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新媒体营销思维

1.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1)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商业民主化的思维。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更多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消费者同时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发生了转变,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因此,互联网思维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的思维,消费者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2)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消费者至上的思维。传统企业虽然也一直强调“消费者至上、产品为王”,但一直很难落实到行动上,更多的企业仍然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没有完全将消费者的需求当作企业的需求。而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使得企业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将消费者的需求确确实实地放在首位,把“消费者至上”的思维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3)互联网思维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是分散的、个性化的,除了基本的产品功能需求外,还有展示其品位、享受企业的优质服务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样一来,消费者的需求就不像单纯的功能需求那样简单、直接,企业要想充分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进行精益求精的迭代与更新,将产品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目标消费者成为企业的忠实粉丝。小米手机系统每周更新一次,微信第一年就迭代了44次,就是这个道理。

2.全局思维、跨界思维

全局思维就是战略思维。具体来说,全局思维就是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未来与现实的关系,并抓住主要矛盾制订相应规划,为实现全局性、长远性目标而采用的思维方式。

跨界思维就是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更代表着一种新锐的思维特质。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经营必须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和跨界融合的角度,思考如何将自身的优势与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充分结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全局思维、跨界思维要求有前瞻性

互联网时代,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更加需要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牢牢把握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就好像数字成像技术对传统成像技术造成冲击,间接造成老牌相机胶卷生产企业柯达停产胶卷;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诞生,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模式,企业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不被淘汰,个人要想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具有前瞻性,用全局思维掌握主动权,用跨界思维大胆探索。

(2)全局思维、跨界思维要求有融合性

这里的融合性包含3个层面。

一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利用新媒体消除信息不对称、破除时间限制、扩大传播量,也是利用新媒体去中心化的、个性化的信息传播特性,重构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以平等的去中心化传播方式重建传播场景,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获取消费者信任,最终使其成为忠实消费者。

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融合。跨界的双方要通过共享客户、渠道等资源,实现深度协同营销和产业链互补。例如,小米与滴滴快的的合作——滴滴打车App成为小米红米note2的首发合作平台,部分滴滴用户还能提前体验快速配送服务,可以弥补小米因产业链不完善而丢失来自社区的潜在购机客户的不足,成为“移动电商+物流配送”的有效尝试。

三是企业与媒体的融合。在这个自媒体盛行的时代,当一个企业或产品拥有了海量消费者,该企业或产品本身就成了一个极具号召力的企业自媒体和与消费者连接的渠道。成为自媒体的企业或产品,将更多地承担起固化消费者消费和支付习惯,增强消费者黏性,为其他合作企业的品牌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和流量入口的责任。

3.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通常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管理方法(如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抓取、收集、管理、分析处理的数据集合。

从技术的角度看,大数据是大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一系列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技术的集合。

从产业的角度看,大数据是指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领域的运用,企业能够充分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从而生产出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商业领域的变革。

(1)大数据思维注重关联关系

大数据思维不是从某个人的思维框架出发,而是让海量数据相互碰撞,寻找其相关性,先看到结果再分析原因。这就打破了原有思维框架的限制。例如,美国一家零售商在处理海量的销售数据时发现,每到星期五下午,啤酒和婴儿尿不湿的销量同时上升。这家零售商通过观察发现,星期五下班后,很多年轻的爸爸要买啤酒度过周末,而这时妻子常常会打电话提醒他们在回家的路上为孩子买尿不湿。发现这个相关性后,这家零售商就把啤酒和尿不湿摆在一起,方便年轻的爸爸购物,大大提高了销售额。

(2)大数据思维是“以大见小”

大数据思维就是从纷繁复杂的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我们所需要的数据。因此,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相反,它是把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准确预测消费者的行为。

4.共享经济思维

借助互联网,消费者不但可以轻松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产品,还可以将自己闲置的资源与他人共享,从而赚取一些收入。其实共享经济的概念并非最近才出现,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消费者利用互联网将共享经济带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共享经济下,传统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人们开始逐渐放弃传统的产品购买方式和服务,转而在互联网上寻找产品共享服务,以这种更加方便、高效且价格低廉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共享经济思维就是指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的价值,实现共享各方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