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卧榻试心

营帐内,空气中弥漫的药味已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泥土与潮湿的气息,那是江南梅雨季节独有的味道。孙策已经能靠着床头坐起,甚至可以在帐内短距离地走动。他不再像前几日那般虚弱,眼神中的光芒也愈发清晰锐利。

“主公,末将已将粮草清点完毕,足够全军三日之用。”程普的声音粗犷有力,带着几分军人的直率,他单膝跪地,向孙策复命。

“嗯。”孙策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目光扫过程普,又看向站在一旁的黄盖和韩当。这几位都是他父亲孙坚的老部下,也是江东基业的元老。他们的忠诚毋庸置疑,但同时,他们的思想也固守着旧日的规矩,对于孙策这个突然“变了个人”的主公,难免会有所保留。

“粮草之事,程将军做得很好。”孙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含糊,“只是……这三日之后,粮草如何补给,诸位可有良策?”

他故意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案,只是抛出一个模糊的问题。他的目光在几位老将脸上逡巡,试图从他们的微表情中捕捉到一丝异样。这是他前世在电视里学的一些领导惯用的“试探”手法,通过模糊的指令,观察下属的执行力、主动性和忠诚度。

程普微微皱眉,他显然没料到孙策会如此问。在他看来,粮草补给这种事情,自然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或是等待主公发号施令。他略一沉吟,拱手道:“回禀主公,末将以为,当派人前往袁术处请援,或在附近郡县征集……”

孙策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站在程普身后的周瑜。周瑜始终保持着沉静的姿态,目光落在程普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他没有插话,显然是在默默观察着。

“主公,末将建议,可派斥候侦查附近豪强,或可得些许补充。”黄盖接话道,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显然昨夜也未曾安眠。

孙策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并未表态。他注意到,韩当一直低着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好了,你们先下去吧。”孙策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待程普、黄盖、韩当等人离去后,周瑜才上前一步,轻声问道:“伯符,你今日之举,可是为了试探他们?”

孙策笑了笑,没有否认:“知我者,公瑾也。”他靠在床头,目光深邃地看向营帐外,雨声依旧,“这些人,虽然忠诚,但行事守旧。若不敲打一番,如何能适应如今的局势?”

“军心易乱。”一个声音突然从帐外传来,紧接着,张昭走了进来。他面色严肃,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主公,将士们连日来议论纷纷,皆因主公伤重,又迟迟未有明确军令。如今主公又以含糊之言,试探诸将,恐生变故啊。”

孙策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挑了挑。张昭是典型的文人,注重礼仪和规矩,凡事讲究一个“稳”字。在他的认知里,主公就应该乾纲独断,号令清晰,而不是玩这种“职场PUA”的把戏。

“子布多虑了。”周瑜在一旁说道,“主公此举,自有深意。”

“深意?”张昭显然不太认同,他看向孙策,语气中带着一丝劝谏,“主公,孙氏基业未稳,当以稳固军心为上。将士们跟着先主打天下,靠的是一股‘义气’。您若总是如此含糊其辞,他们会觉得……主公变了。”

张昭的话虽然委婉,但其中的担忧和不满却毫不掩饰。孙策心中苦笑,这不就是典型的“现代职场人治思路”与“古代君臣伦理”的冲突吗?他习惯了现代管理学中的“授权”、“考察”、“绩效考核”,可在这里,却被当成了“多疑”、“不信任”。

“子布先生所言有理。”孙策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温和了一些,“我只是想看看,在没有明确指令的情况下,他们能做到哪一步。毕竟,日后江东事务繁杂,我不可能事事躬亲。”

张昭听到这话,脸色才稍缓,但眉间的忧虑并未完全散去。

周瑜看着孙策,眼底闪过一丝复杂。他知道孙策在想什么,也明白他的顾虑。但有些东西,确实需要时间去磨合,去适应。

待张昭也离去后,营帐内再次只剩下孙策和周瑜两人。

“公瑾,你觉得我做得过了?”孙策问道。

周瑜摇了摇头:“并非过了,只是……在这个时代,主公与部将之间,除了君臣之义,更重‘信任’二字。你若想真正收服他们的心,除了恩威并施,更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

孙策沉默了。真诚?对于一个穿越者来说,伪装是本能,真诚是奢侈。他现在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在计算着如何才能活下去,如何才能掌控大局。

他躺回榻上,习惯性地将手伸到枕下,摸索出那卷帛书——探子名册。

他缓缓展开名册,借着烛火,再次仔细查看起来。目光落在“太史慈”三个字上,旁边批注着小字——“勇而难制,然其忠义可嘉”。

孙策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勇而难制?那才有趣!越是难收服的猛将,收服后才越有成就感。他想起前世看过的各种三国同人小说,为了收服太史慈,主角们费尽心机,甚至不惜上演“三英战吕布”的戏码。

他接着往下看,目光再次停在了“乔氏”二字上,后面标注着“吴郡士族世交”。

孙策的眉头微微皱起。乔家,吴郡士族……这可就不仅仅是美人计那么简单了。他知道,江东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势力深厚。乔家作为吴郡的望族,与孙氏有“世交”之谊,这其中牵扯的利益和关系网,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他轻声喃喃:“乔家……是盟,是锁,还是刃?”

盟友?可以利用乔家的势力,稳固江东局势。枷锁?也许乔家会成为他掌控江东的阻碍,将他牢牢困在世家的规矩里。利刃?也可能是隐藏在暗处的刀,随时可能刺向他。

孙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前世在现代社会,深谙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这古代的豪门望族,更是利益交织,远非表面那么简单。美人计虽然香艳,但如果处理不好,随时可能引火烧身。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张昭的声音,似乎是在与人交谈。不一会儿,张昭又绕了回来,探头进来问道:“主公,听说乔公近日病重,其二女孝名远扬,吴郡上下皆传为佳话……”

张昭只是随口一提,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显然只是想分享一下最新的消息。但他这话,却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孙策的思绪。

孙策的目光猛地落在“乔氏”那两个字上,然后又抬头看向张昭,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乔公病重,二女孝名远扬……这不就是最好的切入点吗?一个孝顺的女儿,在父亲病重时,往往会做出一些“非典型”的决定。

孙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各种“英雄救美”、“趁虚而入”的剧情。不过,他可不想成为那种只知道“开车”的登徒子。他要的是美人,但更要美人身后的势力。

“乔公病重?”孙策故意拔高了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乔公乃先父故交,我理当前去探望。子布,你去备些厚礼,择日前往庐江。”

张昭有些惊讶地看着孙策,显然没想到他会如此关心一个老病的故交。但他还是恭敬地应道:“遵命,主公。”

待张昭离去,营帐内再次安静下来。孙策收回目光,眼神再次落在手中的名册上。

“乔家……”他低声念着,指尖在“乔氏”二字上轻轻摩挲。他知道,这是一个极好的突破口。无论是为了拉拢世家,还是为了得到那两位绝色美人,他都必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他将名册重新塞回枕下,身体的疲惫感再次袭来。他闭上眼睛,却无法入眠。

他要在江东站稳脚跟,就必须让所有人——无论是忠诚的旧部,还是虎视眈眈的敌人,亦或是蠢蠢欲动的世家——都彻底服从他。

孙策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自信与霸气。

“他们都得服我。”他低声自语,声音虽轻,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这江东,他孙策,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