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探岳军(上)

父子二人对坐于书房之内,那吴氏偷伏于门外。夜深人静之际,这屋内的对话注定要被吴氏一字不落的听了去。

张父放下羹碗,不紧不慢的说道:“我张氏自来关中三百余年,也荣耀了三百余年,为父虽无一官半职,然仗着祖上的余荫,也可谓是风流富贵了一生。今家国动荡,大清日渐衰弱,嘉庆年的白莲教、道光年的鸦片、咸丰年的太平天国,如今外族列强更是虎视眈眈,朝廷已经破败不堪。此番光景,真如是一个轮回,我辈之家国境况正如当年一世祖之时啊!”

张作臣听得此话,良久回道:“父亲所言不虚,此时之大清确实千疮百孔,但朝廷又腐败不堪,读书人深感无望,父亲可知,而今效仿阮籍、嵇康行归隐山林者甚众?”

“岂有不知,我亦深感无望,国家空前震荡。为父有个藏了一辈子的秘密,怕就要守它不住了,值此多事之秋,我恐难自保。汝今捐了河南道员,或能无虞,索性我便将这世代相传的机密传知与你,一切权凭天意罢。”说完,张父也变得沉重起来。

“父亲何出此言?”作臣惊问。

张父旋又道:“说来话长,你且待我道与你听。”于是父子二人一说一听,开始了这个惊天秘密的娓娓道破。

原来,张家一世祖名曰张复圭,原籍山西晋城,少时即入了行伍。因颇有些军事天赋,兼之孔武有力,军营里每逢检校都十分出彩,又处处敢为人先,二十五六便升了把总,管了一百军士。后又逐年晋升,三十岁时竟到了千总的位置。

时万历二十年,蒙古复叛大明,帝发动宁夏之战平定了叛乱,但经此役大明财政逐渐吃紧,而此时东北的附属国朝鲜又屡遭日本侵略,万历帝下旨必救朝鲜,并快速的派出了大军往朝鲜开拔。

然而面对战争,与其说是军队之间的较量,不如说是财政与粮食的较量。此时的日本竟以闪电之速攻下了朝鲜王京,朝鲜全国七道已沦陷了六道。而大明又刚经历宁夏之战,在军费上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万历帝十分焦虑,虽明面上始终不肯上朝亦不公开接见大臣,但援助朝鲜事关大明颜面,此时战事又迫在眉睫,便招了一干臣等商议,然内阁并兵部、户部等直议了数个时辰依旧不得解决之法。

万历帝怒从中来,呵斥并遣了众臣,便往寝殿而去,行辇至半道,忽有一人伏于路中,见万历辇至,乃大呼道:“臣提督陕西讨逆军务、中军都督府佥事李如松,伏请吾皇安,并启奏陛下。”万历停辇便携了李如松顺势并入了乾清宫。

“李总兵何事?”万历先问到,脸色稍有凝重。

“臣闻朝鲜国战事吃紧,皇帝已下旨发兵,又因军费紧张而虑,臣有一策欲面禀陛下,或能解燃眉之急。”李如松毕恭毕敬的禀到。

万历帝听得此言,一脸愁容便烟消云散了一大半,即着小黄门赐了坐,遂又令李如松赶紧说来。

“臣请陛下先免了臣欺君之罪。”李如松又高呼到。

万历帝已急不可待,便问也不问的先允赦了,只一味要解决军费问题,又兼李如松刚率军平了宁夏叛乱,正当宠幸,哪有不赦的道理。

那李如松也轻松了好些,遂开始向万历帝禀到:“陛下,臣少时随父征战时,就深感军费、粮草之供给艰难,我朝虽有戍边垦田制度,但每逢战事仍不能自给。后来蒙陛下加恩,着臣以山西总兵,自那时起,臣便秘密组建了一支特殊军队,名曰“探岳军”,专事寻山探宝,数年下来,收获颇丰,所得之物亦尽皆充了军费。”

“嗯?竟有此事?卿且说的详细些。”万历回道。

“臣所建之探岳军,整一千人,由一个千总率领,平日里大小战事从不参与,只秘密训练,专事勘探、搜寻各处大小山川,臣深知历朝历代皆有权贵将金银宝物密藏于山河险要之处,便遣探岳军取宝。然臣不敢欺君,这些年所获之物尽已换作现银,全数贴做军费。”李如松如实托出,并再三强调了自己未曾中饱私囊。

万历帝听来似有所思,只半晌未发一语,李如松见状,旋即从袖囊中取出一本册子,呈递给皇帝,并又禀道:“陛下圣明,前番与鞑靼宁夏一战大获全胜,乃陛下洪恩远播。同时,此一战臣麾下之探岳军亦建了奇功。”

万历听得此话,又忆起宁夏之战的胜利,亦感李如松的治军打仗功劳,便面露欣慰之色,全然忘了刚才所提之欺君之罪。遂翻看起册子,只见那册子中所录内容,竟全是探岳军所获宝物之明细。

第一页录:万历十五年九月十七日,山西太原县方山取北齐晋阳王藏宝,获马蹄金十二箱计一百八十斤、铜制品一百四十三件、珍珠三屉计九十四颗、其他各类宝石、瓷器等计六百五十件,折兑现银十二万四千三百两。

续翻往第二页,又录:万历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河南许州落凫山取宋颍川王藏宝,获金器三十件计九十一斤、银器一百二十八件计三百二十斤、大小玉器八十五件、各类瓷器五百五十件,折兑现银十七万一千五百五十两。

万历拿着册子已露惊叹之状,遂又逐一翻阅,无一不记录着各处所获珍宝之明细。其中最大的一笔发生在万历二十年正月,册中所录:万历二十年正月,宁夏黑水城西取党项国西平公藏宝,获金塑力士四尊计二百二十斤、金塑骆驼二具计一百三十斤、金塑马匹二具计一百斤、玉器六十件、琥珀三十件、及各色宝石等六百七十颗,折兑现银三十四万八千七百两。

合上册子,万历表情复杂,李如松见状亦露惶恐之态。恰在此时,一太监入内奏报:“万岁,内阁王锡爵求见陛下。”

万历缓过神来,便让太监宣王锡爵,那太监便立于门侧,直过身子大呼:“宣太子太保、建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王锡爵觐见。”

那王锡爵立于门外良久,听得宣声便立时进了殿内,正要跪下叩君,万历即抢先免了王锡爵的跪仪,并立马命人赐了座,一旁的李如松见状心中自是一番暗度。王锡爵直整了衣冠端坐,稍时旋又立起,那李如松竟也下意识的站了起来,只听得一旁首辅向万历帝禀道:“臣王锡爵欲弹劾一人,此人正立于臣侧。”

万历一听颇感惊讶,那李如松一听更是一阵激灵,慌忙又伏了地,这边王锡爵竟从袖囊中取出一物,呈于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