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36.终于等到了

韩赞周身为南京守备太监,隶属于司礼监,可以说是整个南京城地位和职权最高的宦官,所以按理说,新朝建立,他也应该能更进一步,捞到个“掌印太监”或者“秉笔太监”才对。

从此之后,把持司礼监,掌批红之权,做大明“内相”,与内阁首辅平起平坐,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自朱胜机入主南京之后,他们这些太监们便直接被晾在了一边儿,坐起了冷板凳儿。

新的内阁早早儿地就被组建了起来,但对司礼监,朱胜机却是至今都只字未提,甚至如今朱胜机眼看着就要登基了,他们这些太监却还连个着落都没有,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韩赞周焉有不急的道理?

朱胜机知道这些太监们的心思,所以对于韩赞周的来意,也已经猜到了个七七八八。

“让他进来吧!”

士兵出去传命,不多时,就见一个身穿蟒袍的老太监迈着小碎步走进门来,在堂中站定,恭敬施礼:“奴婢韩赞周,参见陛下,陛下圣躬金安!”

朱胜机抬手示意他免礼,直接开口问道:“韩赞周,你急着觐见,所为何事啊?”

“回陛下,奴婢此次觐见,是为我大明江山永固而来!”

韩赞周赶忙拱手答道:“如今陛下即将御极,然而后宫却依然空虚,奴婢认为实在不妥,故苦心寻访,寻来才貌双绝的良家女子十人,以充后宫,还望陛下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稳固,能够应允。”

来啦,终于来啦,朱胜机感觉自己也算是熬出来了,总算是等到美人计啦!

而且更重要的是,韩赞周的这一番话说的,让朱胜机听来也倍感舒坦,早已不自觉地扬起了嘴角,心里也仿佛涌入了一股暖流,热乎乎的。

这奴婢是真懂事儿哈,一句“为了大明江山社稷永固”,本来挺俗的一件事儿,一下子就被拔升到了原本不属于它的高度,日后自己播起种来,都得带着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

“呵,你倒是有心了!”

为了大明江山社稷永固,朱胜机自然是不好拒绝的,只好勉为其难地点头应允了,“那便先安排她们入宫来吧!”

“奴婢遵旨!”

韩赞周见朱胜机答应,顿时心花怒放,喜上眉梢。“奴婢先行告退,这便下去为陛下安排。”

这韩赞周其实人品还说得过去,算不上是什么奸佞之臣,他给朱胜机敬献美女,虽然也称得上是“美人计”,但也只是为了自己的仕途,倒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坏心思,方才所说的那些冠冕堂皇之话,还是有几分真心在里面的。

朱胜机正是早就查清楚了这韩赞周的底细,所以对他也没有太多防备,才会这么痛快地接受他的孝敬,而不是色迷心窍,被小头控制了大头。

次日一早,朱胜机正式下旨,加封左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担任使团正使,加授陈洪范太子少傅衔,与礼部右侍郎马绍愉同为副使,启程北上,前往京师出使建奴。

而后,朱胜机召史可法入宫觐见,授意他速去江北提前做好布局,加强徐州与淮安府两地的防务,以防建奴南下。

但是细节方面,朱胜机并没有嘱咐太多,毕竟此时建奴忙着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还无暇南顾,短期之内不会大举南下。

而史可法此时手握黄得功和刘泽清两镇兵马,兵力足有近十万,守住徐州、淮安一线应该不成问题。

只一点,朱胜机特意提醒了史可法一句,那就是刘泽清此人靠不住,绝对不可重用!

史可法领旨之后便马上赶往了江北,开始在黄河一线增兵布防。

接下来对于朱胜机而言,就是一个字——等!

在北上的使团离开南京后的第十二日,总算是有消息传了回来。

这是一封由正使左懋第派人送回来的加急奏疏,而这封奏疏中所写的内容,恐怕除了早有预料的朱胜机之外,对于南京城的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个意料之外、难以承受的巨大噩耗!

钱谦益看着手里的奏疏,如遭雷击,满脸惊骇,一时间竟如同被冻僵了一般,无法动弹。

次辅张慎言从他的手中接过奏疏,其反应亦与钱谦益如出一辙,也顿时化作了泥塑一般,目瞪口呆地愣在了当场。

奏疏先是在阁臣之间传递,而后是六部官员,但毫无例外的是,文武百官都是一看一个不吱声,好似有什么定身的魔咒被附着在了这封奏疏之上,随着奏疏的传递在百官之中蔓延。

许久之后,陷入死一般寂静的六部衙门里终于炸开了锅,从巨大惊骇之中回过神来的文武百官此时都好似失了理智,呜呜喳喳地大呼小叫了起来。

脸色苍白的钱谦益看向了几位阁臣,几位阁臣也顿时会意,都赶忙跟他离开了六部衙门,赶往了宫内,兹事体大,他们必须要尽快将此事禀告陛下才行。

几人匆匆觐见,钱谦益显然已经慌了神,早已没了平日的稳重,一见朱胜机便高呼道:“陛下,大事不好!

访虏正使左懋第飞书回报,建虏妄以正统自居,不肯撤离京畿,退回关外!

不仅如此,那建虏十四王多尔衮,还拒不承认我南京朝廷为大明正统,竟扬言若是我等不向其投降,其便要‘联闯平南’,挥师南下,一统全国!”

说罢此话,钱谦益和一众阁臣便抬头看向了朱胜机,然而,他们在朱胜机的脸上却并没有看到丝毫的惊讶,更无半点儿恐慌,反倒却是一抹不以为意的轻笑。

朱胜机的这般反应,令几人大为惊愕,都望着朱胜机惊疑不定地愣在了当场。

如今这样的结果,朱胜机早已料到,又怎么会感到惊讶呢?

而且,这样的结果也正合他意,如此一来,那些主张支持“联虏平寇”,对建奴心存侥幸与幻想的人们,也总该清醒过来了吧!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百官确实都已经清醒过来了,同时也都被建奴的态度给吓坏了,现在别说是“联虏平寇”了,怕是连议和都没了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