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全书结构

一 研究方法

总体而言,本书主要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在对生态现代化理论全面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书的核心假设,然后通过对欧盟具体气候政策和气候战略的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实证主义方法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首先通过对大量事实经验的分析,提出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然后在理论概述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性假设,再通过对具体事实的分析和解读,或者对经验事实的量化分析,对研究性假设进行检验,最终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性假设进行总结和反馈。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相关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便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更深刻的把握和判断。阎学通:《国际关系研究中使用科学方法的意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期,第16~17页。当然,鉴于社会事实的复杂性和易变性,我们不能对社会事实进行实验设计和完全的变量控制,对社会现象的任何科学研究只能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对客观事物提供某种或然性解释。参见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1945198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引言部分。因此,社会研究的宗旨主要在于通过理论推导和经验观察,寻找事物之间的某些相关关系,分析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能对客观事物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认知和理解,而不是提供一种绝对准确无误的解释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而这也是本书的研究目的所在。本书还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把欧盟的气候政策立场以及欧盟在气候治理中的经济收益等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试图通过此举来对本书研究的问题有相对更加准确的理解。除此之外,本书还具体运用到以下研究方法。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本书运用定性分析界定欧盟的生态现代化理念、生态现代化收益与生态现代化程度与其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关系,然后运用量化分析手段分析欧盟的生态现代化收益与生态现代化发展程度对其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影响。2.话语分析方法。本书运用话语分析方法解读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与欧洲议会等关于气候变化政策的立场文件以及欧盟部分领导人关于气候变化的言论,从中归纳和总结生态现代化理念与其国际气候谈判立场之间的相关关系。3.案例分析方法。本书首先从理论上阐明欧盟实施的生态现代化战略与其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相关关系,然后分析欧盟“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形成与变化,来实际考察影响欧盟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主要因素,以此来验证和分析本书的理论假设。

二 本书的篇章结构

本书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视角,界定了研究对象并提出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本书的理论阐释部分,主要是在阐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性与严重影响的基础上,简要阐释了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思潮和理论,进而阐述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理论框架,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变量与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背景介绍。从历史演变的视角对国际气候谈判的发展历程以及欧盟国际气候谈判立场变迁进行梳理,以便为分析和探讨影响欧盟国际气候谈判立场提供一个深刻的历史背景。第四部分是本书的主体,分为三章。第三章“生态现代化理念与欧盟的国际气候谈判立场”。首先从理论上剖析了生态现代化理念的政策导向,然后通过对欧盟气候政策文件与欧盟相关领导人言论的话语分析以及对欧盟气候政策措施的分析,从理论上阐释了生态现代化理念对欧盟气候政策及其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影响及其路径。第四章“生态现代化收益与欧盟的国际气候谈判立场”。首先从一般意义上概述了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生态现代化收益对一个国家(集团)气候政策立场的重要影响,然后着重从理论和事实两方面论述了利益考量在欧盟整个气候战略中的重要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在欧盟里斯本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生态现代化收益对欧盟气候政策立场选择的重要影响及其路径,最后通过气候变化减缓技术、生态产业以及能源效率提高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三个指标对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生态现代化收益与美国和日本的收益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以此对欧盟在气候治理行动中的生态现代化收益有了一个定量判断,然后据此来证实生态现代化收益与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政策立场之间的相关关系。第五章“生态现代化成效与欧盟的国际气候谈判立场”。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欧盟气候治理内部行动与国际行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然后分析了欧盟内部生态现代化成效(气候治理成效)对欧盟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重要影响,最后通过对欧盟气候治理的环境成效与经济成效以及欧盟本身的生态现代化指数与美国和日本的量化比较,来证实生态现代化成效与欧盟积极气候政策立场之间的相关性。第五部分专门探讨欧盟生态现代化视野下的气候外交,从全球气候外交和欧盟气候外交的历史发展演变,分析欧盟积极推动气候外交的动因,意在揭示欧盟推动器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外在向度及其深刻根源。第六部分案例分析。本书选取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第一主要分析后京都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形成,也就是2007~2008年欧盟“20/20/20”战略的形成,具体剖析欧盟国际气候谈判立场形成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由此来看本书提出的三个分析变量是否影响了欧盟后京都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形成;第二是分析欧盟各成员国生态产业的发展状况对其气候政策立场的影响,以此来证明生态现代化战略对欧盟内部成员国的气候政策立场也具有重大影响。第七部分是研究问题的延伸和结论。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视野出发,对欧盟的气候治理战略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分析其在当前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重大引领性价值及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启示性意义,同时也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及改进的方向,并提出对我国气候治理的启示。最后是本书研究视角的立意与初衷及本书的研究结论,还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