7(m3/h)

5.某住宅小区热力管网有四个热用户,管网在正常工况时的水压图和各用户的水流量如图所示,如果关闭用户2,管网的总阻力数应是下列哪一项?(设循环水泵扬程保持不变)(2010-4-4)

(A)2~5.5Pa/(m3/h)2

(B)6~9.5Pa/(m3/h)2

(C)10~13.5Pa/(m3/h)2

(D)14~17.5Pa/(m3/h)2

答案:[B]

主要解答过程

如图所示,设abcd管段下方对应管段为hgfe,2用户以后的管网压头为P2后=130kPa,Q2后=45+55=100(m3/h)

关闭2用户后,根据并联公式:S1并联( Sb+g+S2后)的阻力数为S

则:S=6.37 Pa/(m3/h) 2

则总阻力数为:S =Sa+h +S =7.48Pa/(m3/h)2

6.接上题,若关闭用户2,热用户4的水流量是下列哪一项?(2010-4-5)

(A)28~33.5m3/h

(B)53.6~58.5m3/h

(C)58.6~63.5m3/h

(D)67~72.5m3/h

答案:[C]

主要解答过程

关闭2用户后,系统总流量:

190kPa-Sa+hQ′2=(Sb+g+S2后)(Q3+Q42

解得:Q3+Q4=107.44m3/h

3、4用户等比例失调,失调度为107.44/(45+55)=1.0744

因此,用户4的流量为Q4=1.0744×55=59.1(m3/h)

7.某热水网路如图所示,已知总流量为220m3/h。各用户的流量:用户1和用户3均为80m3/h,用户2为60m3/h,压力测点的数值见下表。试求关闭用户1后,该热水管网B—G管段总阻力数应是下列哪一项?(2011-3-3)

(A)0.5~1.0Pa/(m3/h)2

(B)1.2~1.7Pa/(m3/h)2

(C)1.8~2.3Pa/(m3/h)2

(D)3.0~3.3Pa/(m3/h)2

答案:[A]

主要解答过程

8.接上题(表、图相同),若管网供回水接口的压差保持不变,试求关闭用户1后,用户2和用户3的流量失调度应是下列哪一项?(2011-3-4)

(A)0.98~1.02

(B)1.06~1.10

(C)1.11~1.15

(D)1.16~1.20

答案:[B]

主要解答过程

AB管段阻力数为:

GH管段阻力数为:

则关闭①用户后管网总阻力数为:

S =SAB+SBG+SGH=0.644Pa/(m3 /h)2

②、③用户等比例失调,总流量为:

失调度:

9.某住宅小区热力管网有四个热用户,管网在正常工况时的水压图和各热用户的水流量如图所示,如果关闭热用户2、3、4,热用户1的水力失调度应是下列选项的哪一个?(2014-4-5)(假设循环水泵扬程不变)

(A)0.9~1.0

(B)1.1~1.2

(C)1.3~1.4

(D)1.5~1.6

答案:[B]

主要解答过程

参考《教材2017》P136~P139部分内容,如图所示,四个用户均运行时a管段的阻力损失为:(190-150)/2=20(kPa),流量为:50+40+45+55=190(m3/h),故:

a管段的阻力数为:

1支路的阻力数为:

关闭2、3、4用户后,原干管和1支路阻力系数不变,故:

1支路的流量为:

=55.76(m3/h),注意与a管路对应还有一段回水干管。

用户1的水力失调度为:

1.6.2 管网阻力系数相关计算(2016-4-5,2017-4-5)

考点总结管网阻力系数恒定在计算中的灵活运用

该考点在各类管网计算中运用十分普遍,考生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其具体原则为:当系统管网阻力系数条件(管网长度、管径,局部阻力部件个数,阀门开度等)不发生变化时,可利用公式P=SQ2中阻力系数S不变的条件,进行流量和压力变化工况的相关计算。

1.某建筑采用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按60℃/50℃热水设计,计算阻力损失为70kPa(其中最不利环路阻力损失为30kPa),由于热源条件改变,热水温度需要调整为50℃/43℃,系统和辐射地板加热管的管径不变,但需要增加辐射地板的布管密度,使最不利环路阻力损失增加40kPa,热力入口的供、回水压差为下列何值?(2006-3-2)

(A)应增加为90~110kPa

(B)应增加为120~140kPa

(C)应增加为150~170kPa

(D)应增加为180~200kPa

答案:[C]

主要解答过程

原设计工况,系统干管阻力损失为:ΔPg=70-30=40(kPa)

现将供回水温度调整为50℃/43℃,为保证供热量不变则:

ΔP=SG2得新工况下系统干管阻力损失为:

由于最不利环路阻力损失增加40kPa,即增加到:30+40=70(kPa),因此供、回水压差为:

P′=ΔP′g+70kPa=151.6kPa

:要认真审题,不要把“增加40kPa”看成“增加到40kPa”。

2.某建筑物,设计计算冬季供暖热负荷为250kW,热媒为95℃/70℃热水,室内供暖系统计算阻力损失为43kPa,而实际运行时测得:供回水温度为90℃/70℃热力入口处供回水压差为52.03kPa,如管道计算阻力损失无误,系统实际供热量为下列何值?(2007-3-4)

(A)165~182kW

(B)215~225kW

(C)240~245kW

(D)248~252kW

答案:[B]

主要解答过程

设计工况:

由于管网阻力系数S值不变,则:

实际供热量:

Q=cGΔt=4.18×2.63×(90-70)=219.9(kW)

3.某热水供暖系统运行时实测流量为9000kg/h,系统总压力损失为10kPa,现将流量减小为8000kg/h,系统总压力损失为:(2007-4-4)

(A)0.78~0.80kPa

(B)5.5~5.8kPa

(C)7.8~8.0kPa

(D)8.1~8.3kPa

答案:[C]

主要解答过程

ΔP=SQ 2,管网不变则管网阻力系数不变,

4.某建筑供暖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设计供暖供回水温度为60℃/50℃,计算阻力损失为50kPa(其中最不利环路阻力损失为25kPa)。现供暖供回水温度调整为50℃/42℃,系统和辐射地板加热的管径均不变,但需要调整辐射地板的布管,形成最不利的环路阻力损失为30kPa。热力入口的供回水压差应为下列何项?(2008-3-3)

(A)45~50kPa

(B)51~60kPa

(C)61~70kPa

(D)71~80kPa

答案:[C]

主要解答过程

设调整前系统流量为G1,调整后为G2,则:G1(60-50)=G2(50-42),得:G2=1.25G1

调整前公共管路阻力损失ΔP=50-25=25(kPa),调整后ΔP′=(G2/G12ΔP=39.1kPa

则热力入口的供回水压差ΔP=ΔP′+30kPa=69.1kPa

5.某建筑的设计供暖负荷为200kW,供回水温度为80℃/60℃,计算阻力损失为50kPa,其入口处外网的实际供回水压差为40kPa,该建筑供暖系统的实际热水循环量应是下列何项?(2009-4-2)

(A)6550~6950kg/h

(B)7000~7450kg/h

(C)7500~8000kg/h

(D)8050~8550kg/h

答案:[C]

主要解答过程

设计热水循环量:

由于管网阻力系数S值不变则:

6.某热水集中供暖系统的设计参数:供暖热负荷为750kW,供回水温度为95℃/70℃。系统计算阻力损失为30kPa。实际运行时于系统的热力入口处测得:供回水压差为34.7kPa,供回水温度为80℃/60℃,系统实际运行的热负荷,应为下列哪一项?(2011-4-3)

(A)530~560kW

(B)570~600kW

(C)605~635kW

(D)640~670kW

答案:[D]

主要解答过程

设计工况系统流量:

管网阻力数S值不变,则:

则实际热负荷:

Q =cG2(80-60)=645.6(kW)

1.6.3 蒸汽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2016-3-3,2017-4-6)

1.验算由分气缸送出的供气压力P0能否使凝结水回到闭式水箱中,求最小供汽压力P0的正确值为下列哪一项?(2006-4-3)

已知:(1)蒸汽管道长度L=500m,平均比摩阻ΔPm=200Pa/m,局部阻力按总阻力的20%计。

   (2)凝结水管道总阻力为0.01MPa。

   (3)疏水器背压P2=0.5P1

   (4)闭式水箱内压力P4=0.02MPa。

(A)0.49~0.5MPa

(B)0.45~0.47MPa

(C)0.37~0.4MPa

(D)3.4~3.5MPa

答案:[C]

主要解答过程

疏水器后最小压力:

P2=P4+P3+ρgH=0.02+0.01+1000×9.8×10×10-6=0.128(MPa)

P1=2P2

局部阻力按总阻力的20%计(注意不是按沿程阻力的20%计),因此总阻力为:

PZ=LΔPm+20%PZ

PZ=1.25 ×L ×ΔPm=1.25 ×500 m ×200 Pa/m=0.125 MPa

最小供汽压力P0为:

P0=P1+PZ=0.256+0.125=0.381(MPa)

2.某厂房设计采用60kPa蒸汽供暖,供气管道最大长度为500m,选择供气管道管径时,平均单位长度摩擦压力损失值以及供气水平干管末端的管径,应是哪一项?(2010-4-2)

(A)ΔPm≤30Pa/m,DN≥20mm

(B)ΔPm≤30Pa/m,DN≥25mm

(C)ΔPm≤70Pa/m,DN≥20mm

(D)ΔPm≤70Pa/m,DN≥25mm

答案:[D]

主要解答过程

根据《教材2017》P33可知,60kPa属于低压蒸汽系统,根据P79式(1.6-4)

根据《教材2017》P76,低压蒸汽管路管径不小于25mm。

3.某厂房设计采用50kPa蒸汽供暖,供汽管道最大长度为600m,选择供汽管径时,平均单位长度摩擦压力损失值以及供汽水平干管的管径,应是下列何项?(2012-4-4)

(A)ΔPm≤25Pa/m,DN≤20mm

(B)ΔPm≤48Pa/m,DN≥25mm

(C)ΔPm≤50Pa/m,DN≤20mm

(D)ΔPm≤25Pa/m,DN≥25mm

答案:[B]

主要解答过程

根据《教材2017》P33可知,50kPa属于低压蒸汽系统,根据P79式(1.6-4)

根据《暖规》第4.8.7条,知低压蒸汽管路管径较20mm可适当放大,即取25mm。

:《工业暖规》第5.8.7条,已取消“低压蒸汽的供汽干管可适当放大”的规定。

4.某厂房设计采用60kPa蒸汽供暖,供气管道最大长度为870m,选择供气管道管径时,平均单位长度摩擦压力损失值以及供汽水平干管的末端管径,应是何项?(2013-4-2)

(A)ΔPm≤25Pa/m,DN≤20mm

(B)ΔPm≤35Pa/m,DN≥25mm

(C)ΔPm≤40Pa/m,DN≥25mm

(D)ΔPm≤50Pa/m,DN≥25mm

答案:[C]

主要解答过程

根据《教材2017》P33可知,60kPa属于低压蒸汽系统,根据P79式(1.6-4)

根据《教材2017》P75,低压蒸汽管路管径不小于2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