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不知所终
- 挽明:从扬州十日开始再造乾坤
- 宁二郎
- 2660字
- 2025-06-24 07:00:07
马士英缓缓的抚过面前的《临王献之帖轴》不由得啧啧称奇:“觉之的字放而不流,傲而不狂,当真骨气横生,令人咋舌啊!”
在他的身边,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铎笑着拱手道:“马辅过誉了,拙作鄙陋,若能得马辅斧正,方才是学生辈的荣幸。”
马士英闻言笑着看向王铎道:“觉之的字如果还是鄙陋的话,那天下当真不知还有几人敢称书道了!”
马士英说着轻抚着手中的卷轴又是一阵感慨:“真真是有若二王再世……好!好哇……”
马士英欣赏了一会儿,对王铎道:“太子的事情,你都知道了?”
王铎面色微紧,急忙的低下头:“是,下官辈确有耳闻,最近……朝廷上闹得厉害。”
马士英闻言毫不在乎的笑着:“何止是厉害!听闻陛下派遣锦衣卫去迎太子归来,朝堂上下那真是炸了锅了!这眼看着,似乎是连陛下和本辅,都要被他们给生吞活剥了!”
王铎点头称是,却不敢置评,马士英邀着他一同落了座,端起茶盏:“你觉得,太子是真,是假?”
王铎当下往前凑了凑:“马辅明鉴,这太子,只能是假!”
马士英笑着摆手,但是很明显对王铎如此识趣很是欣赏:“我不是问你这个,我是问你,你觉得……这太子出现的是不是太是时候了?”
王铎面色微变:“马辅您的意思是?”
马士隐嘴角微挑:“有些人看不惯陛下,更看不惯本辅,居然丧心病狂到了这样的地步!”
王铎微微咽了口唾沫:“那马辅您的意思是……”
马士英看出了王铎有些不愿掺和进他和东林党的这些事情里,于是也不为难他,只是笑着将茶盏放到了桌子上:“我听说你有意告老?”
王铎这时候哪敢提这件事,生怕被马士英给一起牵扯进东林党人的范畴,于是急忙摆手:“只是岁数的确大了,很多事情都觉得力不从心……不过当然还是要看马辅和陛下的意思。”
马士英笑着道:“觉之虽然看着老当益壮,也还是能为国朝尽一份心力的,只是既然自己有了急流勇退的心思,我也就不挽留了。”
王铎心下猛然松了口气,马士英整理着衣袖:“这样,你曾经不是为侍奉东宫的教习?明日早朝之后,就请觉之亲自往扬州走一遭,去辨认辨认,这太子,究竟是真龙,还是……”
“泥鳅!”
次日早朝,朱由崧罕见的参加了早朝并且正襟危坐,面无表情的在众臣还未开始就朱由崧派人抓朱慈烺回朝这件事发表意见时,朱由崧便自己主动提起了这件事:
“自日前有稚子于扬州妄称先帝东宫,朕命有司勘察,至今尚未有结果,一以至今。”
“比来多有讹传,有传言太子已死的,有传言太子为朕乃或是马辅等人囚禁的……朕今日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们!”
朱由崧沉声道:“太子若为真,先帝之子即为朕之子!朕自当优恤抚养!教以成人,日后将大位以换正统,有何不可!朕又岂会为亲者痛而仇者快之事!”
“只是如今国朝戕乱,北来者多有冒名顶替抑或心怀不轨之人,太子真假尚且不辨,朕岂能不察之!”
“朕曾下旨,准以礼迎奉北来太子入朝,然此童推三阻四,拒不成行,其心可疑!至此科道诸卿已有怀疑者,如今既六部九道诸科百官既皆悉有疑虑,为除诸卿疑心。”
“故今特下恩旨,准原太子詹事王铎、原东宫讲读官刘正宗、保国公朱国弼,赴扬州察看!”
早朝一散,百官三三两两的朝着宫外走去,工科给事中李清站在宫门处等待着,便见一三十多岁的男子走了出来,他生的眉目清朗,两颌微微有些棱角,唇上微髭,样貌颇为清正。
只是此时却低着头皱着眉心事重重的,即使是路过了李清也没有抬头注意到,李清见状急忙迎接了上去拱手:“人中兄,人中兄!”
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回过神来回头看去,见是李清,这才是拱拱手:“心水兄,你这是?”
李清看了看四周,方才是伸手邀请陈子龙:“一起走走?”
陈子龙犹豫了一下,点点头伸手:“心水兄请!”
“方才见人中兄心事重重攒眉思索,不知道可是在想太子的事情?”
李清负手看向陈子龙问道,而陈子龙沉默了片刻,叹息了一声:“算是吧。”
李清有些疑惑的看向陈子龙:“陛下既已坦白,人中兄为何还如此愁眉不展?”
陈子龙有些不耐的摇摇头:“心水兄难道真的觉得太子是真是假的事情,重要吗?”
李清有些愕然的看着陈子龙,陈子龙无奈叹息:“如今朝廷上下皆在议论北来太子一事,有谁真正在乎重要的事情?我们现如今还有北使在旧都,数月以来音信全无,何以朝堂之上竟无一人在意!”
“反而全都一股脑的,去讨论太子究竟是不是真的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李清诧异的看着陈子龙:“此言何解?太子为国朝之根本,储君为大明之宝器,何以言无用?”
陈子龙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着李清,他知道李清为人刚正不阿不擅阿谀谄媚阴私算计之事,只是没料到李清居然能单纯到这种地步……
于是陈子龙无语的摇了摇头,闷声道:“心水兄久功于史,犹记得本朝旧事乎!”
李清闻言大惊:“陛下亲口表明日后将大位奉还,况乎陛下又无嗣,何以……”
陈子龙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清:“昔日景泰旧事,亦无子嗣!”
李清一时间说不出话来,陈子龙便是缓缓摇头:“前几日郭维经郭大人上奏所言,圣明御极将两旬矣,一切雪耻除凶、收拾人心之事,丝毫未见实着!”
“且伪官纵横于凤、泗,悍卒抢掠于瓜、仪,焚杀劫掠之惨,渐过江南,丰镐一片地,不知将来成何光景!而庙廊之上,不闻动色相戒,惟以漫不切要之务,盈庭而议,以致乘便门而为钻窥之隙穴,斗疾足而作富贵之阶梯,举朝人心,如狂如醉!”
李清听到陈子龙这样说不由得红了脸,因为其实他就算是这“漫不切要之务”的一份子……
这几日不知道弘光朝廷抽什么风,群臣正事不聊,整日里上奏要求给武宗熹宗时被杀害的大臣们平反。
这还不够,连带着成祖时候杀的铁铉方孝孺等人也要给追封谥号,给当时的陈瑛、胡广等人上恶谥,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是要追到太祖朝,给当时的冯胜、傅友德封王!
更更离谱的是,他妈的朝廷上居然真的把这当个事儿办,大家伙儿没什么别的事儿了,就是整天在这儿研究给有明一朝三百年的老古董们翻出来平反翻案,而且朱由崧和内阁还一概允准了!
陈子龙讽刺的冷笑道:“自入国门将再旬矣,惟遣一北使,求好甚急!恍若摇尾乞怜!我所言之通敌实出权宜,自强乃为本计,恳乞严谕使臣无伤国体,更祈大诫疆臣急修武备事,不识密勿之臣英谋宏议日进几何!”
“我只见这官署寂寥,人情泄沓,交鞍击毂,宛然泰阶之风!好爵高班,无异升平之日!”
“又有几人叹神州之陆沉,念中原之榛莽!岂金陵佳丽之区,六朝风流之地,可供清谈坐啸耶?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下!如此丧心病狂!”
“太子是真的又如何,是假的又如何!对于他们来说,假的也是真的,真的也是假的!根本就无人在意太子是真是假!”
“就好像……根本没人在意,一朝披发左衽,我等俱是万死难以九泉之下复见大明列祖列宗的罪人!”
陈子龙缓缓摇头负手,面色难看的低声负手离去:“我真不知道我会死在何处!”