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东南互保之余波:朝臣与督抚关于辛丑乡试展期的论争
一 问题的缘起:奏展乡试朝臣督抚起分歧
二 乡试万不可再展:张百熙代表朝官诘责东南督抚
三 奏改科举以展乡试:刘坤一、张之洞的反击
四 士绅舆论对乡试展期的反应
五 结论
康有为、李炳宪交往和思想关系论考
一 引论:“吾道已东”与以韩为镜
二 孔教运动的跨国传播:李炳宪师从康有为的行迹、机缘与要点
三 建立孔教:从康有为到李炳宪逻辑的转换
四 李炳宪对儒教改革实践的命名及跨域取向的差异
五 余论
民国初年司法官群体的分流与重组
一 引言
二 辛壬之交:逃散与维持
三 京师司法改组与资格确定:法政三年毕业且有经验者
四 京外司法改组与风潮
五 司法官甄拔:“以消极的紧缩主义行积极的改进精神”
六 结语:政权更迭与人事嬗变
关于国民党左派问题的再思考(1924~1931)
一 引论
二 “联共”时期的左派(1924~1927)
三 国共分裂后的国民党左派(1928~1931)
四 结语
国立大学与国民政府
一 校长人选问题
二 国立大学的经费困境
三 校长治校理念、校风与学潮
四 结语
抗日战争与华侨社会的演变
一 缘起:新西兰华侨联合总会的成立
二 分歧:捐款还是买救国公债?
三 激化:谩骂文章与状告总领事
四 和解: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与屋崙支会回归
五 结论
英国与国民政府的战后处置计划兼及台湾问题(1941~1943)
一
二
三
四
结论
对日和约问题上的蒋美分歧及蒋之因应
一 台湾是否参加多边和约
二 和约实施范围问题
三 要求美国居间作证
四 台澎地位模糊化及对千岛等地的表述之争
五 在美压力下放弃赔偿要求
六 小结
近代中国英语读本印度溯源研究
一 纳氏其人及其英文文法著作
二 Nesfiled's English Grammar Series及译本谱系考
三 《纳氏英文法讲义》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国族形象人格化的移植与文化困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更新时间:2025-04-03 17: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