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农户社会网络指数及其构成

依照社会网络内涵的四个方面,将社会网络划分为四个维度:网络学习、网络互动、网络互惠、网络信任。

(一)农户社会网络维度

1.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存在于群体生活的每时每刻,个体通过与网络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及共同解决问题的经历,而获取知识、累积经验,进而得到进步。它反映的是社会网络的学习功能。

2.网络互动

网络互动与网络学习相辅相成,个体在网络内互动的同时得到学习,网络学习的过程通过网络互动实现。通过社会网络实现目标的时候,网络互动是过程,网络学习是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网络互惠

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基于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建立的,在此基础上个体间就各自利益相互协调与合作,找到既可兼顾个体利益又不损害组织利益的平衡点,从而实现互惠与共赢。

4.网络信任

简单来说,社会网络是熟人网络,网络间成员由于长期真实或潜在资源集合而形成相互信任与默契。在共同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快地协调矛盾、找出突破口,从而解决问题。

(二)指标体系构建

采取多指标方式,在Grootaert(2002)研究的基础上,将社会网络按照其内涵划分为网络学习、网络互动、网络互惠和网络信任四个方面。社会网络的学习效应可以产生知识溢出促进学习(Glaeser et al. , 1992),因此可用农户技术交流、向示范户请教、去示范田参观的频繁程度来表征网络学习;农户在社会网络中互动获取信息可有效减少不确定性(Besley and Case, 1995; Foster and Rosenzweig, 1995)、降低风险冲击(Fafchamps and Lund, 2003),因此选用农户与朋友吃饭聚会频率及邀请朋友来家做客频率来表示网络互动;现代经济社会中网络成员间的合作、联合、协调的关系使各成员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会兼顾他人利益与组织利益,实现网络互惠(Fehr and Gacher, 2000; Andreoni and Miller, 1993;谢洪明等,2011),因此用家中有红白喜事或遇到困难时亲朋来帮忙的意愿程度来表示网络互惠;网络信任具有减少交易成本、促成合作的作用(Harvey and Sykuta, 2005),农户借东西给周围人的自愿程度和农户对村里政策信息的相信程度可表达网络信任。具体社会网络变量说明及其描述性分析见表3-1。

表3-1 社会网络变量说明及其描述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